面向对象(二)之三大特性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

对象的属性:封装目的
1.对象的属性值一般都来源于外界,外界是有权力再次访问的
2.封装的目的不是让外界无法访问,而且不让其直接访问,可以在完成安全处理后再访问
3.如何做到外界还是通过变量名来对属性进行取值赋值,但是是走的方法间接拿到的值

封装: 对外隐藏类中一些属性与方法的实现细节
优点:外界不能直接访问,让内部的属性与方法具有安全保障
class A:
    # 类的属性:__开头的属性,在外界不能通过 cord | __cord 直接访问:对外隐藏了
    __cord = '01012300'
    
    # 类的方法:__开头的方法,在外界不能通过 get_money | __get_money 直接访问:对外隐藏了
    @classmethod
    def __get_money(cls):
        print('输入密码,取出100w零花钱')
   
    # 对象的方法:一般的实现需求都是,这些方法只在内部使用
    def __test(self):
        pass
  
    # __money被封装,外界还是可以通过 对象.money 取值赋值
    def __init__(self, money)
    	self.__money = money
        
    # 取值
    @property  # 在外界可以 对象.money 进行取值
    def money(self):
        # print('走方法拿到的money')
        return self.__money
    # 赋值
    @money.setter  # 在外界可以 对象.money = 新值 进行赋值
    def money(self, money):
        self.__money = money
    # 删除
    @money.deleter
    def money(self):
        del self.__money
        

继承

抽离:先定义子类,由子类的共性抽离出父类
派生:父类已经创建,通过父类再去派生子类

单继承:一个类只继承一个父类

抽离:先有多个有共同点的类,抽离出共性形成的类 => 父类
派生:通过已有的父类,再去定义该类的子类,这种方式就叫做派生

继承:继承是一种关系,子类可以通过父类获取属性和方法,能获取的根据就是继承

继承的语法:
# class 父类名:pass
# class 子类名(父类名): pass
class Sup:
    pass
class Sub(Sup):
    pass

继承的规则
1.父类的所有未封装的属性和方法,子类都能访问
2.父类的所有封装的属性和方法,子类都不能访问
      -- 在外界通过子类或子类对象,不能访问
      -- 在子类内部通过子类或子类对象也不能访问

class Sup:
    __num = 10  # 封装被更名为_Sup__num
class Sub(Sup):
    def test(self):
        print(self.__num)  # 本质去访问_Sub__num,所以不能访问
        
继承父类的方法:子类没有明文书写父类的方法,通过继承关系拿到
class Sup:
    def test(self):
        print(self)  # 父类对象调用就是父类对象,子类对象调用就是当前调用的子类对象
        
class Sub(Sup):
    pass
Sub().test()

重写父类的方法:子类明文书写父类同名的方法,并且实现体自定义
class Sup:
    def test(self):
        print(self)  # 父类对象调用就是父类对象,子类对象调用就是当前调用的子类对象
        
class Sub(Sup):
    def test(self):
        print('自己的方法', self)
Sub().test()

重用父类的方法:子类明文书写父类同名的方法,有自己的实现体,但也用父类原有的功能
class Sup:
    def test(self):
        print(self)  # 父类对象调用就是父类对象,子类对象调用就是当前调用的子类对象
        
class Sub(Sup):
    def test(self):
        super().test()  # 本质 super(Sub, self).test() py2必须这么写
        print('自己的方法', self)
Sub().test()

super关键字

重点:super() 可以得到调用父级功能的对象,调用者还是子类对象
– super()只能在子类的方法中使用
– super()本质 super(子类类名, 当前对象)
– super().父类普通方法 | super().__ init __ () | super()能调用父类所有可继承方法

class Sup: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test(self):
        print(self)


class Sub(Sup):
    # 默认父级的__init__可以被继承过来,
    # 但是会出现子类对象的属性比父类多
    def __init__(self, name, salary):
        super().__init__(name)  # 父级有的共性功能通过super()交给父级做
        self.salary = salary  # 子类特有的自己来完成
    
    # 有继承关系下,只要名字相同,即使参数不同,还是属于同一个方法
    def test(self, num):
        super().test()  # 使用父级的方法
        print(num)
        
外界通过Sub对象来调用test方法,一定找自己的test方法(属性的查找顺序)
   

多继承

复杂继承:一个类可以继承多个类,查找顺序是根据继承父类从左往右的顺序,并且在查找第一个父类时,将父类的父类也进行查找(一个父类分支全部查找完毕才去查找下一个父类分支)

属性的查找顺序:优先找自己的,如果没有,按照继承先后查找父级
class A:
    name = 'A'
    num = 10
class B:
    name = 'B'
    count = 100
子类可以继承所有父类的所有可继承属性
class C(A, B):  # 自己 => A => B
    # name = 'C'
    pass


class A:
    def f1(self):
        print('A.f1')super()时,虽然没有继承关系,但是要按照C.mro()的查找顺序来查找对象
        super().f2()
class B:
    def f2(self):
        print('B.f2')
class C(A,B):
    def f2(self):
        print('c.f2')
obj = C()
print(C.mro())
obj.f1()
'''
输出:
[<class '__main__.C'>, <class '__main__.A'>, <class '__main__.B'>, <class 'object'>]
A.f1
B.f2
'''

复杂多继承

class A:
    name = "A"
class B(A):
    name = "B"
class C:
    name = "C"
class D(C):
    name = "D"
class E(B, D):  # 先将B的所有父级们找完再找D的分支
    name = "E"
print(E.mro())  # E => B => A => D => C

菱形继承

经典类:python2中才有,没有继承任何类的类 - 深度优先
深度优先,在查找第一个分支是就将菱形的头查找了

新式类:python2中直接或间接继承object的类,python中所定义的所有类 - 广度优先
广度优先,菱形的头在所有分支查找接收后再被查找

1.只有在python2中才分新式类和经典类,python3中统一都是新式类
2.在python2中,没有显式的继承object类的类,以及该类的子类,都是经典类
3.在python2中,显式地声明继承object的类,以及该类的子类,都是新式类
3.在python3中,无论是否继承object,都默认继承object,即python3中所有类均为新式类

前提:父类中有共有属性或方法,子类没有自己去定义这些属性和方法,必须从父类中获取,到底从哪个父类中获取
	-- 经典类:深度查找 a -> b -> d -> c
	-- 新式类:广度优先 a -> b -> c -> d
	d
b		c
	a

多态

多态:对象的多种状态 - 父类对象的多种(子类对象)状态

import abc
class People(metaclass=abc.ABCMeta):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abc.abstractmethod
    def speak(self): pass

class Chinese(People):
    def speak(self):
        print('说中国话')
class England(People):
    def speak(self):
        print('说英国话')
        
if __name__ == '__main__':
 多态的体现:功能或是需求,需要父类的对象,可以传入父类对象或任意子类对象
 注:一般都是规定需要父类对象,传入子类对象
    def ask_someone(obj):
        print('让%s上台演讲' % obj.name)  # 父类提供,自己直接继承
        obj.speak()  # 父类提供,只不过子类重写了

    ch = Chinese('王大锤')
    en = England('Tom')
	
    # 传入Chinese | England均可以,因为都是People的一种状态(体现方式)
    ask_someone(ch)
    ask_someone(en)
	
    # 传入str不可以,因为str的对象没有name和speak
    # s = str('白骨精')
    # ask_someone(s)
    # p = People('kkk')

鸭子类型

1.先规定:有什么属性及什么方法的类的类型叫鸭子类型
2.这些类实例化出的对象,都称之为鸭子,都可以作为需求对象的一种具体体现

需求:需要一个对象,该对象有name属性及speak方法,就可以作为一种状态的体现被传入
def ask_someone(obj):
    print('让%s上台演讲' % obj.name)
    obj.speak()
class A:
能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和方法,可以和B完全不一样,但是必须有鸭子类型规定的属性和方法,不然就不是鸭子类型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speak(self): 
        print('说AAAA')
   
class B:
能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和方法,可以和A完全不一样,但是必须有鸭子类型规定的属性和方法,不然就不是鸭子类型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speak(self): 
        print('说BBBB')
        
ask_someone(B('B'))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nwow/article/details/89458353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