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模糊,群狼环伺,小米前景堪忧

说到小米手机,可以说在国内无人不知。

不管人们如何看待这家智能手机生产企业,小米的品牌早已成为一个符号,并伴随着互联网边界的扩张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当中。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小米几乎无懈可击。

但事实真的如此?

在智能手机行业进入血海阶段以来,市面上二八原则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小米手机不再是面对着一个增长巨大的增量市场,而是面对一个用户量到达瓶颈、竞争对手却越来越强悍的局面。

生存策略以及发展策略也必然将因为这种局面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但遗憾的是,小米这么多年来似乎从未改变。

所以当有人问我,如何看待小米的前景时,我思考良久。

这不是简单的问题。

任何说小米将在几年后完蛋或者超越华为的话,其实都是无端臆想。

定位模糊,群狼环伺,小米前景堪忧

2019年一季度小米手机出货位居第四,同比下降13%

我可以说小米前景不错,但2019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告诉我,小米还远未到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

但如果要说小米一定会在多少年后完蛋,我也并不这样认为,能够改变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的小米,不会如此没有后招。

就现实而言,小米确实前景堪忧,这也是和众多科技圈朋友的共识。

如果非要问5年后小米会如何,或者说5G时代小米手机会如何?我只能说要看小米如何定位自己,以及未来留给小米的时间够不够。

定位模糊,群狼环伺,小米前景堪忧

定位即为方向

其实小米的定位很模糊,你很难说得清它到底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一家科技企业。

从手机及智能周边产品来说,小米天然带有科技企业的属性,比如像苹果,像三星,像华为以及诺基亚,这都是有许多硬件研发制造能力的科技企业。

但很显然,小米并非典型的科技企业,因为科技企业也有不少的重资产,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也属于“实业”,属于制造业顶端的那一部分。

但小米并非如此,科技更像是小米的“衣服”,小米所做的只是搭配的更好看,但衣物的发明、设计与制造跟小米并无很大关系。这就造成很多衣服小米可以穿,其他同行业都能穿。

这就是小米在“科技”这一行业中的尴尬局面,没有自己核心的硬件产研能力,没有这一类可以作为风险来临时避险的重资产。

最重要的是缺乏对硬件研发领域最前沿技术的敏感性,这些都势必会影响小米在做技术决策上的准确性。

相比“科技”,小米“互联网”的标签似乎更广为人知。小米的出生依靠网络的力量,小米的营销甚至成为互联网营销的经典案例,甚至于后来的智能生态圈的建立,小米美学的建立,品牌传播等等,几乎跟其他互联网公司别无二致。

但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米更应该像是国内如阿里巴巴、腾讯,国外如Facebook、Amazon一样,但我们也知道,小米并未成为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它的软件和服务受限于硬件传播,当初米聊的失败有一部分原因也要归咎于这种定位上的模糊——小米手机根深蒂固,如同腾讯搞社交一样。这种定位所造成的大众认知同样根深蒂固。

所以小米即便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了自己企业的发展和扩张,但它无法抹掉自己科技企业的本质。

即便科技企业的本质如此明显,小米这些年来也并没有多大改变,科技研发投入依然不多,产品依然是配置高端,但它的竞争对手们要么产品配置一般价格却能卖上去销量还稳超小米(OPPO、Vivo),要么一样的顶配价格却能卖到比肩三星苹果的高度(华为)。

小米肯定反思过,但我们却几乎没看到这类反思对小米的销量和未来发展有何正向作用。

定位模糊,群狼环伺,小米前景堪忧

时间就是生命

5G议论过一段时间后热度似乎降了下去,对于老百姓而言,5G是个依然遥远的话题,但对于手机制造企业,再说大一点,对科技企业来说,5G是一个再怎么夸大其词都不为过的新时代。

那么如何安然地到达新时代?这是绝大多数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但相信更多有野心的企业会想到一个很切实际的更关键的问题:如何把握住这次机遇,成为新时代科技行业的领先者?

其实我们国内的科技企业相比国外同行,尤其是美国、德国、日本甚至韩国,有一个问题一直都存在着,那就是缺乏底蕴。

底蕴不仅仅是技术积累,还有管理经验上的积累,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就意味着更高效,产出率更高,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提供的助力也就越多。

我们能够对抗这种劣势的唯一出路就是技术突破。

我觉得任正非的忧患意识就是基于这样的事实之上,一个中国科技企业如何能够在欧美发达国家那些存活百年或者体量覆盖全球的巨型企业的环伺下生存下去,这是一个非常严峻且现实的境况。

这不仅仅对华为一家企业如此,对所有中国科技企业都是如此。

其实联想的柳也算较早意识到这个局面的人,他选择的路与任正非不一样,但同样使联想不再受这一境况的困扰。

小米其实在大方向跟联想较像,走的也是类似“贸工技”的路线,营销永远放在第一位,所谓技术参数也都是为营销造势,这其实有点舍本逐末。

OV在技术研发上同样后来者居上,超越小米,其技术对于提升OV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和知名度也提供了帮助。

然而小米在技术本身鲜少有所突破,对于市场拓展和互联网营销倒还是做的不错。但怎么说呢?

路走错了,走的再快也没用。

我们不知道市场的拐点时刻会发生在哪一刻,但我想还是那句中国的老话,“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留给小米的时间真的不多,不管是手机研发,还是智能生态产品研发,更希望小米不是在外观上以及细节上做修改,而是能够向着更基础的领域发展,打好地基,为即将到来的大潮做好准备。

定位模糊,群狼环伺,小米前景堪忧

今年OV在高端市场的频频发力,尤其是IQOO、RENO这两个子品牌的创立,更是让小米如坐针毡。

观察如今国产智能手机四强,技术短板最为明显的就要数小米,而在之前,小米还是能够在技术参数上最能笑傲群雄的,即便那些技术参数并不是小米自己倒腾出来的。而转眼之间,华为凭借自研芯片,OV凭借自家独有的设计和技术方案,再加上和小米保持一致的高通旗舰芯片加持,想不突出都难。

最近雷军在自媒体平台频繁刷存在感,未必没有这种焦虑在里面。

差距已经明显,而小米是否已经付诸行动,而不是仅仅成立一个技术委员会做噱头,我们并不知晓。

只是希望小米能够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那比在印度拓展市场更为重要,因为如果技术无能,那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被吞没必然发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n000001/article/details/899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