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 人脸识别研究报告(人才篇)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转载注明文章出处!!! https://blog.csdn.net/u011344545/article/details/89883884

博主github:https://github.com/MichaelBeechan
博主CSDN:https://blog.csdn.net/u011344545

============================================
概念篇:https://blog.csdn.net/u011344545/article/details/89737370
技术篇:https://blog.csdn.net/u011344545/article/details/89737573
人才篇:https://blog.csdn.net/u011344545/article/details/89883884
应用篇:

============================================
清华AMiner团队 AMiner.org

上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人脸识别学者 TOP1000 全球分布图
AMiner 基于发表于国际期刊会议的学术论文,对人脸识别领域全 TOP1000 的学者进行计算分析,绘制了该领域学者全球分布地图。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是人脸识别研究学者聚集最多的国家,在人脸识别领域的研究占有绝对的优势;英国紧随其后,位列第二;中国位列全球第三,占有一席之地;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等国家也聚集了部分人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人脸识别专家国家数量排名
h-index:国际公认的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学者学术成就的指数,计算方法是该学者至多有 h 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 h 次。
全球人脸识别学者的 h-index 平均数为 48,h-index 指数在 20 到 40 之间的学者最多,占比 33%;h-index 指数在 40 到 60 之间的学者和大于 60 占比相持不下,前者为 27%,后者为 28%;h-index 指数小于等于 10 的学者最少,仅占 2%。
AMiner 选取人脸识别领域影响力排名前 1000 的专家学者,对其迁徙路径做了分析。由上图可以看出,各国人脸识别领域人才的流失和引进略有差异,其中美国是人脸识别领域人才流动大国,人才输入和输出都大幅领先,且从数据来看人才流入略大于流出。英国、中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紧随其后,其中英国、中国和澳大利亚有轻微的人才流失现象。
研究根据在全球范围内人脸与手势识别领域的权威学术会议(IEE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Automatic Fac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FG)上最近五年引用论文中,研究计算出 citation 和 h-index 排在前十的人脸识别专家,并截取部分领先学者加以介绍。
Citation 排在前十的相关学者位列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index 排在前十的相关学者位列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国外人才

Andrew Zisserman -------------------VGG Net
https://www.researchgate.net/scientific-contributions/5854263_Andrew_Zisserman
http://videolectures.net/andrew_zisserman/
https://www.csauthors.net/andrew-zisserma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键词:欧洲计算机视觉第一人
人物经历:现为英国计算机专家,1987 年至今在牛津大学担任教授。他在 1993 年、1998年和 2003 年共三次获得 Marr Prize,并于 2007 年成功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自加入牛津大学,安德鲁开始研究多视图集合。安德鲁的几何学成功证明了计算机视觉可以解决人类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从多个图像中恢复 3D 结构需要训练有素的摄影师并花费相当多的时间。
研究兴趣:Computer Vision、Object Recognition、Image Classification、Image Retrieval、Layout 等。从他的研究兴趣趋势图可以看出,Computer Vision 一直作为他研究的兴趣方向未曾中断,2000 年之后,Image Classification 和 Image Retrieval 也成为了其重要的研究方向,发表的相关论文逐年增加。

Thomas S. Huang (黄煦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之父
人物经历:先后在美国 MIT、Purdue 和 UIUC 从事教学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01 年 11 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2002 年 2 月被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2002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由于他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做出的开创性研究贡献,包括:多维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测试、数字全息摄影、文件和图像的压缩技术,以及人脸、手、躯干 3D建模、分析和可视化,多模态人机界面,多媒体数据库等,被全球 IT 业界誉之为“计算机视觉之父”。
研究兴趣:Computer Vision、Face Recognition、Feature Extracted、Hidden Markov Model、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等。从他的研究兴趣趋势图来看,Thomas S. Huang(黄旭涛)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相关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就开始了,2000 年之后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出现急剧增加的现象,其中人脸识别成为其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信息学家。美国国籍。美国伊利诺斯大学Beckman学院教授。生于中国上海。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子系,196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73-1980年曾任普渡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
黄煦涛教授主要从事信息和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发明了预测差分量化(PDQ)的两维传真(文档)压缩方法,该方法已发展为国际G3/G4FAX压缩标准;在多维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提出了关于递归滤波器的稳定性的理论;建立了从二维图象序列中估计三维运动的公式,为图象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开启了新领域。此外,他的研究小组还实现了基于语音识别和可视手语分析以控制显示的原形系统。曾荣获多次最佳论文奖和Guggenheim;Fellow、A.V.Humboldt美国高级科学家奖、IEEE第3个千年奖等多项科技奖励。黄煦涛教授十分关注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先后访问过我国多所大学和研究所,作学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帮助培养高级科研人才,并担任顾问和名誉教授等。还多次积极参与组织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作特邀报告。200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Tomaso Poggio
https://www.csail.mit.edu/person/tomaso-poggio
http://cbcl.mit.edu/people/poggio/poggio-new.ht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键词:视觉领域传奇人物
人物经历:1981 年后在 MIT 从事计算神经科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直到现在。Poggio 教授曾获得多项荣誉,他是神经科学研究项目(NRP)的荣誉成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2009 年因其在“计算神经科学的杰出贡献、视觉系统的生物物理学和行为学研究等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 Okawa 奖。创立和领导 MIT“生物计算学习”中心实验室(CBCL),使之成为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实验室。Poggio 教授早年与视觉计算理论开创者 David Marr 一起工作,从事立体视觉的计算与神经机理研究,此后对人类视觉从理论、工程应用以及神经机理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试图从“学习”的角度揭开人脑工作之谜。他提出的 HMAX 对象识别模型是近年来计算机视觉、计算神经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一个工作,该计算模型模拟了人类视觉通道各皮层的神经机理,被称为“最接近人类视觉系统”的模型,在物体识别、行为识别中的成功应用
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研究兴趣:具体包括 Object Recognition、Computer Vis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Artificial Intelligent、Pattern Recognition 等。从他的研究兴趣趋势图看出,2000 年前后是其发表关于 Support Vector Machine 论文数量最多的几年,但相较他其余研究兴趣,SupportVector Machine 的研究持续时间显得较短。

Michael I. Jordan
https://www.sohu.com/a/169272061_697455
http://people.eecs.berkeley.edu/~jorda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键词:“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科学家”(Semantic Scholar,2016)
人物经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和统计系杰出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是机器学习领域唯一获此成就的科学家。Jordan 教授在机器学习及统计学领域具有 30 年的研究经验,被誉为两位人工智能领域的根目录人物之一。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如深度学习领域权威 Yoshua Bengio、贝叶斯学习领域权威 Zoubin Ghahramani、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等。
研究兴趣:Graphical Model、Mixture Model、Machine Learning、Supervised Learning、Variational Method 等。从他的研究兴趣趋势图看出,1996 年至 2001 年间,他一度中断了对Supervised Learning 的研究,6 年间未曾发表过一篇相关的论文。
迈克尔·乔丹Michael I.Jordan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统计系的陈丕宏杰出教授(Pehong Chen Distinguished Professor),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机器学习领域唯一一位获此成就的科学家。同时,他还是美国科学进步协会的资深会员。他被数理统计研究所任命为奈曼讲师和奖章讲师。多家国际顶级期刊和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AAS、AAAI、ACM、ASA、CSS、IEEE、IMS、ISBA、SIAM)会士。曾获IJCAI研究卓越奖(IJCAI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2016)、David E.Rumelhart奖(2015),以及ACM/AAAI的Allen Newell奖(2009)等。2016年,Jordan教授被Semantic Scholar评为CS领域最具影响力学者。

Geoffrey Everest Hinton
http://www.cs.toronto.edu/~hint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键词:“神经网络之父”、“深度学习鼻祖
人物经历:现为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在 2012 年,Hinton 获得了加拿大基廉奖(Killam Prizes,有“加拿大诺贝尔奖”之称的国家最高科学奖)。2013 年,Hinton 加入谷歌并带领一个 AI 团队,他将神经网络带入到研究与应用的热潮,将“深度学习”从边缘课题变成了谷歌等互联网巨头仰赖的核心技术,并将 Hinton Back Propagation(反向传播)算法应用到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研究兴趣:Neural Network、Boltzmann Machine、Hidden Markov Model、SpeechRecognition、Unsupervised Learning。从他的研究兴趣趋势图看出,其一直专注于 NeuralNetwork 的研究未曾间断过,在 1990-2000 年间,他主要集中发表了关于 Neural Network 的论文。

Anil K. Jain
http://www.cse.msu.edu/~jain/
https://www.computer.org/profiles/anil-jai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键词:国际著名的生物特征识别专家
人物经历:现为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杰出教授。曾担任 IEEE Tran.PAMI 等期刊的主编,目前已经出版了《Handbook of FaceRecognition》、《Handbook of Fingerprint Recognition》和《Handbook of Multibiometrics》等多部专著,以及数百篇高水平学术论文。Anil K.Jain 教授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方面的多项研究成果被 NEC、Morpho 等国际生物特征识别公司使用,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研究兴趣:研究领域包括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生物特征识别,研究兴趣包括 FeatureExtraction、Image Matching、Image Segmentation、Image Processing、Image Retrieval 等。

放眼国外,从事人脸识别的研究机构研究也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 的 Media lab、AI lab 等,以及英国的剑桥大学工程系。在 21 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运算速度不断的突破,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更快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完全进入由机器自主学习、自主识别的时期。
当前,许多国外的研究机构和高校研究实验室,他们在人脸识别技术性能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突破,并且,他们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和所用技术更加先进,由心理学和感知角度来着手,从人类认知人脸的规律方面进行研究,如 Texas at Dallas 大学的 Abdi 和 Toole 研究小组;也有从人脸认知在人类大脑中的机制着手,研究如何建立人脸认知的模型,如 Glasgow 大学的Burton 教授研究团队,以及 Stirling 大学的 Bruce 教授研究小组;另外,也有如 Aberdeen 大学的 Craw 研究小组,他们从直观视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的,主要是研究人脸面部视觉特征的表示方式,同时,他们也具体分析了人脸识别中在空间频率上的表示方法;当然,还有从人类神经生理学机理方面入手的,如荷兰 Groningen 大学的 Petkov 研究小组,他们研究人脸面部的视觉神经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以并行计算的识别方法。

2、国内人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人脸识别学者中国分布图
h-index:国际公认的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学者学术成就的指数,计算方法是该学者至多有 h 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 h 次。
中国人脸识别学者的 h-index 平均数为 17,h-index 小于等于 10 的学者最多,占比 43%;h-index 在 10 到 20 之间的学者次之,占比 30%;h-index 大于等于 60 的学者最少,仅占 5%。相较于全球学者的 h-index 来看,中国 h-index>60 的学者非常少,大量学者 h-index 较低,在该领域较全球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发展空间很大,后备力量充足。
国内自 20 世纪 90 年代真正开始做人脸识别研究,至今已取得许多研究成果。本研究重点介绍苏光大、李子青、汤晓鸥、张钹、丁晓青五位学者。

苏光大
http://tech.gmw.cn/scientist/2015-09/11/content_17008885.ht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键词:解读脸部密码的人
人物经历:现为清华大学电子系教授。先后发表 100 余篇学术论文,著有“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并行处理技术”2 部专著,6 次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 4 项国家发明专利,2 次获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图像处理系统的研究方面,提出了 1:1 图像采样理论和邻域图像并行处理机理论;在人脸识别的研究方面,提出了最佳二维人脸、不同类别的多特征描述以及 MMP-PCA 等一系列人脸识别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兴趣: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和高速图像处理。研究兴趣具体包括 Face Recognition、Edge Detection、Face Detection、Optical Flow、NeuralNetwork 等。

李子青
http://www.nlpr.ia.ac.cn/users/szl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键词:人脸识别和智能视频监控专家
人物经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CBSR 中心主任。2000 年辞去新加坡南洋大学终身教职并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2004 年作为“百人计划”入选者来到中科院自动化所,现为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自动化所)主任,民航安全智能监控与识别联合实验室(中科院自动化所-中国民航大学)主任。李子青是人脸识别和智能视频监控专家,主持相关领域的多个国家科学研究项目和重大应用工程项目,在相关领域获准和申请专利 10 余项。李子青教授领导的人脸识别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近红外的人脸识别技术,对光照变化影响的处理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将该技术应用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安保项目。
研究兴趣:Face Recognition、Feature Extraction、Face Detection、Lighting、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等。

汤晓鸥
http://mmlab.ie.cuhk.edu.hk/
https://www.ie.cuhk.edu.hk/people/xotang.shtm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键词: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和“探路者”、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
人物经历: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系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入选者。早在 1992 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汤晓鸥开始接触人脸识别的算法。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继续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的研究。2001 年,他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2014 年 3 月,汤晓鸥团队发布研究成果,基于原创的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达到 98.52%,首次超越人眼识别能力(97.53%)。2016 年,汤晓鸥领军的中国人工智能团队,与麻省理工、斯坦福等著名大学一道,入选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锋实验室,成为亚洲区唯一入选的实验室。
研究兴趣:Face Recognition、Feature Extraction、Computer Vision、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Image Retrieval 等。

张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键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
人物经历:1958 年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从事人工智能理论、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分形和小波等理论研究;以及把上述理论应用于模式识别、知识工程、智能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
研究兴趣:Electric Field、Breakdown Voltage、Support Vector Machine、Transmission Line、High Voltage 等。

丁晓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键词:人脸识别领域专家
人物经历:1962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以技术入股北京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兼任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生物特征认证以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4 次。她在多文种文字文档识别、人脸识别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她发表论文 450 余篇,合著专著 6 本,获发明专利 19 项,并在FAT2004 国际评测中获“全面性能最优成就奖”,在国际权威的 FRVT2006 人脸识别评测中获领先成绩。她也是 IAPR(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attern Recognition,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
研究兴趣:Face Recognition、Face Extraction、Optional Character Recognition、Pattern Recognition、Image Segmentation 等。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1344545/article/details/89883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