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 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报告(国内外研究组篇)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转载注明文章出处!!! https://blog.csdn.net/u011344545/article/details/89575375

博主github:https://github.com/MichaelBeechan
博主CSDN:https://blog.csdn.net/u011344545

============================================
概念篇:https://blog.csdn.net/u011344545/article/details/89525801
技术篇:https://blog.csdn.net/u011344545/article/details/89526149
人才篇:https://blog.csdn.net/u011344545/article/details/89556941
应用篇:https://blog.csdn.net/u011344545/article/details/89574915

============================================
清华AMiner团队 AMiner.org

国外:

The Language Technologies Institute (LTI)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语言学、信息提取、信息检索、文本挖掘分析、知识表示、机器学习、机器翻译、多通道计算和交互、语音处理、语音界面和对话处理等。

The Stanfor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Group
斯坦福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小组包括了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系的成员,是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一部分。主要研究计算机处理和理解人类语言的算法,工作范围从计算语言学的基本研究到语言处理的关键应用技术均有涉猎,涵盖句子理解、自动问答、机器翻译、语法解析和标签、情绪分析和模型的文本和视觉场景等。该小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将复杂和深入的语言建模和数据分析与 NLP 的创新概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The Berkeley NLP Group
伯克利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小组分属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部。主要从事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语言分析、机器翻译、计算机语言学、基于语义的方法、无监督学习等,多次在顶级国际会议(ACL、EMNLP、AAAI、IJCAI、COLING 等)上发表多篇论文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Group at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圣母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小组主要关注机器翻译领域,并有多个项目的研究,如由 DARPALORELEI 和 Google 赞助的无监督多语言学习模型和算法研究;由亚马逊学术研究奖和谷歌教师研究奖赞助的研究,主要研究课题方向包括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模型,以及使用神经网络进行翻译和语言建模的算法等。多次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The Harvar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Group
哈佛自然语言处理小组主要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处理人类语言,主要兴趣集中在数列生成的数学模型,以人类语言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挑战以及用统计工具对语言结构进行探索等方面。该小组的研究出版物和开源项目集中在文本总结、神经机器翻译、反复神经网络的可视化、收缩神经网络的算法、文档中实体跟踪的模型、多模态文本生成、语法错误修正和文本生成的新方法等方面。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group of 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室是在计算机科学系、计算学习系统中心和生物医学信息系的支持下进行的,将语言洞察力与严谨前沿的机器学习方法和其他计算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语言资源创造如语料库、词典等,阿拉伯语 NLP,语言和社交网络,机器翻译,信息提取,数据挖掘,词汇语义、词义消除歧义等方面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

国内:

中科院计算所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
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研究组教师有刘群、冯洋等人。研究组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相关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机器翻译、人机对话、多语言词法分析、句法分析和网络信息挖掘等。研究组已完成和正在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 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等课题 40 余项,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研究组自 2004 年重点开展统计机器翻译方面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并于 2015 年起转向神经机器翻译并取得很大进展。
2018 年 7 月,正式加入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任语音语义首席科学家,主导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在自然语言处理的顶级国际刊物 CL、AI 和顶级国际学术会议 ACL、IJCAI、AAAI、EMNLP、COLING 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70 余篇,取得发明专利 10 余项。研究组已经成功将自主开发的统计机器翻译和神经机器翻译技术推广到汉语、维吾尔语、藏语、蒙古语、英语、韩语、泰语、日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部分语种的翻译系统已经在相关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获得用户的好评。

哈工大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
哈工大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HIT-SCIR)成立于 2000 年 9 月,隶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中心成员有主任刘挺教授,副主任秦兵教授,教师包括张宇、车万翔、陈毅恒、张伟男等。研究方向包括语言分析、信息抽取、情感分析、问答系统、社会媒体处理和用户画像 6 个方面。已完成或正在承担的国家 973 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 863 重点项目、国际合作、企业合作等课题 60 余项。在这些项目的支持下打造出“语言技术平台 LTP”,提供给百度、腾讯、华为、金山等企业使用,获 2010 年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一等奖。
研究中心近年来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在 ACL、SIGIR、IJCAI、EMNLP 等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 20 余篇论文,参加国内外技术评测,并在国际 CoNLL’2009 七国语言句法语义分析评测总成绩第一名。研究中心通过与企业合作,已将多项技术嵌入企业产品中,为社会服务。双语例句检索等一批技术嵌入金山词霸产品中,并因此获得 2012 年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计算组

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
复旦大学自然语言与信息检索实验室,致力于社会媒体海量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前沿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自然语言处理、非规范化文本分析、语义计算、信息抽取、倾向性分析、文本挖掘等方面。实验室开发了 NLP 工具包 FudanNLP,FudanNLP 提供了一系列新技术,包括中文分词、词性标注、依赖解析、时间表达式识别和规范化等。实验室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 973 计划、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等,并与国内外多所重点大学、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研究成果持续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和一流国际会议(TPAMI、TKDE、ICML、ACL、AAAI、IJCAI、SIGIR、CIKM、EMNLP、COLING 等)

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文计算实验室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自然语言处理课题组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就在黄昌宁教授的带领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最早、深具影响力的科研单位,同时也是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现任学科带头人孙茂松教授任该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同时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其余教师还有刘洋、刘知远等人。目前该课题组对以中文为核心的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若干前沿课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领域的涵盖面正逐步从计算语言学的核心问题扩展到社会计算和人文计算。该课题组多篇论文被 ACL 2018、IJCAI-ECAI 2018、WWW 2018 录用,内容涉及问答系统、信息检索、机器翻译、诗歌生成、查询推荐等多个领域。

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在清华大学,1987 年 7 月开始筹建。1990 年 2 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从 1990 年至 2003 年这十三年间,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受科技部委托组织的全部三次专家组评估,并被评估为 A(优秀实验室)。1994 年 10 月在庆祝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十周年表彰大会上,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获集体“金牛奖”。1997 年被科技部列为试点实验室。2004 年庆祝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二十周年表彰大会上,本实验室再次荣获集体“金牛奖”。从 2004 年开始,实验室参与筹建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 17 名国内外著名专家组成。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为中科院院士张钹教授,主任为应明生教授、副主任为邓志东教授。

北京大学语言计算与互联网挖掘研究组
语言计算与互联网挖掘研究室从属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成立于 2008 年7 月,负责人为万小军老师。研究室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为基础,对互联网上多源异质的文本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与深度挖掘,为互联网搜索、舆情与情报分析、写稿与对话机器人等系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并从事计算机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研究。
研究室当前研究内容包括:1)语义理解:研制全新的语义分析系统实现对人类语言(尤其是汉语)的深层语义理解;2)机器写作:综合利用自动文摘与自然语言生成等技术让机器写出高质量的各类稿件;3)情感计算:针对多语言互联网文本实现高精度情感、立场与幽默分析;4)其他:包括特定情境下的人机对话技术等。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大学建设。实验室研究人员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中文系、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语言信息工程系、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心理系和外语学院的相关研究人员构成。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文计算的基础理论与模型;大规模多层次语言知识库构建的方法;国家语言资源整理与语音数据库建设;海量文本内容分析与动态监控;多语言信息处理和机器翻译。

中科院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组主要成员有宗成庆、赵军、周玉、刘康、张家俊、汪昆、陆征等。该小组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基础、机器翻译、信息抽取和问答系统等相关研究工作,力图在自然语言处理的理论模型和应用系统开发方面做出创新成果。目前研究组的主要方向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基础技术(汉语词语切分、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篇章分析等)、多语言机器翻译、信息抽取(实体识别、实体关系抽取、观点挖掘等)和智能问答系统(基于知识库的问答系统、知识推理、社区问答等)。
近年来,研究组注重于自然语言处理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的相关研究,承担了一系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 计划课题、863 计划项目和支撑计划项目等在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以及一批企业应用合作项目。在自然语言处理及相关领域顶级国际期刊(CL、TASLP、TKDE、JMLR、TACL、Information Sciences、Intelligent Systems 等)和学术会议(AAAI、IJCAI、ACL、SIGIR、WWW 等)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2009 年获得第 23 届亚太语言、信息与计算国际会议(PACLIC)最佳论文奖,2012 年获得第一届自然语言处理与中文计算会议(NLPCC)最佳论文奖,2014 年获得第 25 届国际计算语言学大会(COLING)最佳论文奖。获得了 10 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哈工大机器智能与翻译研究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智能与翻译研究室(Machine Intelligence & Translation Laboratory,MI&T Lab),自198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机器翻译研究与系统开发。本研究室最初完成的汉英机器翻译系统CEMT-I于1989年5月鉴定,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技术鉴定的汉英机器翻译系统,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6月哈工大-微软机器翻译技术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为本研究室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机会。2004年6月,基于哈工大-微软机器翻译技术联合实验室几年来所作出的成绩,联合实验室扩大为哈工大-微软自然语言处理及语音技术联合实验室。2004年11月联合实验室进一步提升为教育部-微软语言语音重点实验室。目前,机器智能与翻译研究室有教师6名、博士15名、硕士30余名及本科生等。学术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李生教授和赵铁军教授。
本研究室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富士通研究中心、东芝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新加坡通讯与信息研究所以及北大、清华、中科院、北外、复旦等学校及研究机构均建立了较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并有机会被交换到上述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或进修。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ITNLP)
哈工大智能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室(Intelligent Technology &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Lab,ITNLP Lab)是国内较早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科研团体之一。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先后开展了俄汉机器翻译、固定段落问答、自动文摘、文本纠错、汉字智能输入、语音识别与合成、语料库多级加工、语言模型、信息检索、问答系统等多项研究。
研究室的代表性成果是开创性地提出了汉字语句输入的思想并实现了国内外第一个语句级汉字键盘输入系统。目前共获得部科技进步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先后在IEEE Transaction on SMC、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编著书8部。1990年以来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863重点/面上项目、中美、中日国际合作等重要科研项目20多项。
研究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人机接口、计算分子生物学等。近期实验室牵头或独立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问答式信息检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863计划目标导向类课题“基于NLP的智能搜索引擎”、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863计划探索类项目。

哈工大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哈工大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以哈工大计算机学院语言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依托,由机器智能与翻译实验室、智能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信息检索实验室和语音处理实验室联合组成,由教育部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支持并资助。实验室主任是李生教授(哈工大)和马维英主任研究员(微软研究院)。研究内容涵盖自然语言理解、网络信息处理、机器翻译、信息检索、问答系统、智能汉字输入、文景转换、生物信息识别、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等多个研究领域。实验室的研究目标是在3-5年内使得以上各领域研究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到目前为止,实验室已完成或正在实施的重要科研项目已达100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重点)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近3年发表论文400多篇。目前实验室研究人员包括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10人、博士研究生50余人、硕士研究生70余人。实验室还聘请了多位国际知名专家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和兼职教授。

东北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南京大学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
南京大学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从事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曾先后承担过该领域的18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对外合作项目的研制。其中,承担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日汉机译系统研究”获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分析理解人类语言是人工智能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本研究组在自然语言处理的多个方向上做了大量、深入的工作,近年来集中关注文本分析、机器翻译、社交媒体分析推荐、知识问答等多个热点问题,结合统计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进行问题建模和求解,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期,本研究组在自然语言处理顶级国际会议ACL上连续三年发表共5篇论文,也在人工智能顶级国际会议IJCAI和AAAI上发表论文多篇,相关系统在机器翻译、中文分词、命名实体识别、情感计算等多个国际国内评测中名列前茅。

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
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是厦门大学信息学院一支具有30多年研究历史的科研创新团队。团队面向信息社会中不同语言间的国内外交流的重大需求,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语言处理为目标,开展分词、命名实体识别、句法分析、多语词语对齐、语言模型、隐喻理解等基础研究,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机器翻译、辅助翻译、嵌入式翻译、新型语篇语义翻译模型、云翻译平台、神经机器翻译等机器翻译研究,知识图谱、信息抽取、关系和事件抽取、跨语言信息检索、舆情分析等网络信息处理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和外文系、中文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等单位有密切的交叉学科合作关系。目前团队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是多语种机器翻译、隐喻计算、信息抽取和检索。实验室现有全职研究人员9人,含教授1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4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郑州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
自然语言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生活在信息网络时代的现代人,几乎都要与互联网打交道,都要或多或少地使用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成果来帮助他们获取或挖掘在广阔无边的互联网上的各种知识和信息。
在时代潮流发展趋势下,郑州大学于2004年10月成立了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实验室隶属于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在读硕士近20人。
在昝红英教授的带领下,实验室从成立至今在现代汉语广义虚词库建设、文本自动分类、中文文本的褒贬评价、中英文双语术语抽取等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拥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并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
实验室积极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在与各种团体的交流、学习中不断发展。我们曾与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慧科讯业有限公司、日本富士通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等多家研究机构进行项目合作与交流工作,并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与国内外企业进行横向应用项目的合作。

苏州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
苏州大学人类语言技术研究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1344545/article/details/8957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