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解题的一般思路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https://blog.csdn.net/uzzzhf https://blog.csdn.net/uzzzhf/article/details/89501376

  

                     动态规划解题的的一般思路 ?

1. 将原问题分解为子问题

      把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子问题和原问题形式相同或类似,只不过规模变小了。子问题都解决,原问题即解决(数字三角形例)。

      子问题的解一旦求出就会被保存,所以每个子问题只需求解一次。

2. 确定状态

      在用动态规划解题时,我们往往将和子问题相关的各个变量的一组取值,称之为一个“状 态”。一个“状态”对应于一个或多个子问题,所谓某个“状态”下的“值”,就是这个“状态”所对应的子问题的解。

      所有“状态”的集合,构成问题的“状态空间”。“状态空间”的大小,与用动态规划解决问题的时间复杂度直接相关。 在数字三角形的例子里,一共有 N×(N+1)/2 个数字,所以这个问题的状态空间里一共就有 N×(N+1)/2 个状态。

      整个问题的时间复杂度是状态数目乘以计算每个状态所需时间。

      在数字三角形里每个“状态”只需要经过一次,且在每个状态上作计算所花的时间都是和N无关的常数。

      用动态规划解题,经常碰到的情况是,K个整型变量能构成一个状态(如数字三角形中的行号和列号这两个变量构成“状态”)。如果这K个整型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N1, N2, ……Nk,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一个K维的数组 array[N1] [N2]……[Nk]来存储各个状态的“值”。这个 “值”未必就是一个整数或浮点数,可能是需要一个结构 才能表示的,那么array就可以是一个结构数组。一个 “状态”下的“值”通常会是一个或多个子问题的解。

3. 确定一些初始状态(边界状态)的值

      以“数字三角形”为例,初始状态就是底边数字,值就是底边数字值。

4. 确定状态转移方程

      定义出什么是“状态”,以及在该“状态”下的“值”后,就要找出不同的状态之间如何迁移――即如何从一个或多个“值”已知的 “状态”,求出另一个“状态”的“值”(“人人为我”递推型)。状态的迁移可以用递推公式表示,此递推公式也可被称作“状态转移方程”。

 

能用动规解决的问题的特点

      1) 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如果问题的最优解所包含的子问题的解也是最优的,我们就称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

      2) 无后效性。当前的若干个状态值一旦确定,则此后过程的演变就只和这若干个状态的值有关,和之前是采取哪种手段或经过哪条路径演变到当前的这若干个状态,没有关系。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zzzhf/article/details/8950137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