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神经网络中卷积层和池化层的作用

假如有一幅1000*1000的图像,如果把整幅图像作为向量,则向量的长度为1000000( 1 0 6 10^6 )。在假如隐含层神经元的个数和输入一样,也是1000000;那么,输入层到隐含层的参数数据量有 1 0 12 10^{12} 。所以,我们还得降低维数,同时得以整幅图像为输入(人类实在找不到好的特征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NN网络一共有5个层级结构:

  • 输入层
  • 卷积层
  • 激活层
  • 池化层
  • 全连接FC层

卷积层

局部感知:人的大脑识别图片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下子整张图同时识别,而是对于图片中的每一个特征首先局部感知,然后更高层次对局部进行综合操作,从而得到全局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卷积层计算方法:
F 1 = W 11 R + W 12 R + W 13 R + b 1 F 2 = W 21 R + W 22 R + W 23 R + b 2 F 3 = W 31 R + W 32 R + W 33 R + b 3 F 4 = W 41 R + W 42 R + W 43 R + b 4 F_1 = W_{11} \cdot R +W_{12} \cdot R+W_{13} \cdot R+b_1\\ F_2 = W_{21} \cdot R +W_{22} \cdot R+W_{23} \cdot R+b_2\\ F_3 = W_{31} \cdot R +W_{32} \cdot R+W_{33} \cdot R+b_3\\ F_4 = W_{41} \cdot R +W_{42} \cdot R+W_{43} \cdot R+b_4
其中,F表示每一张特征图,W表示卷积核

池化层

池化(Pooling):也称为欠采样或下采样。主要用于特征降维,压缩数据和参数的数量,减小过拟合,同时提高模型的容错性。主要有:

  • Max Pooling:最大池化
  • Average Pooling:平均池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池化层,使得原本44的特征图压缩成了22,从而降低了特征维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虽然人不太容易分辨出池化后的特征图,但是没关系,机器还是可以识别的

输出层(全连接层)

经过前面若干次卷积+激励+池化后,终于来到了输出层,模型会将学到的一个高质量的特征图片全连接层。其实在全连接层之前,如果神经元数目过大,学习能力强,有可能出现过拟合。因此,可以引入dropout操作,来随机删除神经网络中的部分神经元,来解决此问题。还可以进行局部归一化(LRN)、数据增强等操作,来增加鲁棒性。
  当来到了全连接层之后,可以理解为一个简单的多分类神经网络(如:BP神经网络),通过softmax函数得到最终的输出。整个模型训练完毕。
  两层之间所有神经元都有权重连接,通常全连接层在卷积神经网络尾部。也就是跟传统的神经网络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是一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843657/article/details/89138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