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开发手册笔记(四) 工程结构及设计归约

版权声明:觉得此文有用的,就点个赞或留个言呐~ 若要转载的话,请注明文章出处: https://blog.csdn.net/why_still_confused/article/details/85925788

此文为阅读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时,将个人认为重要或值得注意的规范记作学习笔记。此为第六、七章——工程结构及设计归约。

工程结构

应用分层(No.1)

图中默认上层依赖于下层,箭头关系表示可直接依赖,如:开放接口层可以依赖于
Web 层,也可以直接依赖于 Service 层,依此类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开放接口层: 可直接封装 Service 方法暴露成 RPC 接口;通过 Web 封装成 http 接口;进行网关安全控制、流量控制等。
  • 终端显示层: 各个端的模板渲染并执行显示的层。当前主要是 velocity 渲染,JS 渲染,JSP 渲染,移动端展示等。
  • Web 层: 主要是对访问控制进行转发,各类基本参数校验,或者不复用的业务简单处理等。
  • Service 层: 相对具体的业务逻辑服务层。
  • Manager 层: 通用业务处理层,它有如下特征:
    1) 对第三方平台封装的层,预处理返回结果及转化异常信息;
    2) 对 Service 层通用能力的下沉,如缓存方案、中间件通用处理;
    3) 与 DAO 层交互,对多个 DAO 的组合复用。
  • DAO 层: 数据访问层,与底层 MySQL、Oracle、Hbase 等进行数据交互。
  • 外部接口或第三方平台: 包括其它部门 RPC 开放接口,基础平台,其它公司的 HTTP 接口。

二方库依赖(No.4)

二方库的新增或升级,保持除功能点之外的其它 jar 包仲裁结果不变。如果有改变,必须明确评估和验证,建议进行 dependency:resolve 前后信息比对,如果仲裁结果完全不一致,那么通过 dependency:tree 命令,找出差异点,进行<excludes>排除 jar 包。

二方库依赖(No.7)

禁止在子项目的 pom 依赖中出现相同的 GroupId,相同的 ArtifactId,但是不同的Version。

说明:在本地调试时会使用各子项目指定的版本号,但是合并成一个 war,只能有一个版本号出现在最后的 lib 目录中。可能出现线下调试是正确的,发布到线上却出故障的问题。

二方库依赖(No.10)

为避免应用二方库的依赖冲突问题,二方库发布者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精简可控原则。 移除一切不必要的 API 和依赖,只包含 Service API、必要的领域模型对象、Utils 类、常量、枚举等。如果依赖其它二方库,尽量是 provided 引入,让二方库使用者去依赖具体版本号;无 log 具体实现,只依赖日志框架。
  2. 稳定可追溯原则。 每个版本的变化应该被记录,二方库由谁维护,源码在哪里,都需要能方便查到。除非用户主动升级版本,否则公共二方库的行为不应该发生变化。

服务器 (No.1)

高并发服务器建议调小 TCP 协议的 time_wait 超时时间。

说明:操作系统默认 240 秒后,才会关闭处于 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在高并发访问下,服务器端会因为处于 time_wait 的连接数太多,可能无法建立新的连接,所以需要在服务器上调小此等待值。

正例:在 linux 服务器上请通过变更/etc/sysctl.conf 文件去修改该缺省值(秒):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0

服务器 (No.3)

给 JVM 环境参数设置-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参数,让 JVM 碰到 OOM 场景时输出 dump 信息。

说明:OOM 的发生是有概率的,甚至相隔数月才出现一例,出错时的堆内信息对解决问题非常
有帮助。

服务器 (No.5)

服务器内部重定向使用 forward;外部重定向地址使用 URL 拼装工具类来生成,否则会带来 URL 维护不一致的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设计归约

UML设计场景(No.2~6)

  1. 需求分析阶段,如果与系统交互的 User 超过一类并且相关的 User Case 超过 5 个,使用用例图来表达更加清晰的结构化需求。

  2. 如果某个业务对象的状态超过 3 个,使用状态图来表达并且明确状态变化的各个触发条件。
    说明:状态图的核心是对象状态,首先明确对象有多少种状态,然后明确两两状态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转换关系,再明确触发状态转换的条件是什么。
    正例:淘宝订单状态有已下单、待付款、已付款、待发货、已发货、已收货等。比如已下单与已收货这两种状态之间是不可能有直接转换关系的。

  3. 如果系统中某个功能的调用链路上的涉及对象超过 3 个,使用时序图来表达并且明确
    各调用环节的输入与输出。
    说明:时序图反映了一系列对象间的交互与协作关系,清晰立体地反映系统的调用纵深链路。

  4. 如果系统中模型类超过 5 个,并且存在复杂的依赖关系,使用类图来表达并且明确类之间的关系。
    说明:类图像建筑领域的施工图,如果搭平房,可能不需要,但如果建造蚂蚁 Z 空间大楼,肯定需要详细的施工图。

  5. 如果系统中超过 2 个对象之间存在协作关系,并且需要表示复杂的处理流程,使用活动图来表示。
    说明:活动图是流程图的扩展,增加了能够体现协作关系的对象泳道,支持表示并发等。

异常流程与业务边界(No.7)

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在考虑主干功能的同时,需要充分评估异常流程与业务边界。

反例:用户在淘宝付款过程中,银行扣款成功,发送给用户扣款成功短信,但是支付宝入款时由于断网演练产生异常,淘宝订单页面依然显示未付款,导致用户投诉。

系统架构设计的目的(No.16)

系统架构设计的目的:

  • 确定系统边界。 确定系统在技术层面上的做与不做。
  • 确定系统内模块之间的关系。 确定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及模块的宏观输入与输出。
  • 确定指导后续设计与演化的原则。 使后续的子系统或模块设计在规定的框架内继续演化。
  • 确定非功能性需求。 非功能性需求是指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等。

水平权限控制

『水平权限管理问题』,又可以称之为『基于数据的访问控制』:相比垂直权限管理来说,水平权限问题出现在同一个角色上,系统只验证了能访问数据的角色,没有对数据的子集做细分,因此缺乏了一个用户到数据级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数据的访问控制,与业务结合的比较紧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数据级权限管理框架,一般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资料来源:
1.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1.4.0)
2.权限控制的解决方式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hy_still_confused/article/details/85925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