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卷积神经网络 —— week4. 人脸识别和神经风格迁移

1. 人脸识别

人脸验证和人脸识别

  • 人脸验证(Verification):
    • Input:图片、名字/ID;
    • Output:输入的图片是否是对应的人;
    • 1 to 1 问题。
  • 人脸识别(Recognition):
    • 拥有一个具有K个人的数据库;
    • 输入一副人脸图片;
    • 如果图片是任意这K个人中的一位,则输出对应人的ID。

人脸识别问题对于人脸验证问题来说,具有更高的难度。如对于一个验证系统来说,如果我们拥有 99% 的精确度,那么这个验证系统已经具有了很高的精度;但是假设在另外一个识别系统中,如果我们把这个验证系统应用在具有K个人的识别系统中,那么系统犯错误的机会就变成了K倍。所以如果我们想在识别系统中得到更高的精度,那么就需要得到一个具有更高精度的验证系统。

2. One-Shot learning

One-Shot-learni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只有单一样本,无法训练稳健的卷积神经网络来进行识别。
  • 有新成员加入时,往往还需要对网络重新训练。

Similarity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新成员加入时,只需要在数据库中加入照片。

3. Siamese 网络

利用Siamese 网络来实现 Similarity 函数。

构建网络: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一个卷积神经网络结构,我们去掉最后的softmax层,将图片样本1输入网络,最后由网络输出一个N维的向量(图中实例以128表示),这N维向量则代表输入图片样本1的编码。将不同人的图片样本输入相同参数的网络结构,得到各自相应的图片编码。

Similarity 函数实现:

将Similarity 函数表示成两幅图片编码之差的范数:

d ( x 1 , x 2 ) = f ( x 1 ) f ( x 2 ) 2 2 d(x1, x2) = ||f(x1)-f(x2)||_{2}^{2}

那么也就是说:

我们的神经网络的参数定义了图片的编码; 学习网络的参数,使我们得到好的Similarity 函数:

  • 如果 x 1 x 2 x_{1},x_{2} 是同一个人的图片,那么得到的 f ( x 1 ) f ( x 2 ) 2 ||f(x1)-f(x2)||^{2} 很小;

  • 如果 x 1 x 2 x_{1},x_{2} 不是同一个人的图片,那么得到的 f ( x 1 ) f ( x 2 ) 2 ||f(x1)-f(x2)||^{2} 很大。

4. Triplet 损失

如何通过学习神经网络的参数,得到优质的人脸图片的编码?方法之一就是定义 Triplet 损失函数,并在其之上运用梯度下降。

学习目标:

为了使用Triplet 损失函数,我们需要比较成对的图像(三元组术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nchor (A): 目标图片;
  • Positive(P):与Anchor 属于同一个人的图片;
  • Negative(N):与Anchor不属于同一个人的图片。

对于Anchor 和 Positive,我们希望二者编码的差异小一些;对于Anchor 和Negative,我们希望他们编码的差异大一些。所以我们的目标以编码差的范数来表示为:

d ( A , P ) = f ( A ) f ( P ) 2 f ( A ) f ( N ) 2 = d ( A , N ) d(A,P)=||f(A) - f(P)||^{2} \leqslant ||f(A) - f(N)||^{2} = d(A,N)

也就是:

f ( A ) f ( P ) 2 f ( A ) f ( N ) 2 0 ||f(A) - f(P)||^{2} - ||f(A) - f(N)||^{2} \leqslant 0

上面的公式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 f(A)=f§=f(N)=0 时,也就是神经网络学习到的函数总是输出0时,或者 f(A)=f§=f(N) 时,也满足上面的公式,但却不是我们想要的目标结果。所以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对上式进行修改,使得两者差要小于一个较小的负数:

f ( A ) f ( P ) 2 f ( A ) f ( N ) 2 α ||f(A) - f(P)||^{2} - ||f(A) - f(N)||^{2} \leqslant - \alpha

一般将 α \alpha 写成 + α +\alpha ,称为“margin”,即:

f ( A ) f ( P ) 2 f ( A ) f ( N ) 2 + α 0 ||f(A) - f(P)||^{2} - ||f(A) - f(N)||^{2} + \alpha \leqslant 0

不同 margin 值的设置对模型学习具有不同的效果,margin 的作用就是拉大了 Anchor与Positive 图片对 和 Anchor与Negative 图片对之间的差距。

Triplet 损失函数:

Triplet 损失函数的定义基于三张图片:Anchor、Positive、Negative。

L ( A , P , N ) = max ( f ( A ) f ( P ) 2 f ( A ) f ( N ) 2 + α ,   0 ) L(A,P,N) = \max (||f(A) - f(P)||^{2} - ||f(A) - f(N)||^{2} + \alpha, \ 0)

整个网络的代价函数:

J = i = 1 m L ( A ( i ) , P ( i ) , N ( i ) ) J = \sum\limits_{i=1}^{m}L(A^{(i)},P^{(i)},N^{(i)})

假设我们有一个10000张片的训练集,里面是1000个不同的人的照片样本。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这10000张训练集中抽取图片生成(A,P,N)的三元组,来训练我们的学习算法,并在Triplet 损失函数上进行梯度下降。

注意:为了训练我们的网络,我们必须拥有Anchor和Positive对,所以这里我们必须有每个人的多张照片,而不能仅仅是一张照片,否则无法训练网络。

三元组(A,P,N)的选择:

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我们随机地选择图片构成三元组(A,P,N),那么对于下面的条件是很容易满足的:

d ( A , P ) + α d ( A , N ) d(A,P) + \alpha \leqslant d(A,N)

所以,为了更好地训练网络,我们需要选择那些训练有“难度”的三元组,也就是选择的三元组满足:

d ( A , P ) d ( A , N ) d(A,P) \approx d(A,N)

  • 算法将会努力使得 d ( A , N ) d(A,N) 变大,或者使得 d ( A , P ) + α d(A,P) + \alpha 变小,从而使两者之间至少有一个 α \alpha 的间隔;
  • 增加学习算法的计算效率,避免那些太简单的三元组。

最终通过训练,我们学习到的参数,会使得对于同一个人的图片,编码的距离很小;对不同人的图片,编码的距离就很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大型的人脸识别系统,常常具有上百万甚至上亿的训练数据集,我们并不容易得到。所以对于该领域,我们常常是下载别人在网上上传的预训练模型,而不是从头开始。

5. 面部验证与二分类

除了利用 Triplet 损失函数来学习人脸识别卷积网络参数的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式。我们可以将人脸识别问题利用Siamese网络当成一个二分类问题,同样可以实现参数的学习。

Siamese 二分类改进:

对两张图片应用Siamese 网络,计算得到两张图片的N维编码,然后将两个编码输入到一个logistic regression 单元中,然后进行预测。如果是相同的人,那么输出是1;如果是不同的人,输出是0。那么这里我们就将人脸识别的问题,转化为一个二分类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最后的sigmoid函数,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计算:

y ^ = σ ( k = 1 N w i f ( x ( i ) ) k f ( x ( j ) ) k + b ) \hat y = \sigma(\sum\limits_{k=1}^{N} w_{i}|f(x^{(i)})_{k} - f(x^{(j)})_{k} | + b)

其中, f ( x ( i ) ) f(x^{(i)}) 代表图片 x ( i ) x^{(i)} 的编码,下标 k 代表选择N维编码向量中的第 k 个元素。

我们以两个图片编码向量对应元素之间的差值作为特征输入到logistic regression 的单元中,增加参数 w i w_{i} b b ,通过训练得到合适的参数权重和偏置,进而判断两张图片是否为同一个人。

同时输入逻辑回归单元的特征可以进行更改,如还可以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式也被称为 χ \chi 方公式,有时也称为 χ \chi 方相似度。

在实际的人脸验证系统中,我们可以对数据库的人脸图片进行预计算,存储卷积网络得到的编码。当有图片进行识别时,运用卷积网络计算新图片的编码,与预计算保存好的编码输入到逻辑回归单元中进行预测。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系统预测的效率,节省计算时间。

总结:

利用Siamese 网络,我们可以将人脸验证当作一个监督学习,创建成对的训练集和是否同一个人的输出标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利用不同的图片对,使用反向传播的算法对Siamese网络进行训练,进而得到人脸验证系统。

6. 深度网络学习内容可视化

如何可视化:

假设我们训练了一个卷积神经网络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希望看到不同层的隐藏单元的计算结果。依次对各个层进行如下操作:

  • 在当前层挑选一个隐藏单元;
  • 遍历训练集,找到最大化地激活了该运算单元的图片或者图片块;
  • 对该层的其他运算单元执行操作。

7. 神经风格迁移代价函数

代价函数:

为了实现神经风格迁移,我们需要为生成的图片定义一个代价函数。

对于神经风格迁移,我们的目标是由内容图片C和风格图片S,生成最终的风格迁移图片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为了实现神经风格迁移,我们需要定义关于G的代价函数J,以用来评判生成图片的好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 J c o n t e n t ( C , G ) J_{content}(C, G) 代表生成图片G的内容和内容图片C的内容的相似度;
  • J s t y l e ( S , G ) J_{style}(S,G) 代表生成图片G的内容和风格图片S的内容的相似度;
  • α β \alpha、\beta 两个超参数用来表示以上两者之间的权重。

执行过程:

  • 随机初始化生成图片G,如大小为 100 × 100 × 3 100\times100\times3
  • 使用梯度下降算法最小化上面定义的代价函数 J(G), G = G G J ( G ) G:= G - \dfrac{\partial}{\partial G}J(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上图的内容图片C和风格图片S,通过梯度下降算法一次次的训练,我们可以由初始的噪声图片得到最终的风格迁移图片G。

8. 内容代价函数(content cost)

  • 假设我们使用隐藏层 l l 来计算内容代价。(如果选择的 l l 太小,那么代价函数就会使得我们的生成图片G在像素上非常接近内容图片;然而用很深的网络,那么生成图片G中就会产生与内容图片中所拥有的物体。所以对于 l l 一般选在网络的中间层,既不深也不浅);

  • 使用一个预训练的卷积网络。(如,VGG或其他);

  • a [ l ] ( C ) a^{[l](C)} a [ l ] ( G ) a^{[l](G)} 分别代表内容图片C和生成图片G的 l l 层的激活值;

  • 如果 a [ l ] ( C ) a^{[l](C)} a [ l ] ( G ) a^{[l](G)} 相似,那么两张图片就有相似的内容;

  • 定义内容代价函数如下:

    J c o n t e n t ( C , G ) = 1 2 a [ l ] ( C ) a [ l ] ( G ) 2 J_{content}(C, G) = \dfrac{1}{2}||a^{[l](C)} - a^{[l](G)} ||^{2}

在对代价函数运行梯度下降算法时,会激励这里的内容代价函数,努力使得生成图片G隐含层l 的激活值和内容图片C隐含层l 的激活值相似。

9. 风格代价函数(style cost)

“Style”的含义:

对于一个卷积网络中,我们选择网络的中间层 l l , 定义“Style”表示 l l 层的各个通道激活项之间的相关性。

相关性大小的度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是我们选出的 l l 层的激活项,对于不同的通道值,代表不同的神经元所学习到的特征,这里假如红色的通道可以找到图片中含有垂直纹理特征的区域,黄色通道可以找出橙色的区域。

而相关性大小的含义就是,如假设中,图片出现垂直纹理特征的区域显示橙色可能的大小。

我们将相关系数应用到风格图片S和生成图片G的对应通道上,就可以度量风格图片和生成图片的相似度。

Style 矩阵:

  • a i , j , k [ l ] a^{[l]}_{i,j,k} 表示在 i , j , k (i,j,k) 位置的激活值,其中 i j k i、j、k 分别代表激活值的高、宽、通道;

  • G [ l ] n c l × n c l G^{[l]} 是一个 n_{c}^{l}\times n_{c}^{l} 大小的矩阵:

  • G k k [ l ] ( S ) = i = 1 n h [ l ] j = 1 n w [ l ] a i , j , k [ l ] ( S ) a i , j , k [ l ] ( S ) G^{[l](S)}_{kk'} = \sum\limits_{i=1}^{n_{h}^{[l]}}\sum\limits_{j=1}^{n_{w}^{[l]}}a^{[l](S)}_{i,j,k}a^{[l](S)}_{i,j,k'}

  • G k k [ l ] ( G ) = i = 1 n h [ l ] j = 1 n w [ l ] a i , j , k [ l ] ( G ) a i , j , k [ l ] ( G ) G^{[l](G)}_{kk'} = \sum\limits_{i=1}^{n_{h}^{[l]}}\sum\limits_{j=1}^{n_{w}^{[l]}}a^{[l](G)}_{i,j,k}a^{[l](G)}_{i,j,k'}

上面的矩阵在线性代数中又称为Gram 矩阵,这里称为风格矩阵。

代价函数:

J s t y l e [ l ] ( S , G ) = 1 2 n h [ l ] n w [ l ] n c [ l ] G [ l ] ( S ) G [ l ] ( G ) F 2 = 1 2 n h [ l ] n w [ l ] n c [ l ] k k ( G k k [ l ] ( S ) G k k [ l ] ( G ) ) 2 J^{[l]}_{style}(S, G) = \dfrac{1}{2n^{[l]}_{h}n^{[l]}_{w}n^{[l]}_{c}}||G^{[l](S)} - G^{[l](G)} ||^{2}_{F} = \dfrac{1}{2n^{[l]}_{h}n^{[l]}_{w}n^{[l]}_{c}}\sum_{k}\sum_{k'}(G^{[l](S)}_{kk'} - G^{[l](G)}_{kk'})^{2}

内容代价函数和风格代价函数前面的归一化可以加也可以不加,因为总体的代价函数前面有权重系数。

如果对各层都使用风格代价函数,那么会让结果变得更好:

J s t y l e ( S , G ) = l λ [ l ] J s t y l e [ l ] ( S , G ) J_{style}(S,G) = \sum_{l}\lambda^{[l]}J_{style}^{[l]}(S,G)

10. 1D to 3D卷积

在我们上面学过的卷积中,多数是对图形应用2D的卷积运算。同时,我们所应用的卷积运算还可以推广到1D和3D的情况。

2D和1D卷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D卷积: 14 × 14 × 3 5 × 5 × 3 > 10 × 10 × n c 14\times14\times3* 5\times5\times3 ——>10\times10\times n_{c} ;
1D卷积: 14 × 1 5 × 1 > 10 × n c 14\times1* 5\times1 ——>10\times n_{c}

3D卷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3D卷积: 14 × 14 × 14 × 1 5 × 5 × 5 × 1 > 10 × 10 × 10 × n c 14\times14\times14\times1 * 5\times5\times5\times1——>10\times10\times10\times n_{c}
  • 3D数据:如医疗CT扫描中的即可产生身体的3D模型;电影切片也属于3D数据。

参考资料

完全搬运自:

吴恩达深度学习课程笔记连载:https://zhuanlan.zhihu.com/p/31485345

自己想动手才发现,整理的人耐心真的是很nice。。最快的一周。做完作业可以去看序列模型喽。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iCode_girl/article/details/8853674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