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工厂的个人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qiushuisen/article/details/87967583

前言:
所谓无人工厂并不是没有人,而是把人们重复的工作,借助于信息化手段进行自动化与智能化,大大提高工作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形成高的有效产出,减少无效或者通过加工设备与信息设备的投入可以摊销的费用。随着人力成本的增长,这本身说明了社会的进步,正如中国目前所提出的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们的个性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只有社会进步与发展了,人们才能从温饱走向个性。所以整体的社会环境是向前发展的。不要因个人或者行业而怀疑这一点。无人工厂的减少了人工成本,减少了管理成本本身只是一个显性的认识与理解,而隐性的大量的有规模,有标准的大批量,质量稳定的有效产出。使企业作为一个投资体可以得到有效的回报。

无人工厂哪儿可以无人,哪儿必须有人呢?李开复博士在“谈AI将取代工作的系列讲座中”明确指出过,“目前的AI只能按规则进行运作而不能创造。”。那么工厂中需要创造与思考,无法标准化的工作,都需要人。换句话说,您工厂的标准化程度越高,可以无人的程度也越高。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大行趋于势的原因所在了。

在现实的工作中,往往自己的观念束缚了自己。当然万事都有利弊,取决于您的立足点。矛盾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解决主要矛盾。工厂本身就是一个价值不断迭代的增值的过程。而无人工厂就最大程度将标准的东西,反复的工作甚至员工的操作,采用机械手进行完全或者辅助去解决重复劳作的问题。基于这个方向的思考,更多的无人化是对现场重复本身没有增值的一切过程的变革。这也将是整个社会对人能力要求的一次革命。

我个人进行这个方面的思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元自动化

一方面实现服务器与机床间的通讯,机床的状态传感器为起点。从传统的人为派工到系统派工;

另一方面就是将毛坯、刀具、夹具、模具相关系统进行集成派送。实现实物,信息的统一;

最后通过机械手进行装夹,基于机床加工中的“原点定位原则”,将加工程序,图纸视角进行标准化,只有标准化了,机械手上料才能达到标准,只有统一了,才可以保障机加最后的成品是稳定而有效的。

第二阶段:基于机群的自动化

基于生产运营计划,与多个自动化单元,实现齐套生产。这部分讨论最多的是齐套性,这一点需要与供应链进行结合,需要一个较长周期的计划与相关的设备配合。通过梳理出来,加工周期与相应的批量,以及装配的供给需求,和现有设备的机加能力,最终反向设计基于一个固化周期的库存存量。

这一阶段,需要整合现有的加工工种,去掉多余没有附加值甚至低端的工种。对于大批量生产的零件基于铸件,采用工装夹具进行生产,减少机加本身的时间,通过固化程序提高零件的品质。

第三阶段:供应链自动化

供应链自动化本身并不是技术所能解决的,而必须是管理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供应链团队。关注的要点就是三个指标:价格,周期,批量与质量。通过上下协同固化解决75%到80%的问题,特别是长周期,高价值的问题,再通过人工解决余下的问题。这里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年度计划以及生产周期的稳定性。

最后感谢我司优化组李辉关于加工部分的指导与MES伙伴公司的林川鸿经理的交流。

欢迎同业同行们大伽多批评指导!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iushuisen/article/details/8796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