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主义:信数据得永生

http://www.sohu.com/a/132567370_488848

数据主义:信数据得永生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大部分的科学机构都已经改信了数据主义。数据主义是由两大科学潮流爆炸性汇流而成。

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50年后,生命科学已经认为生物体都是生化算法。在图灵想出“图灵机”这个概念的80年后,信息科学家也已经学会写出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算法。数据主义指出,同样的数学定律同时适用于生化算法及电子算法,让两者合而为一,打破了动物和机器之间的隔阂。

数据主义将传统的学习金字塔彻底翻转

在这之前,大家认为数据只是智力活动这个漫长过程的第一步,我们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最后把知识转化为智能。

而今天,数据量太大了,人类已经无法直接处理海量数据并形成信息,于是计算机算法接管了数据处理的工作,而之后得出的的信息、知识,也就随之成了计算机算法的收获,成了计算机的智能。

最坚信数据主义的正是它的两个母学科: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两者之中以生物学更为重要。生物学拥抱了数据主义,才让计算机科学的小小突破撼动了整个世界,可能彻底改变生命的本质。

要说所有生物都是算法,不管是长颈鹿、番茄或人类都只是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你可能并不以为然。但这里必须强调,现在的科学教条就是如此,而且对整个世界的改变难以想象。

一切都是数据处理

世间的一切学科,不管是科学、文学、音乐还是经济学,其背后都是数学模式。从数学角度,我们可以把一个人一个动物,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国家,都想象成一个数据处理。

生物体无非就是各种算法的集合。传统上,人试图理解这些数据,也就是从数据中获得知识,再从知识中获得智慧。但现在数据主义们认为有些东西的数据太过复杂,你理解不了也无需理解数据,你只要让算法去直接处理这些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发现规律拿来就用就行了。

大数据的思想

经济学家也越来越常用数据处理系统的概念来诠释经济。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国家控制共产主义就不是意识形态、伦理教条或政治制度上的竞争,而根本是不同数据处理系统间的竞争。

自由市场经济采用分布式的数据处理,中央计划经济则采用集中式数据处理系统。分布式系统的容错率高,而且特别能迅速适应新局面,这就是为什么至自由市场经济能比中央计划经济更有效。

资本主义让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相连,并允许他们自由交换信息、独立做出决定来处理数据。

如果你把每个人都想象成一个处理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流,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整个人类历史,就是给这个系统增加效率的历史。

一切都是数据处理,有了这个思想,我们就可以把一切问题当成算法问题,那么我们只要建立一个连接所有数据的万物互联的网络,这个网络和它包含的各种算法,就比任何一个人都更了解这个人,能够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替我们做出各种决定。到时候,以其信奉个人、信奉神人,还不如信奉这个网络。

经济系统

经济学无非就是把参与各方的欲望和能力数据收集在一起,再转化为决策,所有这些无非就是处理数据。

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是将分析数据和做决定的工作分发下去,交给许多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连接的处理器。

哈耶克说:“在一个把相关事实的知识分散给许多人的系统中,可以靠价格协调不同人各自的独立行动。”资本主义能够赢得“冷战”,是因为至少在这个科技加速改变的时期,分散式数据处理的效果就是比集中式数据处理更好。

全人类是一个数据系统,

每个个人是芯片

整部历史的进程通过4种方式,提高系统效率:

❶增加处理器数量。

10万人口的城市,运算能力会高于拥有1000人口的村庄。

❷增加处理器种类。

处理器不同,运算和分析数据的方式就不同。因此,如果单一系统拥有不同种类的处理器,就能增加其动力与创意。农民、祭司和医生对话中所产生的想法,可能是狩猎采集者之间怎么谈都不会谈到的。

❸增加处理器之间的连接。

如果只是增加处理器数量和种类,但彼此之间无法连接,仍然没有意义。10个有贸易网络连接的城市,产出的经济、科技与社会创新通常会高于10个孤立的城市。

❹增加现有连接的流通自由度。

如果数据无法自由流通,仅仅连接处理器也不会有什么用处。这就像是在10个城市之间修建了道路,但路上满是劫匪,商人或旅行者难以通行,这条路的作用也就会大打折扣。

人类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认知革命,开始能够将大量智人连接为单一数据处理网络。

●第二阶段从农业革命开始,农业加速了人口增长,人类合作网络增加,处理器数量,类型和连接都有增加。

●第三阶段始于大约5000年前,从发明文字和金钱到科学革命,各种连接变得非常密切

●到了第四阶段,大约始于1492年,这个梦想成为现实。

于是,在过去的7万年间,人类先扩散,再分成不同群体,最后再次合并。但合并并不代表一切回到原点。过去的多元族群融入今天的地球村时,各自都带着思想、工具和行为上的独特传承,呈现一路走来的收集与发展成果。

如果人类整体就是单一的数据处理系统,它的产出是什么?数据主义者会说,其产出会是一个全新的甚至效率更高的数据处理系统,称为“万物互联网”。只要这个任务完成,智人就会功成身退。

对于数据主义,

信息自由就是最高的善

一如资本主义,数据主义一开始也是一个中立的科学理论,但正逐渐成为要判别是非的宗教。而对这个新宗教来说,最高的价值就是“信息流”。

如果生命就是信息流,而我们又认为生命是好的,下一步就是让全宇宙的信息流更深、更广。

数据主义认为,人类的体验并不神圣,智人并非造物主的巅峰之作,也不是未来神人的前身。人类只是创造万物互联的工具,而万物互联可能从地球这个行星向外扩张,扩展到整个星系,甚至整个宇宙。这个宇宙数据处理系统如同上帝,无所不在、操控一切,而人类注定会并入系统之中。

宗教得有戒律,数据主义的戒律

✿数据主义诫命最重要的第一条诫命:

数据主义者要连接越来越多的媒体,产生和使用越来越多的信息,让数据流最大化。数据主义也像其他成功的宗教,有其传教使命。

✿它的第二条诫命:

是你要把更多的东西跟万物之网相连,哪怕是有些东西自己不愿意联网,你也你也要设法让他连上网。而且这里指的一切并不只是人,而是一切事物。街上行驶的车、厨房里的冰箱、树林里的树,一切都要连接到万物互联网上。

宗教得有许诺,数据主义的许诺

如果你允许信息自由流动让万物之网页来说完善,他就能造福每一个人。赫拉利说,就算这个万物之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他也已经有了极大的价值,数据教也已经可以合理存在了。

我们认为这个数据教比技术人们主义更有吸引力,宁可所有人都系于万物之网之下,也比某些人先成神强。数据比人宝贵?没问题,人性只是宇宙数据流中的一个涟漪,非常合理。

记录、上传、分享!

你根本早就信奉了数据主义(特别是20岁以下的人)。有些人其实很愿意成为数据流的一部分,就算这代表着放弃隐私、自主性和个别性,他们觉得这无伤大雅。

“个人”正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系统里的微小芯片,而这个巨大系统却没人真正了解。这种无情的数据流带来了新的发明和破坏,而且不在任何人的计划、控制或理解之中。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全球经济如何运作,也没有人知道全球政治将走向何方。

正如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相信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数据主义相信数据流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随着全球数据处理系统变得全知全能,“连接到这个系统”也就成了所有意义的来源。

人类之所以想要融入这个数据流,正是因为只要成为数据流的一部分,你就会加入一个比自己更伟大的计划。传统宗教向你保证,你说的每个字、你的每个举动,都是某个伟大宇宙计划的一部分,上帝一直看着你,也在意你的所有想法与感受。现在的数据宗教则说,你说的每个字、你的每个举动,都是伟大数据流的一部分,算法一直看着你,也在意你的所有想法与感受。

人文主义认为所有的体验发生在我们心中,我们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出一切事物的意义,进而为宇宙赋予意义。数据主义则认为,经验不分享就没有价值,而且我们并不需要(甚至不可能)从自己心里找到意义。

我们该做的,就是要记录自己的体验,再连接到整个大数据流中,接着算法就会找出这些体验的意义,并告诉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在前几代人中,写日记只给自己看是很常见的人文主义习惯,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会觉得这完全没道理。如果没有其他人读到,写了岂不是白写?现代的新座右铭是:“如果你体验到了什么,就记录下来。如果你记录下了什么,就上传。如果你上传了什么,就分享。”

几百万年以来,人的感觉就是全世界最好的算法。但到了21世纪,感觉不再是全世界最好的算法。我们正在开发更优秀的算法,能够充分利用前所未有的运算能力和庞大的数据库。

谷歌和脸谱网的算法不仅完全知道你的感觉,还知道许许多多你自己浑然未觉的事。别再聆听自己内心的感觉,听听这些外部算法怎么说。过去的人文主义呼吁着:“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现在的数据主义则呼吁:“聆听算法的意见!”

没有人真正知道2050年的就业市场、家庭或生态将会是什么样子,又或是由哪些宗教、经济和政治制度主导世界。但放宽视野也可能造成副作用,让我们比以往更加困惑和不知所措。面对这么多情况和可能性,该注意些什么?

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比以往更快,而我们又已被海量的数据、想法、承诺和威胁所淹没。人类正逐渐将手中的权力交给自由市场、群众智能和外部算法,部分原因就在于人类无力处理大量数据。

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至少我们有一点可以明确,未来,本质上就是不确定的。

如果思考的是未来几十年的情形,注意的就是全球变暖、不平等的恶化,以及就业市场的破坏。但如果把视野放大到整个生命,其他的问题或发展的重要性,都比不过以下三项彼此息息相关的发展:

❶科学正逐渐聚合在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之中,也就是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❷智能正与意识脱钩。

❸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这三项发展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希望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仍能常挂于心:

❶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❷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❸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hjlweilong/p/1043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