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迭代开发——矢量图编辑系统

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 我们设计的矢量图编辑系统主要解决变电站绘制电路图问题;
  • 定义为以矢量图的方式绘制出电路图;
  • 仅及于简单的用户与场景,尚未进行具体典型的用户与场景描述。

2.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我们计划实现画元器件、添加任意元器件、对图形进行放缩、各元器件之间的规则连接、滚动条对画板进行拖动  更大的画图区域、图形元素的点选与删除、特殊的标注文本(自创版)、一键还原、画图时候的拖动重影、画图过程中右键可以放弃绘图;最后在alpha版本验收时完成了这些功能的实现;同时由于我们的时本地绘图软件,暂没有实际用户数量。

3. 和上一个阶段相比,团队软件工程的质量提高了么? 在什么地方有提高,具体提高了多少,如何衡量的?

相比刚开始做这个项目时,团队软件工程质量提高了。刚开始接触这个项目对项目不了解,也没有具体分工。现在对项目所用到的工具熟悉,并了解了各自的分工以及该往哪个方向去发展实现功能。主要区别衡量标准即是对项目的了解程度以及队友对项目的分工问题。

4. 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在功能方面是一致的,实现了目标的基本功能;在用户使用友好度方面和预想的有些差别。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小组团队开发时间增加;保持会议轻松愉快的氛围, 可以考虑换一个开会的环境;务必有人做会议记录, 最后列出所有改进意见;同时让所有人都有充分发言的机会,各小组负责人保证要采取行动,优先执行票数最高的一些改进意见,持续优化所有需要改进的点。最后还可以在会议结束后大家一起聚个餐,改善团队氛围。

计划

1.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做计划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有点缺乏。

2.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协商讨论,最后选取一人意见。

3.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因某些原因,原计划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计划已完成。

4.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有,比如看了一些与该项目无用的书籍,并花费了时间进行了一些不需要的技术开发。

5.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并不是,有些任务只是需要达到一定的目标。

6.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是按照计划进行的,只是在中途增加了连接数据库和用户登录的要求。

7.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没有,只是在空余时间下就进行开发。

8.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定好计划,预留缓冲区已被不时之需。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学到了MFC新技术以及团队开发经验。如果再来一遍,重选一个项目,然后增加团队开发时间。

资源

1.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MFC相关编程资料不足。

2.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时间主要是按任务量自己大概估测估计,误差在1-2天,部分可能误差会大一点。

3.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 测试没有系统、详细的安排,没有预留太多时间放在测试上面,在最终整合之后,有做了简单的功能检验。
  • 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十分充足,我们项目并不需要特别充分的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
  • 团队主要集中在开发上,对美工关注较少,美工低估了难度。

4.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大家都有能力,但兴趣可能不一样,就我们组的项目来说,都一样。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注重资源的获取,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变更管理

1.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我们在团队编程时间较少,所以不能保证所有的变更消息。

2.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根据实现难度以及剩余时间来取舍。

3.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即能够简单明了的绘制矢量电路图。

4.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没有,将计划制定好了,将任务分配到个人,而出现变更就是看属于哪个任务由负责人解决。

5.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不能单独解决,需要团队一起解决问题。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团队工作很重要,确认工作的进度和对计划的调整,有意外的需求也要先跟队员沟通讨论。

设计/实现

1.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整个软件的设计是在项目需求的确立阶段,由小组全部成员和老师沟通商定的,之后在小组内协商交流讨论。

2.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对于页面设计,觉得基本实现就好,有人觉得这个不行,基本是团队讨论后,选定一个人的计划。或者有人直接做出来了,就采取这个版本了。

3.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 运用了单元测试各个组件的功能。
  • 有UML图来纵观整个项目

4.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图形绘制时覆盖问题,比如会产生变色等问题。有些bug需要在运行测试后才能发觉。

5.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使用了MFC框架,所以代码规范方面是执行了。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加快认识项目,从而达到最好的配合。并注重开发前的设计。

测试/发布

1.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 测试各个功能点是否能够实现。
  • 以验收标准进行测试。

2.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3.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借助vs调试工具调试。

4.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自行操作体验软件效能。

5.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用户登陆以及数据库连接与软件的连接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在完成实现项目功能时,要预留测试时间,设置测试点。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1. 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根据个人意愿,然后组内协商确定。

    2.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有,共享学习资源;分享完成代码。

    3.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开会讨论,确定下一步开发方案。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多和团队交流!

总结: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第一级 初始级(最低级)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规范
      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了解组员,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分工更加细化。

       对照敏捷开发的原则, 你觉得你们小组做得最好的是哪几个原则? 请列出具体的事例。 

  • 主张简单:采用MFC框架进行开发,简化开发流程;
  • 拥抱变化:需求时刻在变,人们对于需求的理解也时刻在变。项目进行中,组内根据需求增加相关元器件即相应画图功能。同时去除难度较大的功能,比如电路图中电压判断高级功能。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pine9710/p/1009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