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如何解决马蜂窝数据作假之殇?

       10月20日,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题为《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文章,直指旅游社交分享网站马蜂窝上的2100万条“真实点评”中,有1800万条都是“通过机器人和从点评和携程等竞争对手那里抄袭过来的”。

       作者在文中表示,马蜂窝点评的增长趋势在某段时间里非常诡异。比如,点评的数量,会在特定时间节点呈“指数级上升,随后断崖式回落”。并且出现了很多点评账号自我身份矛盾、时间错位的现象。

       作者抓取了马蜂窝上116万家餐厅,并抽取了其中三分之一作为样本,同时又抓取了大众点评、艺龙、携程等其竞品网站的内容进行对比,同时强调,自己定的“抄袭标准”为“一字不差”,也就是说,和来自其他网站的内容一字不差的点评才会被定性为抄袭,“哪怕十句话中有一句不同,就不算抄袭”。

       在餐饮方面,发现了7454个抄袭账号,平均每个人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了数千条点评,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到他们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

       10月21日中午,马蜂窝一位市场经理表示,“我们现在正在核实相关情况。我们正在等结果,然后将对媒体反馈。”她表示,暂时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出结果,不过今天应该是可以的,具体发布渠道在讨论中。不过截至笔者撰稿的10月21日晚间,马蜂窝还没有给出回复。

       实际上,互联网业内的数据造假或者灰色数据交易案例,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其本质样原因是目前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消失,绝大部分用户流量已经掌握在BAT/FB等大型组织手上。比如Facebook单次泄漏用户隐私数据8700万。在用户流量中心化的情况下,绝大部分App应用都面临高额的CAC(Customer Aquisition Cost),比如目前P2P理财的CAC成本已经达到5000-10000元;普通电商的CAC成本大约300元。即使是小米生态,其获客成本也达到100元以上。这些CAC成本,基本上流入了BAT等流量中心化机构。

       创业公司一方面临投资公司的高压业绩驱动,一方面面临不断的CAC获客成本的高涨,在两面夹必之下,采取灰色手段,去购买甚至“偷窃”一些数据,是现在互联网产业界比较常见的做法。虽然这样的做法,商业道德或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存在很大的疑虑。

       作为一项新的创业技术,区块链的出现,给予大数据行业提供了全新的借鉴思路。区块链底层技术为不可篡改,永久存证的账本。GDOC基金会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条数据资产通证化的一条公链。在GDOC这个公链生态内,用户可以完成两个重要的事情。其一是个人用户的数据所有权归属,以及收益权和分红权的事实。也就是说,GDOC确保用户能够掌握自己的个人数据,并且可以以此赚钱。据GDOC基金会预测,个人数据的价值将可以达到100万元!!这个数据是经过反复推演得出的。其二,互联网应用App可以在GDOC生态内,免费的获取和使用用户数据--这个奖解决目前互联网行业CAC获客成本高企导致大量App无法生存的局面。

       当然要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并非易事。第一,现在大量的个人用户实际上还不明白自己的数据被巧取豪夺或者盗卖。第二,我国的法律环境还没有针对数据所有权的法律条款。欧盟已经在今年五月份推出GDPR数据法令,明确欧盟境内所有组织包括公司甚至政府机构,都必须经过用户的授权认同才可以使用个人数据。第三,大数据的盈利模型不成熟。这一点,GDOC已经具有明确的分红和奖励机制,通过区块链的技术和机制,让生态参与者都能够得到自己的收益和好处。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GDOC将会为个体用户数据权益,为互联网App应用的持续发展,提供均衡发展的,社区式的商业发展模式,以实现公平公开公正(Fair, Equal,Open)的商业发展和利益分配。

参考文章:

《黑市垄断下的数据交易市场》-http://news.ifeng.com/a/20180120/55315739_0.shtml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uskshing/article/details/8478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