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系列之区块链如何解决医疗行业的数据流通问题?

医疗行业作为全球重要民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居民年均就诊5.8次,全国病床使用率为85.3%。作为居民经常出入的场所,各种医疗机构数据繁多,互不流通且极难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作为个人每个人都不想自己的隐私被窃取从而被利用。而利用区块链可以完美解决目前医疗行业的痛点,并可以使每个人的隐私得到充分的保护,医疗数据也能得到高效的流通。

医疗数据流通现状

一直以来,医疗信息流通都很不流畅。导致医疗信息流通不畅的原因在于处方和病例是医院的根本,各家医院都不会轻易将医疗信息对外公开(当然也有法律和隐私上的顾虑)。

目前医疗数据的流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医疗信息不通畅
导致用户就医不方便,比如进行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医学成像,增加医疗费用;医生难以了解病人过往的病史,会加大医生诊疗的难度,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降低了就诊的效率;也增加了药企对用户、医生、医疗机构的判断难度,增加了制药成本,抬高了药品价格;增加医生就诊的错误率,加剧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尤其是在频频发生医患纠纷的今天。

2、医疗数据被非法泄露
部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为了牟取利益,将“医德”二字放在一边,将患者的信息非法出售给一些利益集团;网络黑客侵入医疗系统,非法盗取医疗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患者的身份证、银行卡、家庭情况、治疗方案、治疗费用等敏感信息,导致患者由于医疗信息泄露而受骗。
2016 年 7 月,全国超过330位艾滋病感染者称接到了诈骗电话信息,诈骗者自称是政府人员,通知患者领取疾病补助,并以此索要手续费。因诈骗者对艾滋病感染者近期的就诊时间、在哪里拿过药、身份证号码,以及工作单位等等信息都掌握精准,不少感染者上当受骗。
2018年6月12日 ,海口一男子诊疗期间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其是医院主治医生,并将该男子的姓名、病情、住院号和做手术的时间准确的说了出来,随后向其索要5000元红包用于打点医院领导,该男子信以为真向其转账了5000元,之后打电话者便下落不明,该男子才发现自己受骗。

区块链+医疗有望改变医疗数据流通的现状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具有不可篡改性和不可逆性。将医疗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上能够有效保证医疗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出现数据被盗或被出售的现象;同时,区块链私钥的打开方式也能够确保用户的隐私权利和医疗数据的安全流通。

1、区块链数据无法篡改的特性可保障医疗数据的流通安全。医疗数据的真实性是用户安全就医的保障,也是医生诊断的根本依据,只有医疗数据安全了,才能够搭建一个安全的诊疗环境。区块链是一种“基于代码的信任”,这种基于代码的信任,是100%的,一旦代码经过一次验证之后(因为写代码的还是人),面向的交互对象就没有人的因素在里面了。因此,医疗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上是不能被人为修改的,只要数据上了链,数据的保真度就是100%的,这样一来就保障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区块链多私钥的授权模式,可确保用户敏感数据的合法流通和使用。以往,医疗数据都是被存储在医院的医疗系统里,在现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很容易被黑客攻击,从而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就算没有被黑客攻击,医疗系统的打开密码也是由医疗人员掌控的,万一出现以权谋私的医疗人员,医疗数据同样也会被泄露。而在区块链中,链上数据的获取是需要私钥的,每一个患者都会拥有一把打开自身医疗信息的钥匙,医疗信息的公开与否由患者自身说了算,患者可以选择是否授权医疗机构或者医疗企业查看链上的医疗数据。这为医疗数据的透明提供了可追溯性。相比互联网时代人人任意时候任何场景可随意调用用户的敏感数据相比,用户数据的每一次查看过程在链上都有记载,防止了数据被恶意使用的风险。就算恶意使用,也是可追溯的。

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私钥管理的特点,使得(个人)医疗数据安全流通成为了可能。同时,个人医疗数据的安全流通在方便用户就医、减少用户医疗负担、提高就诊体验的同时,也为医疗数据价值的发掘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医疗数据可安全流通的前提下,医生、医疗机构、药企、保险单位可以通过授权访问用户医疗数据,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的服务用户。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232399/article/details/8303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