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话"程瞎子",出来道个歉真的那么难吗?

100多天时间,两个如花一般的生命因为两个穷凶极恶的滴滴司机而香消玉殒。

100万悬赏,3倍赔偿,解雇替罪羊,周而复始的下线整改,这似乎是这家500亿美元独角兽所能做的一切。

乐清女孩被害的几天时间里,包括程维在内的所有高层,无一人通过任何形式发声,仿佛所有的过错都是这个虚拟的滴滴出行造成的,而没有一个个人站出来为此负责。

面对如此恶性事件,老大本人理应出面道歉,而不是署名公关部和公司,这是任何一家面向公众的企业最起码的担当。自降身价还是傲慢躲避,老大一个露面很说明问题。很可惜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滴滴创始人程维都稳坐钓鱼台,藏在背后遥控着滴滴公关部门机械地回应着外界的一切质疑。

程维如果不针对此事道歉,日后在一些高大上的场合高谈阔论社会责任,他真的不会脸红吗?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4397979 查看本文章

公众在等程维一个道歉

2018年互联网公司最高频的词汇莫过于“道歉”,不管道歉是出于何种目的,这是一家企业负责人面对公众质疑时的基本态度。

过去几个月,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快手CEO宿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携程CEO孙洁,都曾因“检讨”引发广泛关注。他们和滴滴一样,是各自行业里的领军者或“独角兽”,拥有海量的用户和极强的话语权。

他们所犯的错误和滴滴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导致了这些互联网公司的道歉泛滥不走心。即便这样,但公众还是希望程维能够站出来,认认真真和公众说一声抱歉。

2011年,阿里巴巴B2B业务爆出信用欺诈事件,内部员工内外勾结。被媒体爆出后成为丑闻,影响巨大。对此,马云将跟随自己多年的B2B负责人卫哲辞退,并通过内部邮件的形式反思了此次事件。当时有很多人认为马云无情,但如今来看,对于一个以信用为基础起家的企业,如今在信用上出现问题,绝不是可以用情义来解释的。而是马云发现B2B体系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歪”了,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之后的支付宝股权问题,在受到舆论铺天盖地的质疑后,马云同样亲自出面解释、应对。

而在前一年,腾讯与360的战争如火如荼,前者在一封公开信中称“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用户二选一。由此也引发一场舆论危机,但作为CEO,马化腾是事中和事后都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并且在多个场合自嘲过。

面对魏则西事件,李彦宏也曾亲自发内部信反思百度价值观,再一次将“失去坚守,百度离破产只有三十天”这样的价值观提上议事日程。

当面临巨大危机时,企业灵魂人物是否要出面?作为国内的互联网巨头,BAT其实已经做出了示范,即使在法律未定义的情况,也因涉及公众利益,而选择面对。因此,阿里、腾讯无论多少问题,最起码在企业文化方面是有担当的。

而滴滴呢?

程维为何不道歉?

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既然道歉就要一视同仁。程维之所以不出面道歉,根源在于,他很清楚类似的事件在根源上其实是无解的,全国网约车主有3120万,据《南方周末》报道,过去四年里,滴滴司机性侵案件至少有50起。或许滴滴根本不具备杜绝此类事件的能力。

或许在滴滴看来,企业带头人如果频繁出面道歉是对企业公信力的一种损害。滴滴公司深知,这样的事情极有可能多次发生,而程维不可能常常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出面道歉。既然死人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索性就一言不发,不就是赔钱吗?

或许在滴滴看来,可以用钱来解决的问题从来都不算问题。

当年有一个案例,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廉价的平托车的设计之中有致命缺陷,油箱与后座之间缺少安全防护,一旦发生事故,油箱碎裂,乘客就可能葬身火海。如果增加一块防护钢板,可以大大减少油箱碎裂,乘客遇难的概率。

但是,福特汽车公司的选择不是增加一块防护钢板,而是精确计算了乘客葬身火海的概率和赔偿金额,与修改设计的成本相比较。最终,福特公司没有增加钢板。

滴滴的态度不得不让人怀疑,滴滴也是精确衡量了风险和收益以后,采取了相应的选择。

有人曾经说过,每一起企业危机的“有效期”只有7天,从之前的红黄蓝风波、到疫苗无效事件,似乎都在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

滴滴深谙这其中的公关逻辑。既然已经在公司层面做了道歉也提出来相应整改对策,任何一次针对此事件的发声都会为舆论充分发酵提供养料,让这场舆论危机持续更长的时间,所以滴滴选最稳妥的公关策略就是采取看似正确的应对措施,然后等着公众慢慢忘记这件事。

作为一家提供公共服务的互联网公司,程维应该知道,创始人的出面道歉绝对不是画蛇添足,而是一家企业基本人性的体现,如果滴滴的冷漠还没有深入骨髓,如果滴滴还有一丝良知,作为企业灵魂人物的程维不应该默不作声。

程维不道歉,这也是作为垄断的网约车平台所特有的傲慢。

过去几年,移动端互联网公司独角兽级别的都处在疯狂融资的阶段,几十亿上百亿甚至几百亿的估值让这些公司成为创业项目里的佼佼者。在资本的助推下,他们快速甚至疯狂的成长、扩张、并购,成为一个行业里具有绝对话语权的企业。这本是一个个励志的故事,不过,快速成长带来的代价也开始显现,主要表现为:内部架构无法迅速跟上成长的速度,疯狂扩张来不及企业价值观的巩固。

程维如果失去了面对公众的勇气,那这家公司口口声声宣扬的社会责任,又是多么虚伪。

滴滴非要等到冰冻三尺?

企业创始人没有担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上行下效,从上至下的冷漠。

此前,郑州空姐搭乘顺风车遇害后,滴滴曾宣布隐藏乘客个人信息及头像,改用虚拟头像。但多名顺风车司机向记者证实,之后滴滴又重新将乘客个人信息从默认隐藏改为了默认公开,不见黄河不死心。

此次乐清事件发生后,滴滴方面竟然删除了今年五月郑州空姐遇害的致歉声明,2016年深圳女教师遇害的致歉声明也在昨晚被滴滴删除。滴滴客服官方微博也清空了全部内容,空空如也。

滴滴五月时曾公开承诺:“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或许是企业觉得话说得太满,或许是自我打脸面子上不好看,滴滴在此次事件发之后,反而删除了此前微博

滴滴不敢面对过去,和程维不敢面对公众如出一辙。

而所有的战略失策后院失火,其实都是价值观的失误。

很长一段时间里,滴滴甚至将“社交”作为顺风车业务的突出卖点,26日被免职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在2015年的一次采访中对此十分兴奋,“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究竟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才会用sexy来定位一个极不规范危险系数极高的出行业务?

滴滴是国内少见的在短时间内做到估值数百亿美金的平台,并且只花了不到5年的时间便独步互联网出行行业。企业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而创始人和整个管理团队是否没有跟上这一节奏?企业文化缺少时间的沉淀?价值观是否还未来得及建立?

事实上,公众并非逼迫程维道歉,他们只是希望看到的是一家500亿美元估值的企业的创始人态度。滴滴的企业形象并不会因为程维自降身价而打折扣,而一以贯之的冷漠会将滴滴推入深渊。

如果滴滴一直这样冷漠下去,公众对它的误解只会冰冻三尺,总有一天,滴滴会为自身的选择付出代价。

滴滴的确做了看似应该做的一切,但其实什么整改都没有做,要不然也不会发生100天内两条鲜活的生命香消玉殒,这是滴滴的安全事故,它推脱不了,不得不说,”程瞎子“从阿里出来之时,还没学到精髓。复用《亮剑》里的一句话:”回去告诉程瞎子,老子当初教他怎么打枪,现在教他怎么打仗“,至于这个”老子“,不言自明。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0682330/article/details/8214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