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阅读笔记优秀范文2200字

《沉默的大多数》阅读笔记优秀范文2200字:
《沉默的大多数》这本书是王小波写的,最早是在初中的时候听到了他的书。那时候网络上找书看,很多人都推荐王小波的书。
这次准备看王小波的书,只是买了很久一直没有机会打开。沉默的大多数是一本杂文集,主要是讲述王小波的文化思想。书中有很多金句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初读这本书感觉作者的思想是一个独立、正常的思想。
而我们的思想呢?都是被加工过的,加工的时候我们自己是没有察觉的。比如说大家都在宣杨的主流就是对的吗?会不会是一阵风?算了,作者说这些话可以,我说这些话就变成了狐假虎威了。重点是,作者想表达的就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觉悟。
这本书会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历史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小时候认为的好好学习是对的。要是作者的话,就会问好好学习是为了干什么?要是我能赚好多钱,不好好学习可以不可以?
阅读这本书,会让你觉得世间还有如此有趣的人。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第一视角来读,有作者对当下新闻、事情的看法。也有对自己思想的善意“包装”。作者是一个比较爱沉默的人,比如说在公共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就妙语连珠。
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这个原理很简单吧?但,我们就没总结过背后的原理。再延伸一下,假如身边的朋友很沉默,说明我们还没走进对方的心里。

也可以理解为对方没把我们当成信得过的人,这些原因是之前没想过的。这些都是怎么得来的?都是作者在沉默中悟出来的,书中说作者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
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我觉得沉默挺好,起码是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很多东西也是在独处的时候才想明白的,作者的媳妇也说过一句话。类似的意思是:人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就是独处的时候。独处,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尤其是成年以后,想要独处、沉默的机会更少。如果能沉默,能学到很多东西。四世同堂读后感类似的金句还有很多,比如说口沫飞溅,对别人大作评价,层次很低。个人理解为是要多多赞美别人,不要诋毁。还有对爱情的表述,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总是让人敬重。
这句话有点对事不对人的感觉,作者之前做过同性恋的调研,然后发表了同性恋的调查结果。结果被批判,于是作者就停止调查了。也不算停止调查,就是对同性恋表达了一种态度。关于这个话题,作者还讲了一个故事。
叫花刺子模的信使,花刺子模的国王,不喜欢听到坏消息。于是信使送来坏消息就喂老虎,反之就大大封赏。
这样就形成了信使不敢乱说话,也形成了另一种风气。但,结果是噩耗是真真实实的发生。这里作者想表达的是自欺欺人:不敢面对现实,以为不听到消息就可以躲避噩耗,其实也是在暗示人有时候的状态?
作者很会讲故事,讲故事的人一般都是高手。脑海中记得会讲故事的就是庄子,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讲庄子的故事。王小波和庄子的表达方式很像,比如:他们想表达一个事情,都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实现。你听完故事就会摇着头哈哈大笑,感觉真是有意思。
书中作者对自我思想的表述也很到位,你有种美好的新念,我很尊重,但是要硬塞给我,我就不那么乐意。这句话在现在听起来还那么的另类,更别说在更久之前说这种话。要是在生活中听到类似的话,我会觉得这个人脑子可能还在发烧。也可能是我脑子发烧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人正常的状态。我想作者更多的是启发读者,启发读者要有独立的思想。
网路的书评中有说到作者一直在宣扬自由主义理念,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完全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作者写出来的书。也可能是我能力太浅,感觉最近书读的不是很干脆。总感觉没有吸收完,一有这种感觉就不舒服。
就像是在挖金矿一样,金矿挖到底了,人也上去了,上去之后老是感觉还有一大片金子留在矿里没挖出来。这本书确实能带来不少知识,有点返璞归真的感觉。比如说作者的数学老师讲课,说到我现在教的数学,也许你们一生都用不到。
但我还是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听完这句话,我想到了前两天给我们装柜的工人。在网上买了一个柜子,工人装完之后我上去验收。看完柜子后发现一个门吸在地上,于是就问这个(门吸)是干吗的?
工人说:那个没用,装不装都行。你的这个柜子关的很紧,不用装。我心想,你要是看了《沉默的大多数》就好了。不管装不装起码先问一下,或者直接装好。后来又让师傅把门吸装上了,师傅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样才显得完美。
如今又看到了这句话,觉得自己的某些行为还是要及时修正。比如说送礼物,不是某些人有了就不送,不是某些人没有就送。换句话说就是:不是有人比我们有钱就理应别人买单,也不是某些人没钱就该我们买单。要用一种心态来看待,一视同仁。这,才是正确的心态,不会让彼此不舒服。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我想沉默的人,是对周围无奈的沉默。每一个沉默的人,心里都明白。他们沉默,其实已经是在发声了。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读了这个本书。我知道这本书是在初中,读这本书是在10年后。运用这本书可能需要更久,只是每个人读这本书,都能理解独立自主。以后在街上看到怪人,也就不觉得那么怪了。
比如说杀马特,他们可能就是另类的沉默者。只是他们这种属于,不带包装的沉默的。而带包装的沉默者,就像是带了聚光灯的杀马特。他们之间的差距,就是一本《沉默的大多数》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dushublog/p/1006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