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读后感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gneveek/article/details/79128098

这本书是在 KU 热门区看到的,关于“沉默的大多数”这个词,已经听过很多年了,只是一直不知道还有本书,所以就好奇想看看,对王小波的印象也不多,只知道他是个有趣的人,还知道他是个浪漫的人,因为他给李银河写的情书开头都是:“你好呀,李银河”,这种开头一般男人是写不出来的。

这是本杂文集,里面都是他发表到各种杂志和报刊上的文章,语言很是犀利,看的出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实际上确实如此。

这本书里有一段话说:”如果一本书看完后,不能对你的三观产生影响,那对你来说就是一本无意义的书,就没有看的必要“,原话忘了,大概是这个意思。如果按这个标准来说,那这本书对我的三观产生了影响,是一本有意义的书。比如第一篇”沉默的大多书“,看完后我就决定不再沉默下去了。

长大以后,就变得越来越沉默了,尤其是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工作比较忙,也没什么时间发声,所以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就此销声匿迹,时间久了,就越来越不想说话了。尤其是看了很多人发的无聊的朋友圈后,就更不愿意发了。因为别人发自己吃了什么、去哪玩、晒娃等等,都让我觉得很无聊,所以自己就觉得自己发的东西,别人是不是也这样认为的?那还发他干嘛。


书里有这一段,看完后有如醍醐灌顶: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

刚好看这段话时,还看到一条新闻,说王兴(美团老板)在饭否里,坚持发朋友圈,发了几万条。他的理由是:如果每天不能发点什么,那就说明这一天过的很无聊,居然没有可分享的东西出来。

我还是挺认同王兴的观点的,因为一个聪明人,每天如果进行着大量的思考,总会有东西可以分享给大家的,当然分享的东西不能是吃喝拉撒这种,而是经过思考后的一些内容,比如文化、历史、政治、技术等等。

综上所述,我决定不再做一个沉默的人,朋友圈也好、各种群聊也好,都要经常和及时的发声,不然别人还真的就以为:程序员不存在,或者程序员都是一群没有思想的工作机器。


最后再说下这本书里的其他杂文,内容很多也很杂,但可以看出小波的为人,他是有自由主义思想的,而且一直在批判过去的那件事(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从他的文章中,我看到了更多那个年代给人造成的痛苦。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同性恋的,以前我也挺烦这个的,看完这本书后有了很大的改观,以前真的没有意识到同性恋就跟左撇子的性质差不多。虽然以前就知道是天生的,但没往这方面想,就知道同性恋乱搞,AIDS等等,就感到很恶心,尤其是男男。

在看书过程中,也查过小波的信息,当知道他居然是个很厉害的程序员后,我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这该是一个怎样聪明的人啊?! 居然因为自己要用的软件就把编程学到这种水平。汇编、C、C++等等,太厉害了!


最后说下他的去世,这真的是一件很可惜的事,这本书里有些文章是他44岁时写的,他当时肯定不知道自己45岁会因为心脏病而猝死,他还对未来有很多的憧憬,比如对编程技术和科学文化方面的,他还想写很多的书,可惜这一切在45岁那年戛然而止了,这真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中华民族的损失,更不夸张的说,是人类的损失。

对于他的死,我在书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他的生活方式很不健康,熬夜、抽烟等等,再加上早年体力劳动可能留下的病根,当然我觉得最伤的就是熬夜,其他都是辅因。

每个人的命运不同,他的命运就是这样,45岁就是他的命运,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比较可惜。

最后我也肉麻一下吧:你好呀,王小波!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neveek/article/details/791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