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的IT类专业的校企合作

引言

近几年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发了若干关于校企合作的文件。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签发95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2月5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2017年2月10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签发8号文件《关于深化普通高校校地校企合作的意见》。但各职业院校如何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文件精神,推进校企合作却遇到了很多困扰。一方面企业不太热心校企合作,因为企业的营运目的是追求利润,企业要权衡校企合作能否给企业带来利益?如果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或者效益,则企业不会热心参与。毕竟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另外一方面,虽然学校很愿意进行校企合作,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院相关部门又对企业收费非常敏感,监管非常严苛。对每项收费都要严格审查,最好企业不收费,即使能收费也要经过很多程序,效率非常低下,导致周期很长。假如企业前期投入了很多,却要承担投入没有回报的风险。所以不是双赢的合作很难开展,更不可能深入长久。

校企合作的路在哪里呢?有没有校企双赢的解决方案呢?校企合作能否可持续发展?这正是我们职业院校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IT类专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何为IT类专业?IT类专业指信息系技术类的专业,主要包括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专业。近几年来IT技术日新月异,更新迭代非常快。短短的2到3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应接不暇。职业院校IT类专业要跟上IT技术发展的节凑,其课程体系、实训设备、师资队伍也必须做相应的更新。由于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任教,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当然也缺乏实际项目的开发和管理经验。同时由于机制体制的原因,进入事业单位编制的教师没有危机感,有惰性,主动适应新技术发展和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因此课程体系滞后,教师对新技术新平台把握不准,很难跟上IT技术发展的节奏。同时职业院校由于办学经费紧张,不太愿意也不太可能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新技术的实训室建设。

鉴于以上原因,职业院校只好寻求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其出发点是利用企业的资源弥补学院的不足。

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探究

何为校企合作?到目前为止没有明确或者标准的答案。目前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1、共建实训室或实训基地。由企业投入实训的硬件设备或软件平台以及部分实训课程包,建设供学生实习实训的实训室,企业靠销售设备或平台获得一定的利润。这种模式名义上是校企合作,其实就是一种销售行为而已。企业卖完设备或平台后,合作就比较松散甚至结束了。

2、企业定向培养的订单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工作,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学金或助学金。学生毕业时经双向选择后进入企业实习和工作。企业的收益在于能挑选一些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但基于学缘和地缘的考虑,一个企业不可能长久地从一个学校接受毕业生。因此这种合作也不可能持续。

3、共建研发平台、建立实习基地、开展培训服务。企业将部分生产线或实验室建在校园内,学生在教室学习理论、在共建的基地一边参加实践,一边为企业开展生产劳动。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但这种模式只对部分专业适用,对IT类专业以及其他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不太适合。

4、校企共建企业实体模式。校企共同出资建立企业实体,企业实体对内是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对外是参与市场竞争的独立经济组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建立这种校企共建的经济实体,对内确实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实习问题,但这种企业实体对外没有竞争实力,很难实际运行。

5、校企共建企业学院模式。由企业出资、学校出场地,双方共建以企业冠名的二级学院。在这种模式中,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企业聘请优秀管理人才或技术人员作为企业讲师到学校授课。二级学院学生在合作企业获得技能训练,毕业时由企业利用社会资源安排学生对口就业。这种合作模式企业的投入很大,企业的回报来自学校支付费用或者企业向学生收费。进行这种合作的企业大多为IT类专业的培训机构,但这种收费方式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

职业院校与IT类培训企业合作的探究

由于职业院校自身的诸多短板,很难跟上IT技术快节奏发展的步伐,寻找企业合作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哪些IT企业愿意与职业院校合作呢?学校与直接用人企业的合作不可能长久,而IT类培训企业非常愿意与学校进行长期的合作。但很多人认为这种合作不是校企合作。下面我们从定义和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

1、学校与培训类机构合作是校企合作吗?单从定义来说,这种合作就是校企合作。培训机构本身就是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从事培训业务的经济实体。职业院校与IT类培训机构合作可以看作为学校与IT行业的合作,因为IT培训企业代表着IT类用人企业的需求。比如软件技术培训机构是为学员提供软件项目的开发、项目管理的技术培训。其竞争力体现在高质量的职业培训,高质量的就业。要做到这一点,培训机构必须设有学术机构,动态研究IT市场需求,跟踪IT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发新的课程体系并动态修订。对讲师队伍进行新技术的培训,以适应新技术新平台的开发需求。广泛联系软件企业群,以便安排毕业生的对口就业。IT培训机构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代表了IT行业的就业市场需求。因而可以说与IT培训机构合作就是与IT行业进行合作。

2、合作的必要性。由于机制体制的原因,体制内的教师相对稳定,没有危机感,也就没有很大的主管愿望去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就业市场的新需求,研究新技术新平台。加上职业院校与研究型大学不同,教师的授课任务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做市场调研,去学习和研究新技术。很多教师没有IT项目实际开发经验,自身动手能力不强。培训机构聘请的讲师也许学历和职称都不高,但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他们的授课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与培训机构合作可以利用他们动态修订和完善的课程体系进行授课。校企混合的教师队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既有理论知识扎实的高职称高学历的体制内教师,也有实际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企业讲师,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另外一方面,IT培训机构与IT行业的企业群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可以为学生对口就业提供渠道,有利于学生的对口就业安排和跟踪。培训机构与学校合作的意愿是借助学校的场地、文凭颁发、招生品牌以及学生管理经验等等,解决招生和学生管理等问题。

3、合作的可行性。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合作是各取所长、双赢的合作模式,可以采取专业共建共管的运作模式。学校提供教室、实训室的场地,由企业出资进行装修和设施设备安置。共同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学课件和教材。学校负责基础课程以及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企业负责实训项目的教学以及学生顶岗实习的安排以及对口的就业安置。校企双方各自完成有优势的工作,分工合作培养优质学生。这种合作模式企业的前期投入很大,其收益从何而来呢?企业毕竟不是慈善机构,追求利润是其第一要务。要么由学校出资购买服务,要么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企业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

4、企业向学生收取费用是否可行?目前有些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合作,由学校在生均经费中提取一部分资金向企业购买服务,这也是政府倡导和鼓励的做法。但由于很多职业院校办学经费紧张而不愿意从自己口袋里掏钱购买服务,转而默认企业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向学生收取实训费和培训费。但这种收费模式是否违规呢?目前没有定论。很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赞成甚至不容许这种做法。也有一些学者和学生、学生家长赞成这种做法。认为学生自愿支付较高的费用,享受企业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优质的师资、先进的教学实训设备和平台,优质的就业安置。毕业后的高薪很快就能收回前期的投入。

结束语

鉴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很有必要,对于IT类专业来说尤为迫切!职业院校的IT类专业与IT培训机构合作可以视为与IT行业的合作,目前不失为一种较为合适的方案。但如何收费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学校和企业都很忐忑。个人觉得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前提下,向企业缴纳部分额外的费用,换取优质的教学服务、优质的就业安置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rdkxrsy/article/details/84061663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