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4.2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1.单一连续分配:内存分为系统区和用户区两部分

  • 优点:易于管理。

2.固定分区分配:把内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每个应用进程占用一个分区。操作系统占用其中一个分区。(划分为几个分区,便只允许几道作业并发

   建立一记录相关信息的分区表(或分区链表)记录划分的分区

     表项有: | 起始位置 | 大小 | 状态 |

缺点:

  • 内碎片(一个分区内的剩余空间)造成浪费
  • 分区总数固定,限制并发执行的程序数目

3.动态分区分配:

分区的大小不固定:在装入程序时根据进程实际需要,动态分配内存空间,即——需要多少划分多少。

优点:并发进程数没有固定数的限制,不产生内碎片。

缺点:有外碎片(分区间无法利用的空间)

4.分区分配算法:

  • 首次适应算法FF: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

            检索:分配内存时,从链首开始顺序查找直至找到一个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

            优点:优先利用内存低址部分,保留了高地址部分的大空闲区;

            缺点:但低址部分不断划分,会产生较多小碎片;而且每次查找从低址部分开始,会逐渐增加查找开销。

  •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空闲分区排序:按地址

            检索:从上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到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

           优点:空闲分区分布均匀,减少查找开销

           缺点:缺乏大的空闲分区

  • 最佳适应算法 :所有空闲分区按容量从小到大排序成空闲分区表或链。

          检索:从表或链的头开始,找到的第一个满足的就分配

          缺点:每次找到最合适大小的分区割下的空闲区也总是最小,会产生许多难以利用的小空闲区(外碎片

  • 最差适应算法 :基本不留下小空闲分区,但会出现缺乏较大的空闲分区的情况。
  • 快速适应算法 (伙伴算法):根据进程常用空间大小进行划分,相同大小的串成一个链,需管理多个各种不同大小的分区的链表。进程需要时,从最接近大小需求的链中摘一个分区

5.分配内存

  • 找到满足需要的合适分区,划出进程需要的空间
  • if s<=size,将整个分区分配给请求者
  • if s> size,按请求的大小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出去,余下部分留在空闲链中,将分配区首址返回给调用者。

6.回收内存

  • 进程运行完毕释放内存时,系统根据回收区首址a,在空闲分区链()中找到相应插入点,根据情况修改空闲分区信息,可能会进行空闲分区的合并

7.动态重定位分区分配 :

紧凑功能的动态分区分配

8.内存空间管理之对换

把内存中暂时不能运行、或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调到外存上,以腾出足够的内存;把已具备运行条件的进程和进程所需要的程序和数据,调入内存。

9.按对换单位分类:

整体对换(或进程对换):以整个进程为单位(连续分配)

页面对换或分段对换:以页或段为单位(离散分配)

10.对换空间的管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ml11111/article/details/8430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