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算法、中值和均值滤波区别

滤波算法: 
这里所讲的算法都是针对图像空间的滤波算法,其中模板,可以理解为图像形态学中的结构元素,是用来选取图像中的那些像素点被用来操作的。空间滤波根据其功能划分为平滑滤波和锐化滤波。平滑滤波:能减弱或者消除图像中高频率分量,但不影响低频率分量,在实际应用中可用来消除噪声。锐化滤波:与平滑滤波相反,能减弱或者消除图像中低频率分量,但不影响高频率分量,可使图像反差增加,边缘明显。实际应用可用于增强被模糊的细节或者目标的边缘。

空间增强滤波技术分类: 


1、线性平滑滤波

(1)方框滤波:用一个像素的领域像素值之和作为滤波结果,邻域即模板所覆盖的图像区域,此时模板的所有系数都为1. 


(2)邻域平均:是特殊大方框滤波,用一个像素的领域平均像素值作为滤波结果,即a为第一种情。 


其中N(x,y)为模板岁覆盖的图像的区域,n为模板的尺寸。

(3)加权平均:此时的模板系数不是1,而是具体的系数。一般认为距离模板中心的像素应对滤波结果有较大的贡献,所以可将接近模板中心的系数取得比模板周边的系数。 


(4)高斯平均:是一种特殊的加权平均,只不过模板中的系数由高斯分布来确定的。

2、线性锐化滤波

(1)拉普拉斯算子 
拉普拉斯算子是一种各向同性的二阶微分算子,利用微分系数来确定模板系数,然后再与图像进行卷积运算,从而实现锐化滤波。

根据拉普拉斯定义: 
 
两个分别沿X和Y方向的二阶偏导均可借助差分计算: 
 
合并为: 


当模板为4-邻域时 当模板为8-邻域时

  

  以上两种模板的系数之和为0,这是为了使经过模板运算的图像的均值不变。拉普拉斯算子增强了图像中的灰度不连续区域,而减弱了图像中灰度值缓慢变化区域对比度,将这样的结果叠加到原始图像中,就可以得到锐化后的额图像。

(2)高频提升滤波 
图像的锐化效果可以通过叠加图像的微分结果得到,也可以通过减除图像积分结果得到。 
设原始图像为f(x,y),平滑后的图像为g(x,y):

非锐化掩模:h(x,y) = f(x,y)-g(x,y)

锐化图像:{ f(x,y)- g(x,y) } + f(x,y)

高频提升滤波:把图形乘以一个放大系数A,再减去平滑图像

 
可转化为: 
 
当A=1时,为非锐化掩模; 
当A=2时,为非锐化掩模化。

3、非线性平滑滤波

(1)中值滤波:对模板下对应的像素值进行升序排序,选取中间值作为结果。 
 
(2)与中值滤波类似的,还有最大值、最小值、中点滤波 
以上四种滤波也称之为百分比滤波,百分比滤波基于模板的排序来工作,又叫作序统计滤波。

参考:https://blog.csdn.net/swj110119/article/details/51321109 

均值滤波及中值滤波的区别

均值滤波和和中值滤波都可以起到平滑图像,虑去噪声的功能。均值滤波采用线性的方法,平均整个窗口范围内的像素值,均值滤波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即它不能很好地保护图像细节,在图像去噪的同时也破坏了图像的细节部分,从而使图像变得模糊,不能很好地去除噪声点。均值滤波对高斯噪声表现较好,对椒盐噪声表现较差。中值滤波采用非线性的方法,它在平滑脉冲噪声方面非常有效,同时它可以保护图像尖锐的边缘,选择适当的点来替代污染点的值,所以处理效果好,对椒盐噪声表现较好,对高斯噪声表现较差。

填充问题

在对图像应用滤波器进行过滤时,边界问题是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一般来说,有3种处理的方法。

1. 不做边界处理
不对图像的边界作任何处理,在对图像进行滤波时,滤波器没有作用到图像的四周,因此图像的四周没有发生改变。

2. 填充0
对图像的边界做扩展,在扩展边界中填充0,对于边长为2k+1的方形滤波器,扩展的边界大小为k,若原来的图像为[m, n],则扩展后图像变为[m+2k, n+2k]。进行滤波之后,图像会出现一条黑色的边框。

3. 填充最近像素值
扩展与 填充0 的扩展类似,只不过填充0的扩展是在扩展部分填充0,而这个方法是填充距离最近的像素的值。

matlab代码实现

1.  均值滤波函数如下
该函数为spacelFilter,输入为需要进行滤波的图像(L = 256,像素值为0-255的灰度图像),方形滤波器(大小为2k+1,值类型为uint8),输出为经过滤波器滤波之后的图像。该函数滤波采用填充最近像素值的方法,结果图像不会出现黑边。

function [image_out] = spacelFilter(image_in, filter)
% (线性)均值滤波函数
% 输入为需要进行空间滤波的灰度图像,线性方形滤波器
% 输出为经过滤波之后的图像
% 图像边缘的填充为最近的像素值,目的是消除填充0时会出现的黑框
% 滤波器的大小为 n * n, n = 2 * k + 1, k为整数
% 输入图像大小为 m * n, 灰度图像,像素值范围为0-255,L = 256
[m, n] = size(image_in);
[mf, nf] = size(filter);
k = (mf - 1) / 2;
image2 = zeros(m+2*k, n+2*k, 'double');
image_out = zeros(m, n, 'uint8');
coeff = sum(filter(:));
% 填充部分
% 内部直接复制
for i = 1+k : m+k
    for j = 1+k : n+k
        image2(i, j) = image_in(i-k, j-k);
    end
end
% 填充上下边缘
for i = 1 : k
    for j = 1 : n
        image2(i, j+k) = image_in(1, j);
        image2(m+k+i, j+k) = image_in(m, j);
    end
end
% 填充左右边缘
for i = 1 : m
    for j = 1 : k
        image2(i+k, j) = image_in(i, 1);
        image2(i+k, n+k+j) = image_in(i, n);
    end
end
% 填充四个角
for i = 1 : k
    for j = 1 : k
        image2(i, j) = image_in(1, 1); %填充左上角
        image2(i, j+n+k) = image_in(1, n); %填充右上角
        image2(i+n+k, j) = image_in(m, 1); %填充左下角
        image2(i+n+k, j+n+k) = image_in(m, n); %填充右下角
    end
end
 
% 滤波部分
for i = 1+k : m+k
    for j = 1+k : n+k
        sub_image = image2(i-k:i+k, j-k:j+k);
        temp1 = double(filter') .* double(sub_image);
        temp2 = sum(temp1(:)) / coeff;
        image_out(i-k, j-k) = uint8(temp2);
    end
end
 
end
2. 中值滤波器
实现与均值滤波器类似,只不过在滤波部分的实现有所不同。
% 滤波部分
for i = 1+k : m+k
    for j = 1+k : n+k
        sub_image = image2(i-k:i+k, j-k:j+k);
        temp = median(sub_image(:));
        image_out(i-k, j-k) = uint8(temp);
    end
end
3.  测试代码如下
为了方便,我在spacelFilter函数中增加了中值滤波部分,增加了一个返回值,这样spacelFilter函数的返回值为[image1,image2],image1为均值滤波图像,image2为中值滤波图像。

close all;
clear all;
clc;
 
image = imread('2.tif');
[m, n] = size(image);
%模板大小
k = 3;
myFilter = zeros(k, k, 'uint8');
 
for i = 1 : k
    for j = 1 : k
        myFilter(i, j) = 1;
    end
end
[image2, image3] = spacelFilter(image, myFilter);
image4 = medfilt2(image, [3 3]);
figure;
subplot(2, 2, 1), imshow(image), title('原图像');
subplot(2, 2, 2), imshow(image2), title('3*3均值滤波图像');
subplot(2, 2, 3), imshow(image3), title('3*3中值滤波图像');
subplot(2, 2, 4), imshow(image4), title('matlab自带的中值滤波图像');
4. 代码运行结果如下(测试图像为被椒盐噪声污染的图像):


原文:https://blog.csdn.net/cjsh_123456/article/details/79261271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uimengshaonian66/article/details/8365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