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产品型社群: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产品型社群: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作者:李善友

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产品型社群

借用科幻小说《三体》中的概念,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离互联网最远的事情,就是在以“降维”的方式***低维文明,尚未动手,胜负已定。

在颠覆式创新理论中,核心概念是“价值网”,其三大特征是成本结构、性能属性和组织形式。在某一价值网中的企业都会遵循固有的成本结构,并以某种性能属性为最重要的价值判断。价值网一旦形成,就极难逃脱,人们以为是管理者在做决定,其实是由所处的价值网所决定。

被赋予情感的产品会具有人格化特征,形成“魅力人格体”。互联网品牌则是创始人、产品与粉丝之间的合谋,有极致的产品体验,粉丝就会去传播。营销与产品合一,又一次实现了降维。正如雷军所说:“好产品就是最大的营销。”

当个人走向异端化,才可能吸引追随者,从而形成组织的社群化。

“人即公司化”也指日可待,公司的边界被打破,公司变轻,团队变小,层级变少,管理变淡。

小米、特斯拉、微信、滴滴打车、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KaKaoTalk、WhatsApp、罗辑思维……它们并非毫无关联的特例,它们如此相似,其内核都是互联网思维。它们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一个降维化生存的时代,一个方生方死的时代,一个颠覆式生存的时代,一个超时空获取资源的时代,一个审美的时代,一个灵性回归的时代。

01 思维是案例背后的逻辑体系

这里讲的任何案例、任何技巧、任何推导过程都只不过是这根手指而已,我希望引导大家看到的是“月亮”,是案例背后的逻辑体系,所以请大家千万不要计较案例里的是是非非。而且,我也坚决不赞成大家按照案例里的细节去做,时和势都发生了变化,照搬只能起到反作用。

02 从10亿元赌局说起

我更喜欢王石说的:“你不是输给了互联网,是输给了不信互联网。”事实上,赢你的根本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03 从小米模式看互联网思维

有一次我问雷军:“为什么你的功力比以前涨了许多?”他说:“过去我闭关3年,悟明白了5句话。”

1. 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2. 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

3. 颠覆创新,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4. 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

5. 专注,少就是多。

04 降至一维,唯剩产品

黎万强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他说:“我们做营销策划的同事,全都是产品经理出身,而且一定要是好的产品经理。如果不懂产品,一定做不好营销。所以,到现在我还坚持在一线做产品和设计,就是为了保持‘温度感’。”

雷军说:“我过去20年都在跟微软学习,强调营销,其实好公司不需要营销,好产品就是最大的营销。”

工业时代,产品连接用户的成本巨大,不得不依赖广告;而互联网时代,产品连接用户的成本为零,产品本身就是广告。当产品到达用户手里的时候,广告也到达用户手里。

所以,今天这个时代,对于广告的最深刻的本质理解是:产品即广告。产品和广告不能分离开,或者换一句话说,在更高维的商业文明中,产品和营销是一回事。这是商业世界观的升级,营销融于产品,即产品型营销。

所以,所谓降维化,就是营销融于产品,产品就是广告。小米用了最好的配件,这本身就是广告,就是营销。为什么还需要花一大笔钱给明星和媒体?

为什么说今天是方生方死的时代,《创新者的窘境》中的解释是:技术进步的步伐一定会超过市场需要的速度;而当产品性能过度时,产品的生命周期就会发生变化。

《奇点临近》一书中说道,当技术刚开始出来的时候,通常进步不是很快,跟线性增长区别不大,但是达到一个拐点后,其增长速度非常快,会呈现出指数增长。

技术是有生命的,技术进步一开始可能很慢,但是过了拐点之后,技术会加速进步。

正如王东岳老师所说,从低端到高端,是单向度加速演变,越低级,越稳定,越高级,越动荡越飘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里,我们发现,不是战略和产品哪个更重要,其实是一回事。战略是围绕产品的,成为产品战略,是因为产品是心动感技术的进步,才导致产品从原来的基础被推上顶点。

当今的日本企业不是输在“制造”上,而是在“产品”上一败涂地。“制造”虽然经受了千锤百炼,但应该制造什么,也就是对“产品”却很少思考,甚至“产品”概念都很淡薄。正因为如此,日本企业才会始终徘徊于本质之外,坚持认为技术先进就应该畅销。

对好产品的理解必须发生重要的变化。在工业时代,好产品的标准是功能、技术、价值;而在互联网时代,好产品是单点极致,超出预期,给用户惊喜,然后产生超越商业价值的强烈情感关系。罗振宇说:“产品的本质是连接的中介,工业时代承载的是具体的功能,互联网时代连接的是趣味和情感。“

乔布斯是我的偶像,他对产品的理解是什么?灵魂。强调的是情感,而不是功能。

乔布斯对产品的理解,全盘没有提功能。

工业时代是以技术、功能为主要指标,强调功能体验,而互联网时代,产品强调审美,强调情感体验。这是源于时代的不同。

这有两层意义:第一,做出好产品是应该的。第二,好产品的竞争力已经从“硬”变“软”,从“实”变“虚”,情感成为核心。

05 产品的审美主义时代:极致、简洁和情怀

永远不厌其烦地改,越改越有温度感,越改就越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走,这本来就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

在心理学里,语言是有力量的。当一个人经常重复一句话时,这句话就会成为他的理念;公司的老板经常重复一句话,他的下属、整个公司也会形成这样的理念;一个公司经常向用户重复一句话,它的用户也会认同这个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超预期”有静态与动态之别。静态的超预期让人尖叫,而只有动态的超预期才能让人持续地尖叫。一个产品让用户尖叫一次并不算难,难的是让用户不断地尖叫。要命的是,每一次尖叫都在暗中扩张用户尖叫度的阈值(触发某种行为或者反应产生所需要的最低值),或者说都在暗中增加用户的钝感力。

同仁堂说:“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意思是说,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事不要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道的。这是对自我的一种不断挑战。

日本有一个成语来描述这种精神,叫“一生悬命”,我不想解释这四个字,我们可以体味一下这四个字的力量。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没有自己的主体,世界把自己推到哪里就去到哪里;另外一种人有自己的情怀,有自己的追求,坚持做一件事情,把它做成自己的作品,对作品付出一种情怀,慢慢的,这个作品有了意义,甚至超过自己生命的意义,最后这个事情成了伟大的事情。

在中国,用赤子之心做产品,才是最牛的思维。

我希望做一个很纯粹的产品,一点一点地打磨。我想像“寿司之神”一样,一生就把课讲好,“一生悬命”。我现在的人生哲学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会呈现。我不喜欢讲现象,喜欢挖下去,当我用力到极致的时候,新的窗口就会打开了。

过去我们做人力资源,有项满意度调查,现在我认为满意度等于零。今天的衡量指标是“尖叫度”。满意度的十倍才叫尖叫度。但是,比尖叫度更可怕的是动态尖叫值。你今天达到这个尖叫度,明天达到同样的尖叫度,用户就不尖叫了,你要永远超越用户预期。想想看,这要把做产品的人逼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

张小龙说:“产品是演化出来的,而非规划出来的。微信的每个版本该做什么,都得等上个版本发布后才确定。”

你能感受这种节奏感吗?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你只有把自己逼疯,才可能把别人逼死。

少做一点事情,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策略。人和人的智慧没有差别,关键的差别就是智慧用力的方向。如果用得非常之宽,就会被平均;如果用得非常之专,就会很深入。雷军说:“少做一点事情,把这些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策略。”

少做一点,大家觉得会少赚一点,但做到极致,最后反而赚得多。小米手机、QQ、微信的成功无不如此。傅盛说:“今天这个时代,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能改变世界。”

大公司的产品大多选择“繁”策略,所以要想在产品上战胜大公司,就必须选择“简”策略。“繁”代表十全十美,但不等于完美;“简”是单点极致,不要求十全十美。十件事情,你砍掉九件事,目的不是为了砍掉这九件事,而是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某一件事情上,这叫就单点极致。

当然,采用单点极致策略时,你必须选取成功概率最高的那款产品。

对于创新,单点的成功率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大面积的创新概率趋势是可以预测的。颠覆式创新玩的是小单品、大概率成功的策略。

取舍之间,你需要根据大趋势作出选择。这是从繁到简、单点极致的选择依据。

“简洁”与“极致”一样,不是对功能的描述,而是对某种精神状态的描述。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我们从注重功能体验转变为注重情感体验。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什么专业或者教育背景的人最受欢迎?毫无疑问,在工业时代最受欢迎的专业是理工科,所以那个时代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供不应求。那么,今天这个时代呢?我大胆地判断一下,未来最受欢迎的是艺术、人文类学科。但是,这些艺术、人文类学科课程与上一个时代的课程不太一样,对于未来艺术、人文类的学生,计算机是标配,之后才是专业学科。

什么叫高感知能力?

1. 不只讲功能,还重设计。2. 不只有论点,还说故事。

3. 不只谈专业,还须整合。4. 不只讲逻辑,还给关怀。

5. 不只能正经,还会玩乐。6. 不只顾赚钱,还重意义。

事实上,对于普通人来说,发现美的能力是很弱的。如果你有足够的才华,你可以把美的东西塑造出来;如果你天资平平,看到丑的东西把它变美一点,就足够了。

过去,我们常问产品有没有用,强调的是功能;现在要问好不好看,强调的是审美。功能已经成为基础,审美才体现价值。

简洁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也不仅仅是把杂乱无章的东西变少或抹掉,而是要挖掘复杂性的深度。要想获得简洁,你就必须要挖得足够深。

就是挖掘现象层面之下的那个“一”,这就是哲学上的“简洁”。简洁并不是把现象层面的东西变少,而是从现象层面深挖下去。这是禅者的精神,不是以理性去说,而是以直感去面对。

张小龙说:“人是懒惰的。”所以,一定要“做三秒就会用的特性”,需要文字解释的功能都不是好体验。工业时代,我们购买任何一款电器都配有复杂的说明书。互联网时代,任何需要说明书的产品,都不是好产品。好的产品经理需要拥有瞬间成为傻瓜用户的能力,所以好的技术人员,很难成为好的产品经理。

张小龙在致马化腾的信件中写道:“摇一摇很难被超越,因为我们已经做到极简。”

我再重复一下,简洁不是功能上的简单,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简洁,它深入你的骨髓,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它不是把现象层面的东西减少,而是从现象层面往下挖,挖掘到内在深层次的简洁。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说:“魅力,是互联网世界中的稀缺物资。打造自媒体,就是要打造自己的魅力人格体。魅力人格体的三要素包括:不靠谱+真牛+自恋。”不难看出,罗辑思维的“魅力人格体”是具备独特的性格、个性、魅力的符号。

最近流行“匠人精神”,它代表了某种情怀。李宗盛有部片子叫《致匠心》,片中李宗盛说:“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我二十出头入行,三十年写了不到三百首歌,当然算是量少的。我想一个人有多少天分,跟出什么样的作品,并无太大的关联。天分我还是有的,我有能耐住性子的天分。”

“人不能孤独地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所有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不能代替的,就只有一个字‘人‘。

“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所以,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数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

“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

这是我的名言,不要强求不喜欢你的人喜欢你,让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这是一种情怀。

我再强调一下,互联网品牌的情感体验超过功能体验,所以对品牌来说,过去品牌是为了建立认知,今天品牌是为了建立与用户之间的情感关联。

小米就是商业宗教,宗教的核心是什么?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雷军说:“一切以‘米粉’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张小龙说,“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既有生存感的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这群人就是‘屌丝’。”

《万万没想到》中的王大锤“用屌丝最大的筹码‘幽默感’,让一切端庄严谨高大上变得黯然失色”。你会发现很多艺术作品,电影、音乐、绘画里都蕴含着这个调调。

我坚定地相信年轻人,过去两年我跟他们混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跟他们学来的。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你此生最好的投资。

总结一下,这一部分是产品篇,产品=功能×情感,情感体验超过功能体验。产品的审美主义的三大特征:极致、简洁和情怀。

06 小米盈利的秘密——小米社群

小米模式的核心是小米社群。别人先做硬件,小米先做软件;别人先做产品,小米先聚用户。在这两点上,小米与其他企业非常不同。

如何聚集社群?我将其分解成三个步骤:第一步,定位核心人群;第二步,O2O社群运营;第三步,参与感游戏。

“最著名”的定位就是,如果全国人民每个人给我一元钱,我就发了,结果我一毛钱也赚不到;还有的定位是18岁以上到48岁以下的人都是我的用户,最后没有人是这个人的用户。定位越窄,最后得到的人群反而越宽。万宝路、百事可乐的成功,无不如此。

黎万强有一段话我特别喜欢,他说:“企业在做第一款新产品的第一步时,最好把原点收缩得越小越好。对小米来说,我们就是做一款发烧友的手机,所以定义‘为发烧而生’”。坦率地讲,三四年之前,当我听说雷军要做一款发烧友手机时,我嘲笑说:“发烧友的手机,你可以卖给谁?”

在互联网时代,完全反了过来,是先有忠诚度,再有美誉度和知名度,所以在这个模式里,任何一个新品牌第一步要做的不是打广告,而是建立核心粉丝,人少一点都没有关系,这些人就是产品的早期使用者,也是狂热使用者,一定程度上你甚至可以把这些人当做你的“Co-Founders”(共同创始人)。最忠诚的一部分人,绝对不在多,而在精。这部分人是最重要的,也形成了核心忠诚度。然后,你跟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产品就有了美誉度。最后,在别的范围内打一些广告就有了知名度。

事实上,所有这些活动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卖产品,而是为了增加粉丝之间,以及粉丝和公司之间的接触点和接触频率。

雷军说:“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小米的出发点很简单,我们有一个极其清晰的定位,就是聚集这么多人的智慧做大家能够参与的一款手机。这种荣誉感是他们推销小米很重要的动力。”

07 社群商业模式(上):中间成本为零,如何实现营收

第一,如果一个人讲互联网思维,却不谈成本结构,可以说他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很浅;第二,如果一个人讲互联网思维,却根本不讲产品,那么这个人所说的完全是伪互联网思维。

我们先来看一个小米通过社会化媒体,用内容营销产生了巨大效果的案例。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说了一句名言:一切产业皆是媒体,一切内容皆是广告。换句话说,每个公司都必须生产自己的媒体属性,任何内容都是广告,你的任何产品、任何活动、任何东西都是广告。所以杜子建说:一个好主编胜过100个优秀的销售代表。

今天我们来重新定义什么是故事。你的工作是故事,你的生活也是故事,对一家创业公司而言,你的一切都是故事,今天的创业就是一场真人秀。

《哈佛商业评论》有一期文章说:“传统营销已死。传统营销手段已经失效。很多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在的部门或者组织只剩下躯壳。建立于同伴影响力和社区导向的新型营销手段已经登上舞台,通过真正的顾客关系,它将为企业创造持续的增长。”

如果今天你还是拿钱去投硬广告的话,你真的是太有钱了。这个时代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就是你自己落伍了。

哥德尔第一定理的基本含义是,自洽的一定是不完全的,因此建立在工业时代的经典营销理论也会有它的边界,有可能互联网就是它的边界。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有的公司提出我们不要搞饥饿营销,我们要加大生产,用户要多少卖多少,表面上看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全心全意地为用户服务,实际上却降低了势能、降低了用户的心理认知,因为大部分人会认为得不到的东西才是好的。有时顾客完全满意,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一言以蔽之叫做B2C模式,是先生产出来再销售,所以,必然有库存。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交互手段的变化,企业可以跟用户直接建立连接之后,再生产,这就是C2B模式。先找到用户,就不需要广告费,而且产品直接卖给用户,没有渠道费,没有库存。

所以,预售电商的核心是信用和势能:第一,我相信你;第二,我愿意追随你。

我们听到“脑残粉”第一反应认为这是低端弱智的称呼,其实《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的英文定义“True Fans”更准确,即粉丝跟品牌能够产生一种超越商业利益的情感关系。

事实上,只有销量和顾客,没有粉丝,是大多数企业的现状,这是很危险的。

那么,小米为什么要做这些活动?其实是为了提高小米的势能。对一个社群来说,势能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势能,是不确定性中的制高点。在一个不确定性时代,你的势能高,人们就会主动与你发生连接,你的认知流通成本就会下降,你的连接成本就会也会下降,所以,势能越高,连接成本越低。

小米做手机,真正的杀手锏是电商模式。小米电商与其他电商的不同之处:第一,它是自有品牌电商;第二,预售电商;第三,社会化电商或者叫社交化电商。小米的流量不需要购买,所以小米电商模式能够去掉中间所零渠道费有的渠道,把中间成本降为零。

如果一瓶啤酒零售价10元,原材料和生产成本1元左右,大约90%是中间成本。如果一瓶矿泉水零售价1.5元,水和包装成本1.8毛,大约90%是中间成本。几乎任何一个快消品的零售价格都是生产成本的10倍左右。

互联网有几个层次,最低的就是用它来提高效率,互联网可能不能改变那10%的生产制造成本,但可以把那90%的中间成本变为0。

我的老师王东岳说:“只有站在比他人更高的地方,才能真正理解他人。”如果你陷在跟他人一样的思维体系之内,永远冲破不了思维盲区。所以,如果把互联网当做工具,就永远理解不了互联网的真谛;如果把互联网当做思维,就能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渠道就在那“一戳之间”。今天我们不就是这么消费的吗?所以去中介化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趋势。

相反,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减号——‘互联网-’,减掉一切与最终用户直接沟通的障碍,减掉层层加价的中间渠道,减掉组织多余的架构层级,减掉一切可以外部化的低效的内部交易,减掉核心能力之外的所有欲望冲动,减掉基业长青的春秋大梦,回到初心,轻装上阵。”

我认为这段话说得还不够究竟,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不是减法,而是除法。减法的意思是在你原有的维度里减掉冗余;而除法的意思是把某个维度去掉。

回到小米的案例,所谓的零广告费、零库存和零渠道费,并不是简单地把广告费由多变少,把库存由多变少,把渠道费由多变少,而是几乎变没了,整个维度都没了。

这就叫降维化,天经地义应该存在的维度消失了。当一个企业能够不需要广告费、不需要渠道费、不需要库存就能生存的时候,它转身去***那些需要这些才能生存的企业,这件事情是令人惊恐的——哪家企业不需要这些?

小米把手机卖到用户手里,和用户之间是有关联的;联想通过渠道把手机卖到用户手里,和用户之间是没有关联的。

如何在中间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产生营收?产品就是广告,社群就是渠道。具体战术是六个字——单品、微利、海量。

雷军的小米在过去几年里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市场增长的红利。

08 社群商业模式(下):毛利率为零,如何实现盈利

雷军说:“我们不打价格战,我们直接降到成本价。”这里讲的成本价是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定价,即按照物料清单成本定价,不包含固定成本、研发费用和制造费用。BOM定价,是比我们所理解的成本价还要狠的一种定价方式。

如果企业通过模式创新,能够实现降维化生存,换句话说,如果企业在毛利率为零的情况下还能盈利,然后转身去***那些依靠毛利率来赚钱的企业,这就叫降维化***。大家想一想自己的企业,哪一家不需要靠毛利率来赚钱?

小米是怎么做到的呢?因为小米手机有二次打击能力。

周鸿祎也讲免费模式,周鸿祎强调:要想有免费模式,必须要有价值链的递延。换句话说,在我讲的模式里,必须包含两句话:第一,中间成本为零;第二,要有二次打击能力。所以,雷军说他做的不是硬件,做的是软件,硬件可以不赚钱。

一个朋友两年前曾采访过雷军,当时雷军还不像现在这么火,他说:“看不懂我们的人,以为我们是手机公司;看懂一点的人,以为我们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其实都不是,我们是一家品牌公司、文化公司。”小米的调性就是“有点文艺、有点小资,也有点屌丝,再加一点狂热和微发烧”。

雷军解释“米粉”文化时说:“一切以‘米粉’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不要在乎现在得到了什么,只要在不怎么赔钱的情况下把用户当爷一样伺候好了,爷最后给你点钱又算什么呢?”

互联网公司以用户来估值将是王道。从硬件卖出的那一刻,是生意真正开始的时候。

黎万强说:“我们做小米手机,更形象的比喻叫‘大号QQ’,未来手机可以不赚钱,但可以凭借增值业务,比如说硬件的配件、品牌衍生品以及软件分发渠道赚钱。”

大家是否明白我在说什么?小米的每个用户,不需要小米做任何事,每月平均给小米贡献3~4元。

具体战术就是“双A策略”,像苹果(Apple)一样做最好的产品,像亚马逊(Amazon)一样卖产品,实现二次打击。很多人认为第一个“A”(产品)差不多就行了,这是误区。即使产品是平价的、免费的、赚不到钱,也要像苹果一样做精品,才可能有二次打击能力。

小米的未来似乎并不只是卖手机,它更像一个多元化的公司,其中的核心是小米社群。小米社群既是小米的粉丝,也是用户,小米的产品都可以在小米社群中卖。小米社群才是小米真正的商业模式和实力所在。

09 互联网时代的二向箔

第一是产品,第二是社群,两者构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二向箔。

两者归纳到一个逻辑模型里,就是一个二维关系的逻辑模型。在这个模型里,第一维是产品,第二产品和社群之间的关系维是社群。产品第一重要,社群第二重要。

10 社群势能方程式

在社群势能方程式中,“产品质量”指的是产出、销售额、利润和市值,意义是增加最终产出,并且与顾客数相关;“连接系数”与粉丝数相关,指的是重复购买率、推荐率,意义是减少中间成本。

11 今天,人就是商业模式

这个案例说明,我们已经从以商品为中心转为以用户为中心,从经营实物到经营用户,用户成为零售商最重要人就是商业模式的资产和变现的基础。实物是手段,用户才是资产。

传统的酒店模式有两重浪费:第一,把它的用户浪费了,没有把用户变成自己的粉丝;第二,把它的空间浪费了,没有建立服务和产品与用户的关系。

社群和产品不是一回事吗?过去,人是最重要的资产,这句话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个口号;今天,人就是商业模式。

匠人精神磨产品,

魅力人格生逼格,社交媒体聚粉丝,

失控运营化社群,顺势而为大风口。

12 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产品、社群、自组织

如果我们把商业作为一个宇宙,把自己逼到极致,降到一个纬度,会是什么?是产品。所以,我的互联网思维,最基础的那一维是产品。

如果要给产品插上一个翅膀,让它成为一种高维文明,会加什么维度?我会加上社群。

产品和社群加起来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二向箔,两者合一,就是产品型社群。它内在的运动方式就是“自组织”。

雷军有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我的互联网思维,是产品型社群“七字诀”——产品、社群、自组织。

我们在产品部分提出功能为标配,情感成强需;在社群部分提出中间成本趋零,二次打击盈利;在自组织部分提出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自组织部分请见另一本书《互联网世界观》)

产品、社群和自组织绝对不是并列的关系,它们是有先后次序的。如果必须选一个就是产品;让产品升级起来就是社群;产品和社群的运转方式是自组织。

李善友的异端学说与恐怖裂变(节选)

基于产品,形成社群体系,社群需要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这与传统定位理论背道而驰,传统认知认为多元化必死,《大败局》一书列举了十几个大企业失败案例,得出结论,企业一定不能搞多元化,传统的咨询公司也极为抵制多元化,而小米轻松破除了这一边界。

一生悬命,谨致匠心(节选)

优秀的思想可以启发你,但没人替你去完成改变。


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

qrcode_for_gh_7159fb337d37_258.jp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543925535/231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