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实时检测网络PeleeNet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qq_14845119/article/details/83015645

 

论文:Pelee: A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 System on Mobile Devices 

Github:https://github.com/Robert-JunWang/Pelee

            https://github.com/nnUyi/PeleeNet

 

ICLR2018论文,主要提出了DesNet的变种版本PeleeNet,适用于移动端的轻量级网络。

 

PeleeNet主要特点:

(1)Two-Way Dense Layer

Dense Block模块使用如上图所示的2-way dense layer。主要进行上面模块的堆叠

(2)Stem Block

PeleeNet的网络基础模块为上图所示的Stem Block

(3)Dynamic Number of Channels in Bottleneck Layer

瓶颈单元的channel数目根据输入feature map的大小来决定,保证输出的通道数不超过输入的通道数。与原始DenseNet相比,可以节省28.5%的计算消耗,并且对精度影响很小。

(4)Transition Layer without Compression

传统DenseNet中Transition Layer的压缩率会影响特征的表达。PeleeNet中的Transition Layer的输入和输出通道数一样。

(5)Composite Function

为了提高速度,采用了conv+BN+relu的组合,而不是conv+relu+BN的组合。可以进行卷积和BN的合并计算操作。当然精度会略有降低。

 

SSD+PeleeNet:

(1)主要使用了5个scale的feature map,(19 x 19, 10 x 10, 5 x 5,3 x 3, 1 x 1),为了减少计算量没有使用38 x 38的feature map

(2)在每一个scale的feature map进入分类和回归之前,使用了ResBlock模块。

(3)ResBlock模块中使用1*1卷积,相比3*3卷积,可以减少21.5%的计算量。

(4)提供了IOS上基于sdd+PeleeNet的解决方案。

PeleeNet网络结构:

 

训练学习率策略:

学习率采用cos方式的学习率变化方法,假设epoch为t,t <= 120,则最终学习率为 0.5 ∗ lr ∗ (cos(π ∗ t=120) + 1)

 

实验结果:

VOC结果:

COCO结果: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14845119/article/details/8301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