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二:机遇(中)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u011616825/article/details/48327117

在货运营销系统之后,我深刻地感觉到:任何一个单位不管人情世故多么复杂,都需要几个会做事、能做事的人。有拿的出手的本事,就不怕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就不怕被炒鱿鱼,就能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可怜又可贵的傲气。从那时开始,要有拿得出手的本事就一直是我世界观的核心。活明白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自己水平太渣。陷入技术恐慌,急切地希望有一位高手带我做事。老天爷仿佛明白我的心思,马上送了个便宜师傅给我。

不知是上辈子积了什么德,我总感觉冥冥之中老天爷一直在帮我。高考失败的时候扩招,考研失利的时候降分数线,让我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是大学老师,在22岁的时候给我一个管理项目的机会,等等。而正当我感觉书本上完全学不到一线生产中所需的知识的时候,我项目开发上的师傅出现了。说实话,他算不上是我见过技术最牛的大拿,但是我见过脾气最好,最乐于帮助他人的高手。直到现在,我都一直叫他“王哥”——我实际意义上的师傅。

认识王哥是通过我的大学同学兼死党:铁根。因为货运营销系统时间太赶,我和铁根兄弟两个人无论从技术还是进度都肯定搞不来。当时铁根对我说,要叫他师傅一起评估下。如果他师傅加入,说可以做完,我们就一定可以做完。当时我非常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大神能有如此魅力,让人这么信任?怀着膜拜的心情,和王哥有了第一次合作,当时他几乎是无所不能的编程技术让我佩服不已。第一次接触到整套的设计工具。VISIO设计数据库,正向工程、反向工程;VISUAL SOURCE SAFE管理源代码,签入、签出,合并修改。MindMap记录需求括展、需求剪枝。王哥的一整套开发、管理软件,给我指明了通向正规开发的道路。让我明白,开发程序不仅仅是开个IDE搬代码。软件项目之所以叫项目,是因为有设计、有管理、有团队。开个IDE就写程序的,叫作坊,叫过家家。最让我佩服的是,不管多晚,哪怕通宵时期,只要我们有任何问题,他都二话不说帮助我们调代码,解决问题。第一次接触,就让我心甘情愿叫他师傅,付出十二分尊重,这就是人格魅力。以至于我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尽力去模仿他的说话方式、行为处事和脾气态度。但最终由于我该死的急性子和大嘴巴,无法学到其一二。

性格决定命运,在我后来接触到的超级牛人中,有很多在技术上比王哥牛B很多,但工作道路都没有王哥顺利。甚至有的技术超级牛人反而因为个性太强,辞职后在家待业半年之久。王哥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仿佛与生俱来,接触过的人都喜欢跟他打交道。以至于他们公司和微软合作一个项目后,微软的人就直接推荐王哥进了北京微软,而且是当时技术顾问岗位唯一一个没有用英语面试的人。真是太牛B了!!
   时至今日,每当我看到学生迟到,不叫报告,无视老师直接走进教室;或者穿个拖鞋在教学楼走来走去的时候,我都会多一句嘴劝他们从细节上多约束自己,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在大部分程序员不修边幅的现状下,如果自己能够稍微做的比其他人好一点点,就容易脱颖而出。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
性改不了,但至少我们可以做到克制和约束,我师傅王哥就是光辉榜样。从他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正规的开发方式,更学到到了做人做事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句话对我非常实用。当一件事折腾到一定程度后,如果我还感兴趣,就会往这件事的更高形态去继续折腾。随着项目越来越多,甚至有稳定的项目源后,我碰到了一件非常头疼的事—“转账。之前是做点零散的美工活,一个网站整套下来也不过5,6千,钱不大,单位领导看着我们做事还算踏实,一直按现金方式支付。开始做项目后,流程上就完全不一样了。动则几万、十几万的大钱,必须公对公转账,按正规财务流程办事。不仅得公对公支付,还得投标、签合同……哪一个环节都离不了单位的公章。当时,南大的一副校长带着班上的一伙同学开了个公司,搞的风风火火,实在令我羡慕。抱着“他们能搞,我也能搞”的想法,做了一个我至今都不知道对错的决定——开公司。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没公司我拿不到项目费,所以一定要搞个公司。现在想想,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坑啊。搞个公司,讲的好听是当了老板,做过了才知道有多难,多烦。现在国家又在轰轰烈烈地鼓励学生创业,创业有这么容易?为什么要鼓励?还要从国家层面上鼓励,哎~~

如果只是像我一样,为了公对公转账,顺利拿到项目经费,大可不必搞个公司,有若干变通且更好的途径。可惜当年我太年轻,全家人又都是老实本分的企业职工,没有人能够给我这方面的建议。于是一头扎进了开公司这个深坑,爬了十几年都爬不出来。这十几年的公司经历,碰到的事,可以单独写成一本书。这里挑几件重点的记录下。

  1. 不要天真地以为国家政策能落实到位

    国家的鼓励政策好不好?好!能惠及大学生吗?理论上能!当年搞公司的时候,天真地以为三年免营业税,孵化园区免费提供一年场地,科技型小微公司优先项目支持都是为我成为“大老板在助力。结果,现实不但骨感,还骨感成了钉子。从公司刚刚开始注册时,就碰到税务、工商的各种吃拿卡要。不好意思,说错了,他们一般不吃,因为不屑于和我们这种还在学校的嘴上没毛的学生一起吃。但拿、卡、要是必须的。拿完要完后,正常走完流程就不错了,申请优惠政策?我爸不是李刚,工商、税务、管委会的公务员老爷为什么要花时间帮我申请?没给好处别人有空不会打两盘麻将?抽两根烟?哈哈……现实给我上了一堂好课。

  2. 坚持不卑不亢,坚持甲方乙双方平等

    刚从学校走出来,习惯了老师说什么是什么,习惯了将用户,特别是将甲方放到一个比自己高很多的位置去遵从。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可惜我当时不知道,认为人家给项目,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就得别人说什么是什么。以至于一直到现在,我在XX单位都被客户在思想上固化为他们的外包团队,随叫必须随到。哎~~~~~~这对于缺乏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很难避免。如何把握好既尊重客户,又平等交流是一件非常难非常难的事。直到开公司5年后,我才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才慢慢尝试着改变。在公司开了8年后(肯能是我太笨,资质太低,理工男的悲剧),当能够同时做到“尊重与平等”后,发现谈项目、谈商务居然容易、顺利了很多。

  3. 千万别跟最好的兄弟合伙开公司

    《中国合伙人》中的经典台词:“千万别和最好的兄弟合伙开公司”。俞敏洪的亲身经历和教训,我的亲身经历和教训。能创业的,想法都多,性格都强。一男一女两口子过日子都天天会吵架,两性格倔强、想法又多的老爷们整在一起,天天过着跟钱打交道的日子,难免出现分歧。马云大神和十八罗汉之间都矛盾不断,如果自认比不上马大神,做公司要么独断专行,要么充分授权。反观历史,能够成为一代枭雄一代明君的也莫不如此,朱元璋的独断、李世民的用人不疑都是极好的例子。

  4. 做好天天煎熬的心里准备
    公司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盈利!为公司盈利!为员工盈利!作为老板,每天要想的,每月要做的,每年要规划的,就是怎么盈利,怎么给一起打拼的兄弟提高福利,提高收入。跟项目合作方聊天时,经常会吐吐苦水:“我每年年初的时候最难熬。客户:“为什么?”我:“每天我一睁开眼睛就在想,我的这帮兄弟能不能拿到和去年一样多的钱,能不能在去年收入的基础上上有个10%的提升。可愁死我了,今年有项目,你得帮我上心。”客户:“你别哭穷,这是变着方式问我拿项目呢,这不和规矩哦。”我往往笑笑不再说话……他们很难懂。和客户一起看《我是老板》时,他们看到的是喜剧;和创业者一起看,他们笑完后,会感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辛酸;和一些白手起家的大老板看,他们会默而不语。马一明蹲在地上,边掐烟边抬头的一句台词:“一大家子等着我吃饭呢”,让我感动了好久。创立了公司,如果又恰巧走狗屎运,有一帮兄弟心甘情愿跟着干,就得担负起他们衣食父母的责任。创业?这个煎熬很练心。

  5. 坚持

    不知从哪个地方看到过一个统计。公司创立3年内,关门率占到94%;而坚持3年以上的公司,慢慢会有机会光临。对此我无比认同,从公司刚成立时跑项目,到客户打电话过来请去做项目,再到项目多到做不过来,再到引导客户立项、规划别人业务,到现在尝试着和客户形成共生关系,尝试着操起客户单位的信息化大盘。这都需要时间积累经验、业务知识、人脉、信任和口碑。所谓“生,道之化境”,积累到一定程度,“化境”自然而成。至于一夜暴富,三年上市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只不过那是商业天才玩的事。对于绝大部分和我一样的普通人而言,踏踏实实才是主旋律。坚持!就一定会有机会。

        创业开公司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盈利模式和过于常人的精力和毅力。而我由于当时公司的目标不明确,盈利模式只是外包项目,导致现在卡死在技术服务这个层面。从研二到现在,公司一直开,开了12年,还停留在这个层面,这是非常悲剧的一件事。如果要给自己的公司打分,我最多只给60,因为公司还活着,除此之外,无任何亮点。

        现在大学生创业潮开展的轰轰烈烈,潮退时,会不会尸横遍野?我身边所有创业的朋友,无一不是精力、能力一流的精英人才,除了一个老爸比李钢还牛的和一个倒腾A货的赚了钱以外,其他的都赔的很惨。说句真心话:大学生没事别开公司,玩不起。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1616825/article/details/4832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