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记录 | 研二预答辩】

张-骨盆检测

个人感觉:

  1. 讲解要更加熟练,逻辑清晰;注意措辞(研究);
  2. 背景意义加强与DL的关联,医学部分不用太细简单罗列给人框架就可以;(图片Better文字)
  3. 研究难点与挑战性,和后面的研究工作,要突出自己的工作①全脊柱的图片质量问题(模糊、拼接)②与脊柱/头颅等工作相比,点比较分散,关联难找;
  4. 数据集工作的过程罗列与介绍;
  5. 最终落地-智能化综合报告的强调;
  6. 实验要有-已有工作基础;loss介绍再详细一点;

郭-总结:

  1. 背景意义:讲得无关、无重点且复杂;技术路线讲得仓促不自信不深入;
  2. 国内外现状讲太简单,让人感觉你读的少;应该是说出他们的不足是什么,引出我的研究工作;
  3. 难点:①放在全脊柱里,拍片效果的一些拼接、模糊;②与脊柱检测相比,点比较分散,关联性比较难找;
  4. 数据集工作:标注、解剖点的选取都可以讲一下,比如一开始选择DDH,后面加点,罗列这个过程
  5. 关于生成一个智能化的综合报告,要突出我这个研究的意义。因为我最后不是只单独做关于骨盆的数据集,肯定是放在骨盆全脊柱里面,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临床上有这个需求;别人没有数据集,所以他们做不了。
  6. 至少要有一个实验+思路,关于Loss要讲清楚。
  7. 局部和全局也要讲清楚,比如股骨头的点检测是Local,加入全局约束就是Global
  8. 汇报不只是汇报,以后的工作也是写材料和做汇报。

金:

  1. 背景与意义更多是在讲骨盆和医学的意义,而且让人听完之后并没有觉得很清晰(可能因为自己研究觉得很容易,但作为没有了解的人来说并不清晰);讲了很多但是研究问题还是没有提出来;而且前面花了5/6分钟讲背景,后面技术路线时间太快,没讲清很单薄;
  2. 脊柱和骨盆的区别没有突出:脊柱的每一个锥体点检测相对比较集中,但是骨盆的点相对是比较分散的;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讲解的不够充分,太简单,让人感觉阅读的文献不够。
  4. 措辞:①课题- ->研究②

罗:

  1. 整体感觉就是仓促看了一些文献,然后也没有实验,感觉没有内容;
  2. 关于方法的挑战性讲的比较少;关键技术与难点呢?
  3. 实验:只有一个框架,前期工作严重不足。
  4. 对于专家先验知识的介绍有,但是在技术实现上的讲解不够充分,没有体现。

邹/高:

  1. 背景里关于医学的介绍很多,但是在深度学习上的关联性并没有突出;医学相关性可以提,它只是作为你的研究背景;你的讲解给人的感觉就是哪里都有意义都是意义,但是都糅杂在一起;
  2. 与脊柱相关的内容可以突出一下:脊柱的点关联性比较强,骨盆的点比较分散;
  3. 数据集的确定和标注过程可以突出一下,人工标注难so机器检测难,你要分析难在哪里;

现有关于骨盆的工作非常少,而且数据集不公开,同时我要生成一个全脊柱综合报告、要利用全脊柱。(别人少,我的工作)

(要灵活一点,信心要足,与导师交互;要突出自己的工作;细节部分少讲时间就空出来了)

(不能全都不是自己的、全都是自己的;要突出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不是自己的。)

周-脊柱点检测

深度学习方法中,具体的过程介绍

特征融合

局部和全局

(技术路线-详细)

金:

  1. 文字较多,备注太多头重脚轻,没有重点,需要抬头看屏幕;流利但是信息量很少(在一张图说了很多,但是图片中没有变化和对比,抓不住重点-一个静止的图讲了很多东西);
  2. 背景和研究路线4分中,技术路线讲了很多但是只听到一个框架;
  3. 方法,方法感觉就是讲综述,没有针对这个问题;难点讲了很多,难点是怎么解决的并没有在怎么解决上对应突出,创新点;
  4. 已有工作基础和实验设计也要有体现;

罗:

  1. 背景和难点讲的挺好挺充分,但是方法还没有和前面对应上关系;每一部分都太多了,需要进行一定的精简和归纳;

张:

  1. 以前的输入是单平面,但是方法中只体现了输入是双平面,你怎么利用这个双平面,突出你融合。其次,特征融合的位置不同,效果也会有区别,你为什么把它放在这里。你给人感觉就是加入一个双平面数据集,别人也能做。所以要突出你的创新:1双平面特征融合2局部全局。(陈明那里有两个方案)你可以在开题里想各种方案,思维发散一点。
  2. 讲的时候是非常清晰,但是ppt里面图不够。

高:

  1. 说了很多但是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可以总分,先概况再介绍,否则让人跟不上;
  2. 创新点要根据你提出的难点有对应;
  3. 技术路线有几个点可以展开讲,给人感觉就是操作一些;技术路线的意义和你怎么去操作;

邹:

  1. 技术路线:方法和路线,说了很多,但是文字和图的对应关系;

郭:

  1. 不足部分文字太多,可以配一点图;不足要和创新对应起来[主要是围绕单不足和双优势]:①单视图的遮挡与模糊(一面遮挡一面没有遮挡的辅助)②;各种方法模型和最后生成一个软件;
  2. 开题每组8分钟;一个是内容提炼,不讲没必要的细节,省下来的时间讲其他。
  3. 内容和技术路线-不用讲细节: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具有什么功能,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老师更关注你的方法是否效果、已有工作下是否可以展开、意义等。
  4. 与导师的交互越多,进展越快。
  5. 实验:有就有,没有的话至少要有设计。offset的实验。

郭-算法

金:

  1. 报告声音大一点,有一点语音变化和节奏;
  2. 主要集中在研究内容上,较多,感觉很多是揉在一起;感觉还不够透彻,浮于表面;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不要只罗列文章,研究难点没有体现出来;
  4. 表述的过于口语化,“下一个”讲各个点割裂起来了;应该是针对什么问题解决什么;

张:

  1. 引力算法,别人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改进,你的改进和别人的改进有什么不同;有对照就会体现更清楚;
  2. 对于没有了解你的工作的老师来说,不知道你到底做什么和准备做什么。

罗:

1、实验表格不是很看得懂;w/t/l的含义;已完成的实验结果,前一张对后一张的影响很大;

郭:

  1. 问题描述:介绍背景意义的时候就有点冗杂不够清晰;将引力搜索算法放在图像分割/阈值分割里,首先要交代清楚你的研究背景。
  2. 开题里老师不会让你讲算法流程的;
  3. K-best含义
  4. 现在开题普遍都快一点了,你的进展和成果。

辉-视频检测

金:

  1. 讲解不流利,有很多停顿,连串起来,还不够连贯;
  2. 研究背景讲了之后,研究动机(尤其关于数据集上)不用过多介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只要讲不同监督方法的不足;
  4. 技术路线,强调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重点是2、4部分,讲解的时候可以合在一起。

张:

  1. 高亮检测- ->高光检测;

郭:

  1. 表达连贯流畅,遇到没有耐心的老师会打断;
  2. 动机部分 需要再强调一点;就是你加入的方法在整体上有什么作用;

罗:

  1. 仓促:动画不协调(P5的ppt数据集与图片现实要同步,图片比文字更吸睛,老师没有耐心就不行了;而且这张ppt的意义是为了突出这个视频相对于原来在模态上等丰富程度增加:视频复杂等突出研究难度)
  2.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多模态的有监督到无监督:两个工作应该是不断迭代和推进的,往后的工作也应该如此;
  3. 技术路线:无监督你并没有做,但其实罗列讲解之后感觉你已经做了;
  4. 所有的介绍都要有重点和非重点的突出。

冯-人体姿态估计

轻量化HRNet

金:

  1. 从哪些方面讲清楚,答辩老师的研究重点,你的讲解策略;
  2. 讲解的语气词太多(嗯,啊);造成老师的讲解疲劳;把内容捋顺,像交流;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讲解的不够充分,太简单,让人感觉阅读的文献不够。而且没有讲清楚他们的不足,就放出来研究内容,给人感觉是脱节的;
  4. 技术路线里关于什么模型、损失函数等都讲解的很宽泛,不够深刻,比如只给出一个mse公式;要在模型里突出你的创新点;
  5. 前面对于研究内容、模块模型的引入原因讲清楚,后面的以后工作就可以不用讲那么多;
  6. 后面的内容不用讲太细。

郭:

  1. ppt的播放自己要熟练,准备要充分;
  2. 讲解内容要有提炼:比如公式,如果没有特色就不要细讲;实验部分,不用讲解太细。开题老师只关注:你的想法有没有创新、有没有用,能不能实现,细节部分不要讲太多,他们不是reviewer;
  3. 轻量化的处理过程并没有在实验过程中体现。

张:

  1. 讲解热情对听众的尊重(有吸引、有highlight);
  2. ppt排版:位置、空白位置、字体大小;ppt放的特别慢,占时间;
  3. 不足之处:用具体图片可视化;把问题交代清楚;相关工作-与你相关的东西你介绍了吗?eg轻量化:为什么要轻量化、哪些工作做了这些,他们怎么做,做了这些之后有什么不足;这里的感觉就是介绍的相关工作和你的工作并没有关联性;
  4. 研究内容就是一个大标题,具体的不用太细。所有的工作都要讲出为什么,不是念一段东西都给别人讲了;

郭:

  1. 研究内容:直接大标题,一段文字就不要讲了;这种常规的错误直接打断;
  2. 双周周报:两天时间,尽可能详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inat_40759442/article/details/12820265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