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制造业----CAE这7年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lzwdlut/article/details/83020260

CAE工作告一段落,想把整个CAE经历总结一下。回顾8年工作,其中有7年都是在CAE行业。虽然暂时跳了出来,但不是和CAE说再见,而是站在另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CAE。

初步接触

硕士刚上学,就被分入导师主导的一个国家课题,关于微注塑成型的。而我被分给当时还年轻的徐老师,主要做微注塑成型的流动分析。从那开始,我就算是入了仿真的行。我知道了linux,知道了计算流体力学,知道了有限体积法,知道了有个叫openfoam的软件(还是1.3,1.4版本)。硕士两年半,除了上了半年课,在实验室做了半年实验,剩下时间都用在了openfoam二次开发和反复的做vof多相流计算上面了。最终,顺利发表论文,顺利毕业。

作为职业

毕业第一份工作,是找了和CAE毫不相关的压缩机研发工作,在LG。那段时间,偶尔用UG画画图,算个静力分析自我安慰一下,剩下时间就是不停的去实验室组装压缩机做性能测试,一直跑到车间,记录试制阶段压缩机的合格率,看工人生产压缩机,和生产线上的小伙闲聊。这段时间其实并没有学多少东西,就是碰到个好领导窦哥。回想起来,那段看似没用的经历,在后来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过了大约半年时间,机缘巧合就来到了CAE行业。我那懒惰的师姐不知道为啥想起了我,把我介绍到朋友所在的公司,正好是做自主CAE软件研发的公司。经过和老板的两轮电话面试,估计也是找不到其他人了,看我有点理论基础和仿真经验,决定让我过去做核心求解器的开发。为了摆脱那种大部分时间都无所事事的情况,逃离生产车间,立刻就辞职回了大连。

入门

来到新公司,看到正规的软件开发环境,真正的商业CAE软件,有点蒙圈。再加上老板基本做好的CVFEM算法描述文档,更是犹如天书般的存在,真不知道从何下手。好在老板是技术大牛,耐心跟我讲解,指导我学习理论,加上看源码,花了2个月时间,才真正理解了那些算法的意义。同时,一边请教开发的同事,练习写代码,一边阅读有限元的求解器,加上我之前的C++开发基础,基本上可以达到开发的要求了。
于是,在入职2个月后,我开始求解器开发工作。在经历了1个月的开发后,找老板做了一次汇报。汇报结果相当糟糕,90%的程序一塌糊涂,逻辑混乱不清,根本没法使用。当时,我就怀疑我是否有能力干做好这份工作。还好,老板有足够的耐性,对我指导一番后,让我重新开始。看来还是有限元理论理解不深。我自学中科院的有限元教程,每天回家,看一堂课,努力去理解这深奥的理论,同时,老板推荐了王勖成的《有限单元法》和曾攀的《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让我学习。慢慢的,我觉得可以理解了,也能看懂源代码的实现思路了,开始着手开发。这次,大约2个月,在读懂了基于单元循环的求解算法后,成功构建了基于节点的循环算法和用于CVFEM的27点积分的形函数算法。后面的事情就简单多了,一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k-epsilon湍流模型的对流项的CVFEM离散。
在一年时间里,还参与了两个咨询项目,学会了ansys和cfx单向和双向流固耦合分析,对我们的产品进行测试,熟悉了产品操作流程。年终的时候,老板给发了差不多4个月的年终奖,算是对我的认可吧。
再后来,就是在测试中不断出现质量不守恒的情况,仔细调试了好几个月程序,发现并不是程序的问题。老板亲自上阵了,在仔细分析过之后,发现质量方程不守恒,在做离散的时候丢掉了与时间相关的一项。这下问题大了。应用理论没啥太大问题了, 但是要解决理论上的问题,就没那水平了。再加上此时,公司情况没有好转,人来人往换了一茬子人,我也就待不住了。于是,就开始练习软件使用,因为找软件应用的工作还是相对容易些。
在过了1年10个月之后,我来到了北京,机缘巧合重新做起了仿真开发工作,不过这次是二次开发。第一次进仿真行业的大公司,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看到这么多牛人,这么多名校毕业的同事,确实有点不自信,只能暗自努力,尽早上手。
还好,又碰到一个好领导,有耐心,有担当,为人正派和善。第一个项目,把我安排到上海的一个项目上做算法改造,算是发挥一下我的作用。算法改造就是把别人用VB,fortran,c,c++等写的程序重新用一种语言再写一遍,以集成到仿真研发平台上。看代码,写代码本就是我的强项,于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把各种vb,fortran,c编写的10多个小程序统一用c++语言实现了一遍。回头看,那时候根本不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用C++写了基于过程的实现。
两个月之后,领导征求我意见,问我后面的发展方向。因为当时对CAE仍然充满着热情,而上海项目和CAE基本不沾边,所以,我申请回了总部,做和仿真相关的项目实施。

精通

这样一做就是6年半。在这6年半里,总共做了15个仿真系统和二次开发项目,23个售前支持,1个仿真培训,还有几个咨询项目,得到公司和领导的高度认可。从一开始的开发工程师,到高级实施工程师,到负责项目实施,从一开始的几乎不会操作仿真软件到随心所欲操作几何处理、网格划分、求解设置和结果处理模块,从一开始的用C++写基于过程的程序到使用C#实现用于二次开发的通用框架,从一开始的售前支持语无伦次到现场轻松给用户提供方案,实现了各方面的高速成长,从单纯的技术思维转变到了综合思维。在这期间,有过一周时间学会MFC并用来开发项目的经历,有过每天仅睡3个小时,晚上通宵改程序,白天在客户现场验证的经历,有过3天假期设计和计算算例,准备培训资料的经历,有过出国深造的机会,被英语搞砸的经历,也有过把工作搞砸,让领导擦屁股的经历。

总结

现在回想,历历在目,就像刚经历过一样。在仿真行业的这7年,我具备了很好的技术思维,养成了从理论或本质去学习和理解问题的习惯,这使我能够快速的掌握其他行业的核心业务,快速参与到新工作中来。另外,在前公司的6年半里,除了职业知识和技能外,和众多优秀的领导和同事在一起,形成了很好的职业素养,具备了很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这是放到任何行业都需要具备的通用素质。
以后,继续关注仿真行业,参与仿真事务,期望有一天可以把仿真和信息化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zwdlut/article/details/8302026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