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软件生命周期测试策略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Rookie_hh/article/details/82977812

1.测试信息流

三类输入:(1)软件配置:包括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软件设计规格说明、源代码等(2)测试配置:包括 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驱动程序等。(3)测试工具

2.分析设计阶段

该阶段的测试工作是评审与测试相结合的过程,主要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评测”、“概要设计说明书评测”、“详细设计说明书评测”、“软件编码规范评测”等。

需求规格说明书评测:与承建单位的分析人员、设计人员一起对需求说明书进行审查,并协调业主单位完成需求说明书的评审确认。Y--是,TBD--不确定,N--否,NA--不适用。评审结束后,测试单位应将评测意见以专题报告形式提交给业主单位。

程序良好的风格表现在 源程序文档化、数据说明的方法、语句结构、输入输出方法 这四个方面。

程序文档化:标识符、注释、标准的书写格式

3.开发阶段

(1)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I/O条件、逻辑结构)主要使用白盒测试辅之以黑盒测试。模块:《1》模块接口《2》局部数据《3》独立路径《4》出错处理《5》边界条件

驱动模块(driver)和桩模块(stub)

(2)集成测试。模块组装系统的方式,《1》一次性组装方式big bang《2》增殖式组装方式:自顶向下的增殖方式,自底向上的增殖方式,混合增殖式测试

自顶向下增殖方式的缺点是需要建立桩模块,要是桩模块能能够模拟实际子模块的功能十分困难;优点是能够较早的发现主要控制方面的问题。

自底向上增殖方式的缺点是“程序一直未能作为一个实体存在,直到最后一个模块加上去才形成一个实体”,优点是不需要桩模块,建立驱动模块比建立桩模块要容易,复杂算法和设计到输入输出的模块先组装,可以把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门在早期解决。

集成测试完成的标志:《1》成功的执行了测试计划中规定的所有集成测试《2》修正了所发现的错误《3》测试结果通过了专门小组的评审(测试小组有有经验的系统设计人员和程序员组成,整个测试活动要在评审人员出席的情况下进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3678854 查看本文章

(3)确认测试:《1》进行有效性测试《2》软件配置复查

(4)系统测试,软件与硬件、外设、支持软件、数据、人员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或模拟(使用)环境下测试

(5)验收测试,一用户为主、开发人员和质量保证人员也参加。

4.软件验证与确认(V&V)过程

验证(Verification):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验证规定的需求已满足

确认(Validation):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确认预期用途的需求是够得到满足

独立验证与确认(IV&V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有在技术、管理和财务上与开发组织有规定程度独立性的组织执行的V&V过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Rookie_hh/article/details/8297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