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降低技术成本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在现实世界里,成本是我们研发一款产品必须要考虑的点。百分之99.9%的技术项目或者技术团队都受困于人员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或者招聘成本,只有极少数技术项目是因为技术本身的瓶颈导致失败的。大家都抱怨人难招,遇到靠谱的人更难。。。所以不谈成本的研发,就是耍流氓。

        

 我个人技术职业生涯的起步,是在大型外企起步的,比如eBay,  早期的eBay的技术栈里也是通过各种开源软件起步的,然后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坑不断填补,有一句流行的话,叫“开着车换轮子”,一点不为过。经常遇到的情况就是一方面要赶需求,还要打开第三方源码自己打patch来加固系统。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还是在于大公司人口多,大牛多,一件事可以细分到很细,技术宝箱打开,各种配套工具应有尽有。

最近这几年,我加入到国内的创业公司后,经过一番短期的挣扎后,我在研发的思路上做了很多的调整,来适应国内的互联网产品发展趋势和技术人才现状,控制和降低技术成本。


创业初期,快速验证业务模型,验证市场反馈,当产品并不依赖于技术的时候,套用现成的成熟方案起步,抓大放小,将所有的能量放在业务需求上,不会轻易碰太新太潮的技术或者框架,更不会来造轮子。

记住,研发的目标永远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创造一堆代码或者什么框架。遇到问题,去寻找合适的工具解决问题,工具正好合适,或者几个工具组合起来正好合适,那就直接拿来主义。另外一方面,谨慎考虑使用学习成本太高的工具或者框架。


进入中期,根据目前遇到的挑战,确定是否有成熟方案可以解决,是否遇到现有方案彻底无法解决和规避的问题,根据目前技术力量,资金和时间的要求,决定是否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做补强,比如,去年我们做了红包,合同和积分框架的更新和重构,对石投目前的业务帮助就很到位,投入的成本也是我们可以接受的。

个人技术成长、团队技术积累、未来可能需求升级都是一类问题。我遵循的原则是:如果某一块技术改造的必要性还没看清,就别瞎忙活,不要给自己人为造需求,更不要拿着锤子找钉子。


等规模变成了“独角兽”甚至IPO上市,一方面,从业务上,现有的系统和技术框架可能无法满足需要了。另外一方面,技术团队的人员规模也比较大了,需要通过工具进一步提升研发的效率。这个时候,研发方面,我们就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来创造属于自身的工具乃至框架。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造出来的“轮子”,需要保持尽可能的通用性,有条件的话都把它们开源出去,这绝不是一笔亏本的买卖,因为那时候会发现,我们需要的技术人才永远是不够用的,开源是一个“攒人品”“打广告”“吸纳人才”的好机会。


相关阅读

管理好项目——带好技术团队的秘籍


描二维码或手动搜索微信公众号【架构栈】: ForestNotes

欢迎转载,带上以下二维码即可

                     640?wx_fmt=jpeg


点击阅读原文”,所有【架构栈】近期的架构文章汇总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iedongsheng/article/details/80153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