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与中国人的关系

“印第安人”这一称呼本是 欧洲人对美洲土著的统称,后来通行于世界。在南北美洲,有关中国古人东迁的线索不止邹衡遇到的一件。
譬如,维多利亚历史学会会长麦基威在其所写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掌故》一书中提到,加拿大西海岸夏洛特皇后海岛的土人,大多含有中国人的血统。这些土人,自称是十三世纪元世祖忽必烈东征日本失败,漂流至该岛的元朝水师的后代。
譬如,委内瑞拉学者莫雷考证,在公元八世纪即中国唐代时,有一批居住在我国黑龙江、日本海和朝鲜之间的满族的祖先女真人,越过太平洋在中美洲登陆,被称为欧康人。其中一部分移入 墨西哥,一部分人进入南美洲各地,后与秘鲁的印加文化相融合。 还有从一些画报上看到中、南美洲丛林中的印第安人,你会以为他们是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毫无疑问,大多数印第安人(包括 爱斯基摩人)都具备黄种人的特点:头发色黑且直,黄皮肤、铲形门齿,以及白种人和黑色人种所不具备的婴儿出生时臀部的青色胎记。从血缘上,科学家也发现了印第安人与中国人属于同种的证据。另外,印第安文化与中华古文化之间,相似乃至相同之处还可以举出很多: 譬如灵台文化;丘墩文化;玉石陪殓下葬风俗;还有关于天狗吃月亮的传说;相似的洪水故事;共同的龙文化和羽蛇文化;共有的太极图和饕餮纹饰和云雷纹饰;相似的乘轿出行和击鞠游戏;相同的草药和骨针治病方式;相同的七孔笛子和音乐上的五声音阶;甚至连喝童尿养生、吃蝌蚪以败火的民间偏方都相同...... 至于在美洲的古物中发现中国文字则早已见惯不惊了,笔者就曾亲见美国北达科他州的"书写的岩石"照片,以及在亚利桑那州大学博物馆所发现的古石照片,这些古代美洲留下的石刻书法,与中国的甲骨文及金文极为相近,有些字的写法简直与中国甲骨文一模一样。
  公元前1047年,殷商帝辛(即历史上有名的纣王)三十二年,周武王观师于孟津,准备伐商,纣王急召贵戚微子、箕子及攸侯喜(攸,同条,地名,侯是爵位, 喜是人名)等勤王。帝辛三十三年,周军渡孟津,时商军主力十余万精锐正由攸侯喜统率大举进攻东夷,大军不及调回,帝辛遂派70万奴隶与周军战于牧野,不料 奴隶于阵前倒戈,商军大败,周军入朝歌,帝辛登鹿台自焚,商亡。  商亡之后,殷军统帅攸侯喜在条(一般认为在今淮宁县,也有人以为在安徽宿县附近)的主力军10万人,林方、人方、虎方等部落的15万人,突然全部失踪,下落不明,成为殷商历史的千古疑案。  而几乎在殷军失踪的同时,奥尔梅克(Olmeca)文明突然在万里之外的中美洲兴起,专家发现,这个文明具有浓烈的殷商文明特质。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zebinbin/article/details/80545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