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斯思维的应用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hxcaifly/article/details/80220503

1.前言

英国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Thomas Bayes)在176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先提出了贝叶斯定理。在这篇论文中,他为了解决一个“逆概率”问题,而提出了贝叶斯定理。最初提出贝叶斯定理是为了解决“逆概率”问题,然而后来,贝叶斯定理席卷了概率论,并将应用延伸到各个问题领域,比如肝癌的检测、垃圾邮件的过滤。可以说,所有需要作出概率预测的地方都可以见到贝叶斯定理的影子,特别地,贝叶斯是机器学习的核心方法之一。

2.贝叶斯定理说明

贝叶斯定理实际上计算“条件概率”的公式,所谓”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就是指在事件B发生的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用P(A|B)来表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根据文氏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事件B发生的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是P(A∩B)除以P(B),即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那么就是:
这里写图片描述
同理可以得出:
这里写图片描述
所以就可以得出:
这里写图片描述
最后就得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就是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3.贝叶斯推断的理解

对于贝叶斯定理,如果只从理论上理解的话,那么价值意义还不是很大。在现实应用场景中,贝叶斯推断(机器学习术语叫做贝叶斯分类器)就是贝叶斯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对条件概率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得到如下形式:
这里写图片描述
我们把P(A)称为”先验概率”(Prior probability),即在B事件发生之前,我们对A事件概率的一个判断。P(A|B)称为”后验概率”(Posterior probability),即在B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对A事件概率的重新评估。P(B|A)/P(B)称为”可能性函数”(Likelyhood),这是一个调整因子,使得预估概率更接近真实概率。
所以,条件概率可以理解成下面的式子:
后验概率 = 先验概率 * 调整因子
这就是贝叶斯推断的含义。我们先预估一个”先验概率”,然后加入实验结果,看这个实验到底是增强还是削弱了”先验概率”,由此得到更接近事实的”后验概率”。
在这里,如果”可能性函数”P(B|A)/P(B)>1,意味着”先验概率”被增强,事件A的发生的可能性变大;如果”可能性函数”=1,意味着B事件无助于判断事件A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函数”<1,意味着”先验概率”被削弱,事件A的可能性变小。

4.具体例子(水果糖问题)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两个一模一样的碗,一号碗有30颗水果糖和10颗巧克力糖,二号碗有水果糖和巧克力糖各20颗。现在随机选择一个碗,从中摸出一颗糖,发现是水果糖。请问这颗水果糖来自一号碗的概率有多大?
我们假定,H1表示一号碗,H2表示二号碗。由于这两个碗是一样的,所以P(H1)=P(H2),也就是说,在取出水果糖之前,这两个碗被选中的概率相同。因此,P(H1)=0.5,我们把这个概率就叫做”先验概率”,即没有做实验之前,来自一号碗的概率是0.5。
再假定,E表示水果糖,所以问题就变成了在已知E的情况下,来自一号碗的概率有多大,即求P(H1|E)。我们把这个概率叫做”后验概率”,即在E事件发生之后,对P(H1)的修正。
根据条件概率公式,得到:
这里写图片描述
已知,P(H1)等于0.5,P(E|H1)为一号碗中取出水果糖的概率,等于0.75,那么求出P(E)就可以得到答案。根据全概率公式,
这里写图片描述
所以,
这里写图片描述
将数字代入原方程,得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表明,来自一号碗的概率是0.6。也就是说,取出水果糖之后,H1事件的可能性得到了增强。

5.具体例子(假阳性问题)

这个例子是一个医学的常见问题,与现实生活关系紧密。

已知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是0.001,即1000人中会有1个人得病。现有一种试剂可以检验患者是否得病,它的准确率是0.99,即在患者确实得病的情况下,它有99%的可能呈现阳性。它的误报率是5%,即在患者没有得病的情况下,它有5%的可能呈现阳性。现有一个病人的检验结果为阳性,请问他确实得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假定A事件表示得病,那么P(A)为0.001。这就是”先验概率”,即没有做试验之前,我们预计的发病率。再假定B事件表示阳性,那么要计算的就是P(A|B)。这就是”后验概率”,即做了试验以后,对发病率的估计。
根据条件概率公式,
这里写图片描述
用全概率公式改写分母,
这里写图片描述
将数值代入公式:
这里写图片描述
我们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结果,P(A|B)约等于0.019。也就是说,即使检验呈现阳性,病人得病的概率,也只是从0.1%增加到了2%左右。这就是所谓的”假阳性”,即阳性结果完全不足以说明病人得病。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xcaifly/article/details/802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