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我去你的“ 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诸葛亮,我去你的“ 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自从回国以后,中文水平突飞猛进,想想咱汉字的魅力岂是鸟语国家的文字能媲美的?今天说说诸葛亮,我写测试写到一半写出了对中华名族璀璨文化的激情,这是身在海外十几年都不曾有过的感受,为什么呢?应该是看到祖国年青有为的能人实在是太多了。激发了我内心澎湃的爱国主义情怀。

“ 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这是陈寿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列传中的一句话。很多人很喜欢这句话,不仅仅是因为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诸葛亮传奇而又具有悲剧性的一生,更是因为它极好地体现出了那份历史所应该具有的沉重感和厚重感。而历史所吸引人的地方,也正是在于这种“ 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可事实呢?诸葛亮一生所犯的错误都是他自己的决策问题,和命有啥相关,最多三分天命。诸葛亮是很聪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后破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空城计,大破魏兵 ,让司马懿入寇等等诸多胜利让诸葛亮的权势越来越重,地位越来越高,如此种下了犯错的种子。人在低谷,无人知晓时很难犯错,因为处处小心谨慎,人一旦身份地位高了,名望大了,就很难居安思危了,所有决策他一人掌控,他聪明绝伦自然是不会瞧得起其他人,仿佛所有人的脑袋里想什么他都知道,这怎么可能呢?所以啊,还不如时刻把自己当成一头猪,觉得自己蠢,时刻提醒着自己,我是一头蠢猪,我要努力奋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我罗列了一些诸葛亮的大错:
一:架空刘禅。(最大的错误)
刘备死后,由于刘禅年幼,由诸葛亮执政。当刘禅长大成人后,诸葛亮理应把大权移交给刘禅。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干,而是把军政大权进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更派人监视后主的一举一动。令刘禅敢怒不敢言,刘禅想抢回大权,但满朝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只好信任宦官黄皓,造成千古遗憾。哎!我随漂泊海外十多年,但是我对中国历史上给与刘婵之”扶不起的阿斗“的名号实在是倍感无辜啊。阿斗可是个聪明人。

为什么要说阿斗聪明呢?这得从阿斗所处的社会背景谈起。要知道当时阿斗正处于乱世之中,他所在的蜀国在诸国中处于弱势,但是他却能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维持了蜀国三十年的稳定,一个昏庸无能的人怎么可能做到呢?

阿斗是刘备的长子,一直就被寄予深厚期望,他接受的是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的”谆谆教诲“,从小便跟随父辈行军打仗,看到的是父亲等人的行为处事,我们常说“近朱者赤”,刘阿斗一个从小就混迹在“聪明人”周围的孩子当然不会太过于无能了。他登基后,前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辅佐,后又有姜维、蒋琬、费袆相互辅佐,在漫长的执政生涯中总是会有“贵人相助”,如此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诸葛亮在世时,刘阿斗事事以诸葛亮的意见为自己的一件,凡事都是“按丞相说的办吧”,虽然对于诸葛亮大肆征伐北战心里有不同看法,但是依旧还是尊重了诸葛亮的意见,从而保证了朝政内部领导班子的团结,国家的稳定。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他却立马废除了丞相制,将军事和行政一分为二,分别归于费袆、蒋琬主管,让两个人相互制约,这样有效避免了一人独大,权臣垄断政权。

至于阿斗一直被人诟病的在魏国兵临城下却以一国之君放弃尊严向敌人投降一事,他不能守住父辈打下的江山,不能够勇敢的拼死一战,我们可以看出刘禅是懦弱的。但是真的跟强大的魏国军队拼死一战,结果会怎样?结果不仅会败,而且还会血流成河、百姓遭受战乱之苦,刘禅选择投降,避免了战乱,避免了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战争的牺牲品,难道这就叫做愚蠢无能吗?
投降魏国后,刘禅被世人嘲笑乐不思蜀,可是他却让晋公司马昭放松警惕,明哲保身,知道八年后才去世。

回首刘禅一生,他生活在父亲刘备、诸葛亮的巨人光环之下,他只能掩饰住自己的才华,甘愿做一个别人口中的无能的人,其实他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处事方式,那就是收敛自己的光芒。

刘阿斗并不是扶不起来,而是善于藏拙罢了!

二:穷兵黩武,祸国殃民。

诸葛亮在执政期间,仅为完成 ” 先主之心愿 ” 和他自己的 ” 隆中对 ” 的策略而不顾国力民力,六出祁山。由于力量相差太远,无法收复中原,反而令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并直接影响他的继承人姜维,令北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三:不挖掘,吸收,培养新人才。

刘备死后,诸葛亮不挖掘,吸收,培养新的人才。原来的老后,造成人才青黄不接,”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 的可悲局面,驾驶了蜀国的灭亡。

四:压抑,打击原有优秀人才。
刘备死后,很多优秀人才得不到重用。如赵云老死赎中。而很多虚有其表的得到重用。

五:处理内部矛盾不恰当。

对内部将士之间的矛盾,诸葛亮采用两边安抚的方法。刘备在世时,封关羽,赵云,张飞,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时关羽不受。诸葛亮让费诗拍关羽的马屁,令关羽更加骄横,为失荆州埋下祸根。对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同样采用两边安抚的方法,使两人矛盾无法根除,为魏延造反埋下祸根。

六:不敢直言刘备过失,不敢劝阻刘备过错。

刘备调诸葛亮入川,授意留关羽守荆州。诸葛亮明知关羽不可当大任而不让赵云代关羽守城,对失荆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刘备东征东吴,不敢直言利害,也不要求从军,只负责后方建设,导致刘备兵败,死于白帝城。刘备说:” 若法正在,安有此败 ?” 可见对诸葛亮失望至极。

七:错误选择继承人。

诸葛亮将自己的继承人定为只懂打仗的姜维。费炜等只是过渡人物。造成姜维执政后,不顾人民幸福和国力强弱,强行九伐中原而血本无归,加速蜀国亡国的痛苦局面。

八:不懂处理后事。

在五丈原,诸葛亮临终前将大权交给一介书生杨仪,而杨仪与宿将魏延有极大的矛盾。杨仪获大权后剥夺魏延兵权,逼使魏延反乱,无人附和而逃亡,后被马岱追杀,自毁长城。

九:对江东一味退让,令江东得寸进尺,造成部下失和。

难道仅为 ” 东和孙权,北拒曹操 ” 的隆中对 ?

十:任人唯亲。

对街亭这样的重地交给刘备临终时一再叮咛要小心的马谡,不起用优秀人才如赵统,赵广。

如此,我想说,我们来学猪葛亮。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350428/article/details/8229121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