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C语言) | 排序算法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qq_35924276/article/details/81901742

 排序是计算机内经常进行的一种操作,其目的是将一组“无序”的记录序列调整为“有序”的记录序列。

——–假设含有n个记录的序列为{r1,r2,…,rn},其相应的关键字分别为{k1,k2,…,kn},需确定1,2,…,n的一种排列p1,p2,…pn,使其相应的关键字满足kp1<=kp2<=…<=kpn非递减(或非递增)关系,即使得序列成为一个按关键字有序的序列{rp1,rp2,…rpn},这样的操作就称为排序。

•在排序问题中,通常将数据元素称为记录。

–显然我们输入的是一个记录集合,排序后输出的也是一个记录集合。

–所以我们可以将排序看成是线性表的一种操作。

•排序的依据是关键字之间的大小关系,那么对同一记录集合,针对不同的关键字进行排序,可以得到不同序列。

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若待排序记录可全部放入内存,整个排序过程不需要访问外存便能完成,则称此类排序问题为内部排序;     

若待排序记录的数量很大,以至内存一次不能容纳全部记录,在排序过程中尚需对外存进行访问,则称此类排序问题为外部排序。

排序方法的稳定性——

对于一种排序方法,若排序后具有相同关键字的记录仍维持原来的相对次序,则称之为稳定的,否则称之为不稳定的。   

影响排序算法性能的几个要素——时间性能、辅助空间、算法的复杂性

冒泡排序(通过频繁的交换完成排序):

1.两两注意是相邻的两个元素的意思

2.如果有n个元素需要比较n-1次,每一轮减少1次比较

3.既然叫冒泡排序,那就是从下往上两两比较,所以看上去就跟泡泡往上冒一样。

#include<stdio.h>
void BubbleSort(int k[], int n)
{
    int i, j, temp, count1=0, count2=0;
    for(i=0 ;i<n-1 ;i++)
    {
        for(j=n-1 ;j > i ;j--)
        {
            count1++;
            if(k[j-1] > k[j])
            {
                count2++;
                temp = k[j-1];
                k[j-1]= k[j];
                k[j] = temp;

            }
        }
    }
    printf("总共进行了%d次比较,进行了%d次移动!", count1, count2);

}
int main()
{
    int i ,a[10] ={11,2,6,4,22,31,0,9,7,13};
    BubbleSort(a, 10);
    printf("排序后的结果是:");
    for(i =0;i<10 ;i++)
    {
        printf("%d ",a[i]);
    }
    return 0;
}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法 是对 定位比较交换法(也就是冒泡排序法) 的一种改进。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一趟在n-i+1(i=1,2,…n-1)个记录中选取关键字最小的记录作为有序序列中第i个记录。

简单选择排序:

#include<stdio.h>
void SlecetSort(int k[], int n)
{
    int i, j, temp, count1=0, count2=0;;
    for(i=0 ;i< n-1; i++)
    {
        int min = i;
        for(j =i+1;j<n ;j++)
        {
            count1++;
            if(k[j]<k[min])
            {
                min = j;
            }
        }
        if(min !=i)
        {
            count2++;
            temp = k[min];
            k[min] = k[i];
            k[i] = temp;
        }
    }
    printf("总共进行了%d次比较,进行了%d次移动!", count1, count2);
}
int main()
{
    int i ,a[10] ={11,2,6,4,22,31,0,9,7,13};
    SlecetSort(a, 10);
    printf("排序后的结果是:");
    for(i =0;i<10 ;i++)
    {
        printf("%d ",a[i]);
    }
    return 0;
}

直接插入排序(最简单,基于顺序查找):

void InsertSort(int k[],int n)
{
    int i, j, temp;
    for(i=1; i<n ;i++)
    {
        if(k[i]<k[i-1])
        {
            temp = k[i];
            for(j =i-1; k[j] > temp;j--)
            {
                k[j+1] = k[j];
            }
            k[j+1] = temp;
        }
    }
}

希尔排序(缩小增量排序):

将记录序列分成若干子序列(逻辑上分组),分别对每个子序列进行插入排序。此时插入排序所作用的数据量比较小(每一个小组),插入的效率比较高

例如:将 n 个记录分成 d 个子序列:

  { R[1]R[1+d]R[1+2d]R[1+kd] }

  { R[2]R[2+d]R[2+2d]R[2+kd] }

    …

  { R[d]R[2d]R[3d]R[kd]R[(k+1)d] }

其中,d 称为增量,它的值在排序过程中从大到小逐渐缩小,直至最后一趟排序减为 1

就像直接插入排序跨度为1 

实现分组有序整体不一定有序

void ShellSort(int k[], int n)
{        
    int i,j,temp;
    int dk;
     //进行分组,最开始的增量为数组长度的一半
    for(dk = n/2; dk>0 ; dk /=2)
    {

    	//对数组做一趟希尔插入排序,dk为本趟增量
	for( i=dk; i < n; i++ )//分别向每组的有序区域插入
	{
	    if( k[i] < k[i-dk] )
	    {
	        temp = k[i];
	
        	for( j=i-dk; k[j] > temp; j-=dk )//比较与记录后移同时进行
	        {
	            k[j+dk] = k[j];
	        }
	
	        k[j+dk] = temp;
	    }
	} 
    }


}

希尔排序不是稳定的,虽然插入排序是稳定的,但是希尔排序在插入的时候是跳跃性插入的,有可能破坏稳定性

堆排序:

n 个元素的序列 ( K1, K2, …,Kn ),该序列满足如下条件:

在完全二叉树中根结点一定是堆中所有结点最大或者最小者

下标i与2i和2i+1是双亲和子女关系。

那么把大顶堆和小顶堆用层序遍历存入数组,则一定满足上面的表达式。

堆排序算法

•堆排序(Heap Sort)就是利用堆进行排序的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

–将待排序的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或小顶堆)。

–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结点。将它移走(就是将其与堆数组的末尾元素交换,此时末尾元素就是最大值)。

–然后将剩余的n-1个序列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就会得到n个元素中的此大值。

–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void swap(int k[], int i, int j)
{
	int temp;

	temp = k[i];
	k[i] = k[j];
	k[j] = temp;
}

void HeapAdjust(int k[], int s, int n)
{
	int i, temp;

	temp = k[s];

	for( i=2*s; i <= n; i*=2 )
	{
		if( i < n && k[i] < k[i+1] )
		{
			i++;
		}

		if( temp >= k[i] )
		{
			break;
		}

		k[s] = k[i];
		s = i;
	}

	k[s] = temp;
}

void HeapSort(int k[], int n)
{
	int i;

	for( i=n/2; i > 0; i-- )
	{
		HeapAdjust(k, i, n);
	}

	for( i=n; i > 1; i-- )
	{
		swap(k, 1, i);
		HeapAdjust(k, 1, i-1);
	}
}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的基本思想——

    假设初始序列含有 n 个记录,则可看成是 n 个有序的子序列,每个子序列的长度为1,然后两两归并,得到 én/2ù 个长度为 2 1 的有序子序列;再两两归并,……,如此重复,直至得到一个长度为 n 的有序序列为止,这种排序方法称为2-路归并排序。

  2-路归并排序的核心操作:将两个位置相邻的记录有序子序列,归并为一个记录的有序序列。

 容易看出,对 n 个记录进行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Ο(n·log2n)。即:

    每一趟归并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总共需进行 élog2nù 趟。

 归并排序需要和待排记录等数量的辅助空间,即空间复杂度为O(n)。归并排序是需要辅助空间最多的一种排序方法。

#include<stdio.h>
#define     MAXSIZE 20
//递归实现归并,并把最后的结果存放到list1
void merging(int *list1,int list1_size,int *list2, int list2_size)
{
    int i, j, k;
    int temp[MAXSIZE];

    i = j = k = 0;
    while(i < list1_size && j<list2_size)
    {
        if(list1[i] < list2[j])
        {
            temp[k++] = list1[i++];
        }
        else
        {
            temp[k++] = list2[j++];
        }
    }
    while(i < list1_size)
    {
        temp[k++] = list1[i++];
    }
    while(j < list2_size)
    {
        temp[k++] = list2[j++];
    }

    int m;
    for(m=0; m < list1_size+list2_size; m++)
    {
        list1[m] = temp[m];
    }
}
void mergeSort(int k[],int n)
{
    if(n>1)
    {
        int *list1 = k;
        int list1_size = n/2;
        int *list2 = k + n/2;
        int list2_size = n - list1_size;

        mergeSort(list1, list1_size);
        mergeSort(list2, list2_size );

        merging(list1, list1_size,list2, list2_size);
    }

}

int main()
{
	int i, a[10] = {5, 2, 6, 0, 3, 9, 1, 7, 4, 8};

	mergeSort(a, 10);

	printf("排序后的结果是:");
	for( i=0; i < 10; i++ )
	{
		printf("%d ", a[i]);
	}
	printf("\n\n");

	return 0;
}
//迭代实现
void MergeSort(int k[], int n)
{
	int i, next, left_min, left_max, right_min, right_max;
	int *temp = (int *)malloc(n * sizeof(int));

	for( i=1; i < n; i*=2 ) 
	{
		for( left_min=0; left_min < n-i; left_min = right_max )
		{
			right_min = left_max = left_min + i;
			right_max = left_max + i;

			if( right_max > n )
			{
				right_max = n;
			}

			next = 0;

			while( left_min < left_max && right_min < right_max )
			{
				if( k[left_min] < k[right_min] )
				{
					temp[next++] = k[left_min++];
				}
				else
				{
					temp[next++] = k[right_min++];
				}
			}

			while( left_min < left_max )
			{
				k[--right_min] = k[--left_max];
			}

			while( next > 0 )
			{
				k[--right_min] = temp[--next];
			}
		}
	}
}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Quick Sort)使用分治法策略。它的基本思想是:选择一个基准数,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流程如下:

  •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基准值。

  • 将所有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

  • 递归地把"基准值前面的子数列"和"基准值后面的子数列"进行排序。

void quickSort(int a[], int l, int r)
{
    if( l<r )
    {
        int i,j,x;
        i=l;
        j=r;
        x = a[i];
        while(i<j)
        {
            while(x<a[j] && i<j)   
                j--;// 从右向左找第一个小于x的数
            if(i<j)
                a[i++] = a[j];
            while(x>a[i] && i<j)   
                i++;// 从左向右找第一个大于x的数
            if(i<j)
                a[j--] = a[i];
        }
        a[i] = x;
        quickSort(a,l,i-1);
        quickSort(a,i+1,r);
    }

}

 快速排序性能分析:

 快速排序的稳定性:快速排序是不稳定的算法,它不满足稳定算法的定义;所谓算法稳定性指的是对于一个数列中的两个相等的数a[i]=a[j],在排序前,a[i]在a[j]前面,经过排序后a[i]仍然在a[j]前,那么这个排序算法是稳定的。

 

排序方法

最好情况

最坏情况

平均时间

辅助存储

稳定性

1

直接插入

O(n)

O(n2)

O(n2)

O(1)

稳定

2

折半插入

O(n)

O(n2)

O(n2)

O(1)

稳定

3

希尔排序

——

——

——

O(1)

不稳定

4

起泡排序

O(n)

O(n2)

O(n2)

O(1)

稳定

5

快速排序

O(nlog2n)

O(n2)

O(nlog2n)

O(log2n)

不稳定

6

简单选择

O(n2)

O(n2)

O(n2)

O(1)

不稳定

7

堆排序

O(nlog2n)

O(nlog2n)

O(nlog2n)

O(1)

不稳定

8

归并排序

O(nlog2n)

O(nlog2n)

O(nlog2n)

O(n)

稳定

9

基数排序

O(d(n+rd))

O(d(n+rd))

O(d(n+rd))

O(n+rd)

稳定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5924276/article/details/8190174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