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3极速入门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tyhj_sf/article/details/73480499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tyhj_sf/article/details/73480499

开发环境

推荐使用pycharm 做开发IDE,比较好用。
搭建步骤:

  1. 先去官网下载 python 2或python3 版本的解释器,安装。
  2. 去官网下载pycharm最新版本,一步步安装即可。

基础示例

Python语法基础,python语法比较简单,采用缩紧方式。

# print absolute value of a integer
a = 100
if a >= 0:
    print(a)
else:
    print(-a)

可以看到,注释以#开头,python的变量不需要任何前缀,行结束不需要结束符号,非常符合我们自然语言的阅读和书写习惯。当语句以:结尾时,缩紧的语句视为代码块。

Python是大小写敏感的,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输入与输出

Python可以使用input()函数读取用户的输入,使用print()进行屏幕的输出。默认情况下,输入的内容为字符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

整数

Python可以处理任意大小的整数,在程序中的表示方法和数学上的写法一模一样,可以使用0xff00的方式表示十六进制。

Python中使用/进行除法运算,得到的结果是浮点数。使用//进行除法运算,得到的结果是整数。使用%,表示取余数。

浮点数

浮点数就是小数,可以使用数学写法,如:1.23,-9.01,也可以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如:1.23e9,1.2e-5。

字符串

字符串是使用`或”括起来的任意文本。可以使用*对特殊字符进行转义。可以使用r”的形式,表示内部的字符串默认不进行转义。对于字符串内有换行等多行内容的,可以使用’’’…’’’的形式,多行字符前也可以加r*。

在最新的Python 3版本中,字符串是以Unicode编码的,也就是说,Python的字符串支持多语言。对于单个字符的编码,Python提供了ord()函数获取字符的整数表示,chr()函数把编码转换为对应的字符。以Unicode表示的str通过encode()方法可以编码为指定的bytes,如:>>> ‘ABC’.encode(‘ascii’)。反过来,如果我们从网络或磁盘上读取了字节流,那么读到的数据就是bytes。要把bytes变为str,就需要用decode()方法

在Python中,采用的格式化方式和C语言是一样的,如下:

 'Hi, %s, you have $%d.' % ('Michael', 1000000)

布尔值

布尔值:TrueFalse。也可以用布尔代数表示:3 > 2,* 3 < 2。布尔值的运算符号:andornot*

空值

空值是Python里一个特殊的值,用None表示。

变量

Python中的变量时动态变量,即变量的属性是在赋值的时候才决定的,变量名称必须是大小写英文、数字和_的组合,且不能用数字开头。Python中没有常量的概念,通常使用全部大写的变量来表示常量。

列表 list

list 是一种有序的集合,可以随时添加和删除其中的元素。用索引来访问list中每一个位置的元素,索引是从0开始的。当索引超出了范围时,Python会报一个IndexError错误。如果要取最后一个元素,除了计算索引位置外,还可以用-1做索引,直接获取最后一个元素。

>>> classmates = [‘Michael’,’Bob’,’Tracy']
>>> classmates
[‘Michael’,’Bob','Tracy’]
>>> len(classmates)
3
>>> classmates[0]
‘Michael’
>>> classmates.append('Adam’)    #追加元素到末尾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Adam’]
>>> classmates.insert(1, 'Jack’)    #追加元素到指定位置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Adam’]
>>> classmates.pop()    #删除末尾的元素,使用pop(i)可以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
'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元组 tulp

元组 tulp 也是有序列表,与list的区别在于,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没有append、insert等方法。
tulp的定义方式如下: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tulp 本身的元素不能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元素为list,那么list中的内容是可变的。

字典 dict

dict 全称 dictionary ,在其他语言中称为 map,在PHP中其实就是 Array,使用键-值(Key-Value)的方式进行存储,具有极快的查找速度。使用范例

>>> d = {'Michael': 95, 'Bob': 75, 'Tracy': 85}    #dict的定义
>>> d['Michael’]    #dict取值的方式
95
>>> d['Adam'] = 67    #dict设置新值的方式
>>> 'Thomas' in d     #判断key是否存在
False
>>> d.get('Thomas’)   #get方式取值,如果不存在则返回None
>>> d.get('Thomas',-1)#指定不存在时的返回值
-1
>>> d.pop('Bob’)      #删除某个key
75

set

set和dict类似,也是一组key的集合,但不存储value。如下示例:

>>> s = set([1, 2, 3])    #初始化时提供一个list作为输入集合
>>> s
{1, 2, 3}
>>> s.add(4)              #使用add方法添加元素
>>> s
{1, 2, 3, 4}
>>> s.remove(2)           #使用remove方法
>>> s
{1, 3, 4}

set可以看成数学意义上的无序和无重复元素的集合,因此,两个set可以做数学意义上的交集、并集等操作。

控制语句

条件判断

条件判断比较简单,主要是不要忘记写:,看看例子吧。

>>> age = 3
>>> if age >= 18:
...     print('your age is', age)
...     print('adult')
... else:
...     print('your age is', age)
...     print('teenager')
...
your age is 3
teenager

更多的条件判断。

>>> age = 3
>>> if age >= 18:
...     print('adult')
... elif age >= 6:
...     print('teenager')
... else:
...     print('kid')
...
kid

循环

Python中的循环有两种,一种是for…in循环,依次把list或tulp中的每个元素迭代出来。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 for name in classmates:
...     print(name)
...
Michael
Jack
Bob
Tracy

第二种循环是while循环,只要条件满足,就不断循环,条件不满足时退出循环。

sum = 0
n = 99
while n > 0:
    sum = sum + n
    n = n - 2
print(sum)
跳出循环,可以使用 break 跳出循环。
跳过本次循环,可以使用 continue 跳过本次循环,继续下一次循环。

函数

调用函数

Python中内置了很多函数,可以直接调用。在交互模式中,可以通过help(abs)查看函数的用法。

定义函数

在Python中,定义一个函数要使用def语句,依次写出函数名、括号、括号中的参数和冒号:,然后,在缩进块中编写函数体,函数的返回值用return语句返回。如果没有return语句,函数执行完毕后也会返回结果,只是结果为None。return None可以简写为return。

示例如下:

def my_abs(x):
    if x >= 0:
        return x
    else:
        return -x
在Python交互环境中定义函数时,注意Python会出现…的提示。函数定义结束后需要按两次回车重新回到>>>提示符下。

返回多个值

在其他语言中,一般只能返回一个值或者一个数组、对象,在Python中,可以通过tulp变通的返回多个值。

import math

def move(x, y, step, angle=0):
    nx = x + step * math.cos(angle)
    ny = y - step * math.sin(angle)
    return nx, ny

>>> x, y = move(100, 100, 60, math.pi / 6)
>>> print(x, y)

在语法上,返回一个tuple可以省略括号,而多个变量可以同时接收一个tuple,按位置赋给对应的值,所以,Python的函数返回多值其实就是返回一个tuple,但写起来更方便。
位置参数

Python的函数定义非常简单,但灵活度却非常大。除了正常定义的必选参数外,还可以使用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和关键字参数,使得函数定义出来的接口,不但能处理复杂的参数,还可以简化调用者的代码。

def power(x):        #x 就是一个位置参数
    return x * x

def power(x, n):    #x,n都是位置参数
    s = 1
    while n > 0:
        n = n - 1
        s = s * x
    return s

def power(x, n=2):    #x,n都是位置参数,n设置了默认值
    s = 1
    while n > 0:
        n = n - 1
        s = s * x
    return s

有几点要注意:

  1. 必选参数在前,默认参数在后,否则Python的解释器会报错。
  2. 当函数有多个参数时,把变化大的参数放前面,变化小的参数放后面。变化小的参数就可以作为默认参数。
  3. 有多个默认参数时,调用的时候,既可以按顺序提供默认参数。也可以不按顺序提供部分默认参数。当不按顺序提供部分默认参数时,需要把参数名写上。

需要注意的是:默认参数必须指向不变对象!

可变参数

def calc(*numbers):
    sum = 0
    for n in numbers:
        sum = sum + n * n
    return sum

定义可变参数和定义一个list或tuple参数相比,仅仅在参数前面加了一个*号。在函数内部,参数numbers接收到的是一个tuple,因此,函数代码完全不变。但是,调用该函数时,可以传入任意个参数,包括0个参数。Python允许你在list或tuple前面加一个*号,把list或tuple的元素变成可变参数传进去。

关键字参数

关键字参数允许你传入0个或任意个含参数名的参数,这些关键字参数在函数内部自动组装为一个dict。

def person(name, age, **kw):
    print('name:', name, 'age:', age, 'other:', kw)

关键字参数有什么用?
它可以扩展函数的功能。比如,在person函数里,我们保证能接收到name和age这两个参数,但是,如果调用者愿意提供更多的参数,我们也能收到。试想你正在做一个用户注册的功能,除了用户名和年龄是必填项外,其他都是可选项,利用关键字参数来定义这个函数就能满足注册的需求。

#可以先组装出一个dict,然后,把该dict转换为关键字参数传进去
>>> extra = {'city': 'Beijing', 'job': 'Engineer'}
>>> person('Jack', 24, city=extra['city'], job=extra['job'])
name: Jack age: 24 other: {'city': 'Beijing', 'job': 'Engineer'}

也可以更简洁:

#简化的写法
>>> extra = {'city': 'Beijing', 'job': 'Engineer'}
>>> person('Jack', 24, **extra)
name: Jack age: 24 other: {'city': 'Beijing', 'job': ‘Engineer'}

extra表示把extra这个dict的所有key-value用关键字参数传入到函数的kw参数,kw将获得一个dict,注意kw获得的dict是extra的一份拷贝,对kw的改动不会影响到函数外的extra。

命名关键字参数

如果要限制关键字参数的名字,就可以用命名关键字参数,例如,只接收city和job作为关键字参数。这种方式定义的函数如下。命名关键字参数需要一个特殊分隔符*,*后面的参数被视为命名关键字参数。

def person(name, age, *, city, job):
    print(name, age, city, job)

>>> person('Jack', 24, city='Beijing', job='Engineer')
Jack 24 Beijing Engineer

如果函数定义中已经有了一个可变参数,后面跟着的命名关键字参数就不再需要一个特殊分隔符*了。

 def person(name, age, *args, city, job):
      print(name, age, args, city, job)

参数组合

在Python中定义函数,可以用必选参数、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关键字参数和命名关键字参数,这5种参数都可以组合使用。但是请注意,参数定义的顺序必须是:必选参数、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命名关键字参数和关键字参数。

面向对象编程

面向对象编程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简称 OOP,是一种程序设计思想。OOP把对象作为程序的基本单元,一个对象包含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函数。

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把计算机程序视为一系列的命令集合,即一组函数的顺序执行。为了简化程序设计,面向过程把函数继续切分为子函数,即把大块函数通过切割成小块函数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把计算机程序视为一组对象的集合,而每个对象都可以接收其他对象发过来的消息,并处理这些消息,计算机程序的执行就是一系列消息在各个对象之间传递。

在Python中,所有数据类型都可以视为对象,当然也可以自定义对象。自定义的对象数据类型就是面向对象中的类(Class)的概念。面向对象的抽象程度又比函数要高,因为一个Class既包含数据,又包含操作数据的方法。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core):
        self.name = name
        self.score = score

    def print_score(self):
        print('%s: %s' % (self.name, self.score))

类和实例

class后面紧接着是类名,即Student,类名通常是大写开头的单词,紧接着是(object),表示该类是从哪个类继承下来的,继承的概念我们后面再讲,通常,如果没有合适的继承类,就使用object类,这是所有类最终都会继承的类。

定义好了Student类,就可以根据Student类创建出Student的实例,创建实例是通过类名+()实现的。__init__函数与其它函数有所不同,它的第一个参数永远是实例变量self,并且,调用时,不用传递该参数。
数据封装

类本身拥有数据和方法,相当于将“数据”封装起来了。对于外部来说,并不需要知道内部的逻辑。
访问限制

Class可以有属性和方法,我们可以对属性和方法进行控制,以达到允许或者不允许外部访问的目的。如果要让内部属性不被外部访问,可以把属性的名称前加上两个下划线,在Python中,实例的变量名如果以开头,就变成了一个私有变量(private),只有内部可以访问,外部不能访问。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core):
        self.__name = name
        self.__score = score

    def print_score(self):
        print('%s: %s' % (self.__name, self.__score))

    def get_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def get_score(self):
        return self.__score

    def set_score(self, score):
        if 0 <= score <= 100:
            self.__score = score
        else:
            raise ValueError('bad score’)
在Python中,变量名类似__xxx__的,也就是以双下划线开头,并且以双下划线结尾的,是特殊变量,特殊变量是可以直接访问的,不是private变量,所以,不能用__name__、__score__这样的变量名。

继承和多态

在OOP程序设计中,当我们定义一个class的时候,可以从某个现有的class继承,新的class称为子类(Subclass),而被继承的class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Base class、Super class)。

class Animal(object):
    def run(self):
        print('Animal is running…')

class Dog(Animal):

    def run(self):
        print('Dog is running...')

class Cat(Animal):

    def run(self):
        print('Cat is running…')

当子类和父类都存在相同的run()方法时,我们说,子类的run()覆盖了父类的run(),在代码运行的时候,总是会调用子类的run()。这样,我们就获得了继承的另一个好处:多态。在继承关系中,如果一个实例的数据类型是某个子类,那它的数据类型也可以被看做是父类。但是,反过来就不行。

对于一个变量,我们只需要知道它是Animal类型,无需确切地知道它的子类型,就可以放心地调用run()方法,而具体调用的run()方法是作用在Animal、Dog、Cat还是Tortoise对象上,由运行时该对象的确切类型决定,这就是多态真正的威力:调用方只管调用,不管细节,而当我们新增一种Animal的子类时,只要确保run()方法编写正确,不用管原来的代码是如何调用的。这就是著名的“开闭”原则:

对扩展开放:允许新增Animal子类;

对修改封闭:不需要修改依赖Animal类型的外部函数。
鸭子类型

对于静态语言(例如Java)来说,如果需要传入Animal类型,则传入的对象必须是Animal类型或者它的子类,否则,将无法调用run()方法。对于Python这样的动态语言来说,则不一定需要传入Animal类型。我们只需要保证传入的对象有一个run()方法就可以了。这就是动态语言的“鸭子类型”,它并不要求严格的继承体系,一个对象只要“看起来像鸭子,走起路来像鸭子”,那它就可以被看做是鸭子。
获取对象信息

判断Python中对象的类型,可以用以下方法。
type()

基本类型都可以用type()判断,基本数据类型可以直接写int、str,判断是否函数需要使用types中定义的常量。

>>> import types
>>> def fn():
...     pass
...
>>> type(fn)==types.FunctionType
True
>>> type(abs)==types.BuiltinFunctionType
True
>>> type(lambda x: x)==types.LambdaType
True
>>> type((x for x in range(10)))==types.GeneratorType
True

isinstance()

对于类和实例,使用type()就不是很方便,可以使用isinstance()。基本数据类型也可以使用isinstance()判断。还可以判断一个变量是否是某些类型中的一种。

>>> isinstance([1, 2, 3], (list, tuple))
True
>>> isinstance((1, 2, 3), (list, tuple))
True

dir()

如果要获得一个对象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可以使用dir()函数,它返回一个包含字符串的list,比如,获得一个str对象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实例属性和类属性

Python类创建的实例可以任意绑定属性,如果需要对类本身绑定属性,则需要在类中定义,这就区分了类属性和实例属性。

在编写程序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实例属性和类属性使用相同的名字,因为相同名称的实例属性将屏蔽掉类属性,但是当你删除实例属性后,再使用相同的名称,访问到的将是类属性。

Python面向对象高级编程

数据封装、继承和多态是面相对象程序设计中的三个基本概念,另外还有很多特性,包括多重继承、定制类等。

使用 slots()

在Python中,可以对类动态的增加属性和方法,这在静态语言中很难实现。

#!/usr/bin/env python3
# -*- coding: utf-8 -*-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rint("Instance Created")


Tracy = Student()
Tracy.age = 30
Bob = Student()
Bob.age = 41
Ceaser = Student()

print(Tracy.age)
print(Bob.age)

def set_age(self, age):
     self.age = age

from types import MethodType
s = Student()
s.set_age = MethodType(set_age, s)
s.set_age(25)
print(s.age)

Student.set_age = set_age
Ceaser.set_age(33)
print(Ceaser.age)

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属性和方法可以随意更改,如果我们要限制怎么办?可以使用__slots。Python允许在定义class的时候,定义一个特殊的__slots__变量,来限制该class实例能添加的属性。使用__slots__要注意,__slots__定义的属性仅对当前类实例起作用,对继承的子类是不起作用的。

class Student(object):
    __slots__ = ('name', 'age') # 用tuple定义允许绑定的属性名称

使用@Property

Python中实例的属性暴露在外面可以随便修改,这样就无法保证属性的有效性符合校验规则。虽然可以通过设置Setter和Getter来进行检查,但如果属性特别多,操作起来又比较麻烦。

还记得装饰器(decorator)可以给函数动态加上功能吗?对于类的方法,装饰器一样起作用。Python内置的@property装饰器就是负责把一个方法变成属性调用的。

class Student(object):

    @property
    def score(self):
        return self._score

    @score.setter
    def score(self, value):
        if not isinstance(value, int):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 an integer!')
        if value < 0 or value > 100: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tween 0 ~ 100!')
        self._score = value

@property的实现比较复杂,我们先考察如何使用。把一个getter方法变成属性,只需要加上@property就可以了,此时,@property本身又创建了另一个装饰器@score.setter,负责把一个setter方法变成属性赋值,于是,我们就拥有一个可控的属性操作。

>>> s = Student()
>>> s.score = 60 # OK,实际转化为s.set_score(60)
>>> s.score # OK,实际转化为s.get_score()
60
>>> s.score = 9999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ValueError: score must between 0 ~ 100!

还可以定义只读属性,只定义getter方法,不定义setter方法就是一个只读属性。

class Student(object):

    @property
    def birth(self):
        return self._birth

    @birth.setter
    def birth(self, value):
        self._birth = value

    @property
    def age(self):
        return 2015 - self._birth

多重继承

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因为通过继承,子类就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举例来说对于动物的对象设计,可以按照“哺乳动物”、“鸟类”来设计分类对象,按照不同的维度,也可以按照“能跑的”、“能飞的”或者“宠物”、“非宠物”设计分类,如果按照单一继承的方式,类的设计就像下图,会变的非常复杂。

正确的办法是采用多重继承。一个子类就可以同时获得多个父类的所有功能。在设计类的继承关系时,通常,主线都是单一继承下来的,例如,Ostrich继承自Bird。但是,如果需要“混入”额外的功能,通过多重继承就可以实现,比如,让Ostrich除了继承自Bird外,再同时继承Runnable。这种设计通常称之为MixIn。

class Animal(object):
    pass

# 大类:
class Mammal(Animal):
    pass

class Bird(Animal):
    pass

# 各种动物:
class Dog(Mammal):
    pass

class Bat(Mammal):
    pass

class Parrot(Bird):
    pass

class Ostrich(Bird):
    pass

class Runnable(object):
    def run(self):
        print('Running...')

class Flyable(object):
    def fly(self):
        print('Flying…’)

class Dog(Mammal, Runnable):
    pass

class Bat(Mammal, Flyable):
    pass

Python自带的很多库也使用了MixIn。举个例子,Python自带了TCPServer和UDPServer这两类网络服务,而要同时服务多个用户就必须使用多进程或多线程模型,这两种模型由ForkingMixIn和ThreadingMixIn提供。通过组合,我们就可以创造出合适的服务来。

定制类

类似于__slots__,Python的class中还有许多这样有特殊用途的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定制类。
str

定义print 函数调用时的返回结果。

>>> class Student(object):
...     def __init__(self, name):
...         self.name = name
...     def __str__(self):
...         return 'Student object (name: %s)' % self.name
...
>>> print(Student('Michael'))
Student object (name: Michael)

repr

定义返回程序开发者看到的字符串,也就是在命令行状态下执行时的返回值。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tudent object (name=%s)' % self.name
    __repr__ = __str__

iter

如果一个类想被用于for … in循环,类似list或tuple那样,就必须实现一个iter()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迭代对象,然后,Python的for循环就会不断调用该迭代对象的next()方法拿到循环的下一个值,直到遇到StopIteration错误时退出循环。

class Fib(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a, self.b = 0, 1 # 初始化两个计数器a,b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 实例本身就是迭代对象,故返回自己

    def __next__(self):
        self.a, self.b = self.b, self.a + self.b # 计算下一个值
        if self.a > 100000: # 退出循环的条件
            raise StopIteration()
        return self.a # 返回下一个值

getitem

Fib实例虽然能作用于for循环,看起来和list有点像,但是,把它当成list来使用还是不行,比如,取第5个元素。

class Fib(object):
    def __getitem__(self, n):
        if isinstance(n, int): # n是索引
            a, b = 1, 1
            for x in range(n):
                a, b = b, a + b
            return a
        if isinstance(n, slice): # n是切片
            start = n.start
            stop = n.stop
            if start is None:
                start = 0
            a, b = 1, 1
            L = []
            for x in range(stop):
                if x >= start:
                    L.append(a)
                a, b = b, a + b
            return L

通过上面的方法,我们自己定义的类表现得和Python自带的list、tuple、dict没什么区别,这完全归功于动态语言的“鸭子类型”,不需要强制继承某个接口。

getattr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调用类的方法或属性时,如果不存在,就会报错。要避免这个错误,除了可以加上一个属性外,Python还有另一个机制,那就是写一个__getattr__()方法,动态返回一个属性。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Michael'

    def __getattr__(self, attr):
        if attr=='score':
            return 99

call

任何类,只需要定义一个call()方法,就可以直接对实例进行调用。call()还可以定义参数。对实例进行直接调用就好比对一个函数进行调用一样,所以你完全可以把对象看成函数,把函数看成对象,因为这两者之间本来就没啥根本的区别。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__call__(self):
        print('My name is %s.' % self.name)

使用枚举类

Python中其实不存在常量,但是可以通过枚举类的方式来变通实现。

from enum import Enum

Month = Enum('Month',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for name, member in Month.__members__.items():
    print(name, '=>', member, ',', member.value)

from enum import Enum, unique

@unique            #@unique装饰器可以帮助我们检查保证没有重复值。
class Weekday(Enum):
    Sun = 0 # Sun的value被设定为0
    Mon = 1
    Tue = 2
    Wed = 3
    Thu = 4
    Fri = 5
    Sat = 6

这样我们就获得了Month类型的枚举类,可以直接使用Month.Jan来引用一个常量,或者枚举它的所有成员。

使用元类

type()

type()函数可以查看一个类型或变量的类型,Hello是一个class,它的类型就是type,而h是一个实例,它的类型就是class Hello。我们说class的定义是运行时动态创建的,而创建class的方法就是使用type()函数。

type()函数既可以返回一个对象的类型,又可以创建出新的类型,比如,我们可以通过type()函数创建出Hello类,而无需通过class Hello(object)…的定义。

>>> def fn(self, name='world'): # 先定义函数
...     print('Hello, %s.' % name)
...
>>> Hello = type('Hello', (object,), dict(hello=fn)) # 创建Hello class
>>> h = Hello()
>>> h.hello()
Hello, world.
>>> print(type(Hello))
<class 'type'>
>>> print(type(h))
<class '__main__.Hello’>

要创建一个class对象,type()函数依次传入3个参数:

1.class的名称;
2.继承的父类集合,注意Python支持多重继承,如果只有一个父类,别忘了tuple的单元素写法;
3.class的方法名称与函数绑定,这里我们把函数fn绑定到方法名hello上。

通过type()函数创建的类和直接写class是完全一样的,因为Python解释器遇到class定义时,仅仅是扫描一下class定义的语法,然后调用type()函数创建出class。

metaclass

metaclass,直译为元类,简单的解释就是:
当我们定义了类以后,就可以根据这个类创建出实例,所以:先定义类,然后创建实例。
但是如果我们想创建出类呢?那就必须根据metaclass创建出类,所以:先定义metaclass,然后创建类。

# metaclass是类的模板,所以必须从`type`类型派生:
class ListMetaclass(type):
    def 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attrs['add'] = lambda self, value: self.append(value)
        return type.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ires)

异常处理、调试和测试

程序运行中,可能会遇到BUG、用户输入异常数据以及其它环境的异常,这些都需要程序猿进行处理。Python提供了一套内置的异常处理机制,供程序猿使用,同时PDB提供了调试代码的功能,除此之外,程序猿还应该掌握测试的编写,确保程序的运行符合预期。

异常处理

在一般程序处理中,可以对函数的返回值进行检查,是否返回了约定的错误码。例如系统程序调用的错误码一般都是-1,成功返回0。但是这种方式必须用大量的代码来判断是否出错,所以高级语言内置了try…except…finally的错误

try:
    print('try...')
    r = 10 / int('2')
    print('result:', r)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ValueError:', e)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as e:
    print('ZeroDivisionError:', e)
else:
    print('no error!')
finally:
    print('finally...')
print(‘END’)

认为某些代码可能会出错时,就可以用try来运行这段代码,如果执行出错,则后续代码不会继续执行,而是直接跳转至错误处理代码,即except语句块,执行完except后,如果有finally语句块,则执行finally语句块,至此,执行完毕。如果发生了不同的错误类型,可以由不同的except语句块处理,可以没有finally语句块。

Python的错误也是类,所有的错误类型都继承自BaseException,常见的错误类型和继承关系参考 官方文档

使用try…except捕获错误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跨越多层调用,比如函数main()调用foo(),foo()调用bar(),结果bar()出错了,这时,只要main()捕获到了,就可以处理。

调用堆栈

如果错误没有被捕获,它就会一直往上抛,最后被Python解释器捕获,打印一个错误信息,然后程序退出。出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哪里出错了。解读错误信息是定位错误的关键。

记录错误

在C语言中,如果发生错误想要记录,必须自己编写错误记录的程序。Python内置的logging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记录错误信息。通过配置,logging还可以把错误记录到日志文件里,方便事后排查。

# err_logging.py

import logging

def foo(s):
    return 10 / int(s)

def bar(s):
    return foo(s) * 2

def main():
    try:
        bar('0')
    except Exception as e:
        logging.exception(e)

main()
print('END')

抛出错误

抛出错误,首先需要定义一个错误 Class,选择好继承关系,然后用raise语句抛出一个错误实例。如果可以尽量使用Python内置的错误类型,仅在非常必要的时候自己定义错误类。

# err_raise.py
class FooError(ValueError):
    pass

def foo(s):
    n = int(s)
    if n==0:
        raise FooError('invalid value: %s' % s)
    return 10 / n

foo('0')

调试 Debug

调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print(),这个方法最简单,但是在发布的时候需要把所有的调试信息注释掉。

断言 assert

凡是用print()来辅助查看的地方,都可以用断言(assert)来替代。

def foo(s):
    n = int(s)
    assert n != 0, 'n is zero!'
    return 10 / n

def main():
    foo('0')

assert的意思是,表达式n != 0应该是True,否则,根据程序运行的逻辑,后面的代码肯定会出错。如果断言失败,assert语句本身就会抛出AssertionError

启动Python解释器时可以用-O参数来关闭assert。

打印日志 logging

使用 logging 不仅可以抛出错误,还可以输出到文件。

import logging
logging.basicConfig(level=logging.INFO)

s = '0'
n = int(s)
logging.info('n = %d' % n)
print(10 / n)

这就是logging的好处,它允许你指定记录信息的级别,有debug,info,warning,error等几个级别,当我们指定level=INFO时,logging.debug就不起作用了。同理,指定level=WARNING后,debug和info就不起作用了。这样一来,你可以放心地输出不同级别的信息,也不用删除,最后统一控制输出哪个级别的信息。

logging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简单的配置,一条语句可以同时输出到不同的地方,比如console和文件。

调试器 pdb

可以在命令行下使用pdb,启动Python的调试器pdb,让程序以单步方式运行,可以随时查看运行状态。

# err.py
s = '0'
n = int(s)
print(10 / n)

$ python3 -m pdb err.py
> /Users/michael/Github/learn-python3/samples/debug/err.py(2)<module>()
-> s = ‘0'

输入1可以查看代码,输入n可以单步执行代码。使用p来查看变量,使用q退出调试。
pdb.set_trace()

这个方法也是用pdb,但是不需要单步执行,我们只需要import pdb,然后,在可能出错的地方放一个pdb.set_trace(),就可以设置一个断点。运行代码,程序会自动在pdb.set_trace()暂停并进入pdb调试环境,可以用命令p查看变量,或者用命令c继续运行。

IO操作

IO就是Input / Output ,也就是输入和输出。IO编程中,Stream(流)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可以把流想象成一个水管,数据就是水管里的水,但是只能单向流动。

由于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的速度不一致,所以处理IO问题时有两种办法:同步IO、异步IO。同步和异步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等待IO执行的结果。

文件读写

读写文件是最常见的IO操作。Python内置了读写文件的函数,用法和C是兼容的。在磁盘上读写文件的功能都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现代操作系统不允许普通的程序直接操作磁盘,所以,读写文件就是请求操作系统打开一个文件对象(通常称为文件描述符),然后,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从这个文件对象中读取数据(读文件),或者把数据写入这个文件对象(写文件)。

读文件

try:
    f = open('/path/to/file', 'r')
    print(f.read())
finally:
    if f:
        f.close()

with open('/path/to/file', 'r') as f:
    print(f.read())

类似于c语言,open函数默认接收一个文件名、一个打开模式参数(r、w默认对应文本文件,rb对应二进制文件)。默认打开的是UTF-8编码的文件,如果需要打开其它编码的,需要传入encoding参数,如果文本的编码不一致可能导致读取出错,可以传入错误处理参数errors。read方法一次将文件的所有内容读入内存,可以通过参数指定读入的长度read(size),也可以使用readline方法每次读入一行,使用readlines一次读入所有的行。文件使用后注意要进行关闭。

写文件

>>> f = open('/Users/michael/test.txt', 'w')
>>> f.write('Hello, world!')
>>> f.close()

with open('/Users/michael/test.txt', 'w') as f:
    f.write('Hello, world!’)

写文件和读文件是一样的,唯一区别是调用open()函数时,传入标识符’w’或者’wb’表示写文本文件或写二进制文件。当我们写文件时,操作系统往往不会立刻把数据写入磁盘,而是放到内存缓存起来,空闲的时候再慢慢写入。只有调用close()方法时,操作系统才保证把没有写入的数据全部写入磁盘。

StringIO 和 BytesIO

很多时候,数据读写不一定是文件,也可以在内存中读写。StringIO顾名思义就是在内存中读写str。

>>> from io import StringIO
>>> f = StringIO()
>>> f.write('hello')
5
>>> f.write(' ')
1
>>> f.write('world!')
6
>>> print(f.getvalue())
hello world!

>>> from io import StringIO
>>> f = StringIO('Hello!\nHi!\nGoodbye!')
>>> while True:
...     s = f.readline()
...     if s == '':
...         break
...     print(s.strip())
...
Hello!
Hi!
Goodbye!

StringIO操作的只能是str,如果要操作二进制数据,就需要使用BytesIO。BytesIO实现了在内存中读写bytes。

操作文件和目录

Python内置的os模块也可以直接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函数。import os模块后,就可以调用一些系统命令。

>>> import os
>>> os.name # 操作系统类型
'posix'
>>> os.uname()
posix.uname_result(sysname='Darwin', nodename='RousseaudeMacBook-Pro.local', release='15.6.0', version='Darwin Kernel Version 15.6.0: Mon Jan  9 23:07:29 PST 2017; root:xnu-3248.60.11.2.1~1/RELEASE_X86_64', machine='x86_64')
>>> os.environ
environ({'TERM_PROGRAM': 'Apple_Terminal', 'SHELL': '/bin/bash', 'TERM': 'xterm-256color', 'TMPDIR': '/var/folders/95/zrdts1md6j942mpyd7kd875h0000gn/T/', 'Apple_PubSub_Socket_Render': '/private/tmp/com.apple.launchd.fhDfjTsyk6/Render', 'TERM_PROGRAM_VERSION': '361.1', 'OLDPWD': '/Users/rousseau/Projects/python.my', 'TERM_SESSION_ID': '5A1B275C-3BE5-4673-B163-29DFF5C19C77', 'USER': 'rousseau', 'SSH_AUTH_SOCK': '/private/tmp/com.apple.launchd.mLtAPJeOFm/Listeners', '__CF_USER_TEXT_ENCODING': '0x1F5:0x0:0x0', 'PATH': '/usr/local/bin:/usr/bin:/bin:/usr/sbin:/sbin', 'PWD': '/Users/rousseau/Projects/python.my/mypython', 'XPC_FLAGS': '0x0', 'XPC_SERVICE_NAME': '0', 'SHLVL': '1', 'HOME': '/Users/rousseau', 'LOGNAME': 'rousseau', 'LC_CTYPE': 'UTF-8', '_': '/usr/local/bin/python3', '__PYVENV_LAUNCHER__': '/usr/local/bin/python3’})
>>> os.path.abspath('.')    # 查看当前目录的绝对路径:
'/Users/rousseau/Projects/python.my/mypython’
# 在某个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目录,首先把新目录的完整路径表示出来:
>>> os.path.join('/Users/michael', 'testdir')
'/Users/michael/testdir'
# 然后创建一个目录:
>>> os.mkdir('/Users/michael/testdir')
# 删掉一个目录:
>>> os.rmdir('/Users/michael/testdir’)

因为Windows和Unix的路径表达方式不一样,所以在处理路径时,尽量使用Python提供的os.path.join()和os.path.split()避免处理发生问题。其它的文件处理函数os.rename、os.remove。

模块

任何语言要实现一个项目,都离不开文件组织管理。在Python中,一个.py文件就称之为一个模块(Module)。使用模块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也可以避免函数名和变量名冲突。但是也要注意,尽量不要与内置函数名字冲突。为了避免模块名冲突,Python又引入了按目录来组织模块的方法,称为包(Package)。

引入了包以后,只要顶层的包名不与别人冲突,那所有模块都不会与别人冲突。每一个包目录下面都会有一个init.py的文件,这个文件是必须存在的,否则,Python就把这个目录当成普通目录,而不是一个包。init.py可以是空文件,也可以有Python代码,因为init.py本身就是一个模块。类似的,可以有多级目录,组成多级层次的包结构。

自己创建模块时要注意命名,不能和Python自带的模块名称冲突。例如,系统自带了sys模块,自己的模块就不可命名为sys.py,否则将无法导入系统自带的sys模块。

使用模块

看一段代码,引用了sys模块,定义了hello模块。

#!/usr/bin/env python3    #标准注释
# -*- coding: utf-8 -*-   #表示.py文件本身使用标准UTF-8编码

' a test module '

__author__ = 'Michael Liao'

import sys

def test():
    args = sys.argv
    if len(args)==1:
        print('Hello, world!')
    elif len(args)==2:
        print('Hello, %s!' % args[1])
    else:
        print('Too many arguments!')

if __name__=='__main__':
    test()

导入sys模块后,我们就有了变量sys指向该模块,利用sys这个变量,就可以访问sys模块的所有功能。
作用域

正常的函数和变量名是公开的(public),可以被直接引用,比如:abc,x123,PI等。类似xxx这样的变量是特殊变量,可以被直接引用,但是有特殊用途。类似_xxx和__xxx这样的函数或变量就是非公开的(private),不应该被直接引用。之所以我们说,private函数和变量“不应该”被直接引用,而不是“不能”被直接引用,是因为Python并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限制访问private函数或变量,但是,从编程习惯上不应该引用private函数或变量。
安装第三方模块

在Python中,安装第三方模块,是通过包管理工具pip完成的。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下尝试运行pip,如果Windows提示未找到命令,可以重新运行安装程序添加pip。

注意:Mac或Linux上有可能并存Python 3.x和Python 2.x,因此对应的pip命令是pip3。

一般来说,第三方库都会在Python官方的pypi.python.org网站注册,要安装一个第三方库,必须先知道该库的名称,可以在官网或者pypi上搜索,比如Pillow的名称叫Pillow,因此,安装Pillow的命令就是

pip install Pillow

Python学习资料

如果要深入学习Python推荐直接看官方文档:https://docs.python.org/3/index.html,上面有Python方方面面的资料。
这里写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yhj_sf/article/details/7348049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