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苏醒之闲谈(1)

1 计算机通电,主板通电,初始化固件(芯片和其他元件),启动CPU;
1)CPU不工作,现象:除主机箱外其他系统均不工作;解决方案:拔掉所有非必须外设;
2)CPU工作=》从多处理器中选择一个作为启动处理器(其余为应用处理器,会保持停止状态直至内核被激活);
2 执行BIOS代码,并初始化计算机中的部分硬件;
3 POST自检=》BIOS启动加电自检程序,测试计算机的多个部件:
显卡不工作=》POST检查报错=》BIOS终止,且发出BB声;(该错误无法在显示器上打印错误信息);
显卡工作=》显示生产商的Logo,测试存储设备;
其他的POST检查错误=》程序终止=》错误会有相应的被显示;
Ps:POST检查包括:测试和初始化,并整合各种资源(中断、内存区域、为PCI预留的 I/o端口);
BIOS会创建一系列数据表对上述硬件进行描述,该数据表最终被内核所使用;
4 BIOS准备启动操作系统=》找操作系统存放位置(硬盘、光驱或软驱等,查找顺序可自行配置);
BIOS没找到启动设备=》BIOS停止工作,显示错误信息;
5 BIOS读取硬盘的前512个字节的扇区(第0扇区,又称主引导记录):
存放MBR(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起始位置的小的、操作系统特有的引导程序,存放在引导程序之后的硬盘分区表;即将MBR中的程序加载到内存的0x7c00位置,跳转至该位置并执行其中的代码;
MBR中的特定代码,即windows/linux的加载器;即此时微软的MBR会查看分区表;=》找出被标记为活跃的分区,并从分区中引导扇区,运行代码;
因从上述4点以后windows和linux的启动方式不同,故下述内容分开写:
Windows:
完成上述第4点工作以后:
1读取MBR的特定代码,即windows的加载器;
2读取一个被保存了引导加载器第二个阶段的文件;即在windows Server中的c:\NTLDR;
如果失败=》输出错误“NTLDR文件缺失”;
3 读取boot.ini文件;此后,启动选项会被呈现给用户并运行(假设该系统为单系统);
4 引导加载器启动完,在windows Server 2003 中,内核的一部分启动代码和内核映像文件本身是分离的,该代码内嵌在NTLDR里;
5 启动任务执行完毕,NTDLR从C:\windows\System32\ntoskrnl.exe处读取内核镜像,跳转至内核程序的入口位置;
6 启动完毕,实时自检;在驱动程序的帮助下,看是否会通过外设硬件提供的命令来控制电脑的运行状态,例如,移动鼠标,检测,电脑会根据鼠标的位置移动桌面上响应虚拟界面位置;如果没有信号,电脑便会在设定秒之后进入休眠模式。
Linux:
完成上述第4点工作以后,读取MBR的特定代码,即Linux的引导加载器-LILO和GRUB;
阶段1:GRUB,因体积很小,MBR中的代码刚够用来加载硬盘中用来存放了下一步引导程序的引导扇区(某个分区的引导扇区/被应写入的某个扇区);
阶段2:读取一个被保存了引导加载器第二个阶段的文件;=》在GRUB中读取配置文件在GRUB中的grub.conf中;
阶段3:读取包含内核的如“vmlinuxz-2.6.22-14-server”的文件,将文件加载在内存中,并跳转到内核的引导代码中;
阶段4:全部苏醒以后工作模式同windows理。
知识点补充(为后期更新做铺垫)
1 处理器的工作模式:
1 实模式(real mode):程序可以对内存的任意区域进行读写;
2 保护模式(protected mode):内存地址被虚拟化,某些真实的物理地址无法被访问;
作用:保护相关程序和数据;
2 Intel规定:
计算机刚启动时,它会给EIP一个偏移量,实际被执行的第一条指令位于0xFFFFFFF0,即存储地址中接近4G的位置上;
4G:0x开始的数字是16进制,F就是16,16^8=4294967296 byte,换算一下:
4294967296/1024/1024/1024=4G;
因为:末尾是0;
所以:距离4G的最高位16个字节的位置;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0632341/article/details/8177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