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 Network


本文主要是利用图片的形式,详细地介绍了经典的RNN、RNN几个重要变体,以及Seq2Seq模型、Attention机制。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初学者更好地入门。

一、从单层网络谈起

在学习RNN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最基本的单层网络,它的结构如图: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a9ac1b5e3f91086fd06e6173fed1580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a9ac1b5e3f91086fd06e6173fed1580_r.jpg">

输入是x,经过变换Wx+b和激活函数f得到输出y。相信大家对这个已经非常熟悉了。

二、经典的RNN结构(N vs N)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序列形的数据: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f8f8a8313867459d33e902fed97bd16_b.jpg" data-rawwidth="169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f8f8a8313867459d33e902fed97bd16_r.jpg">


如:

  • 自然语言处理问题。x1可以看做是第一个单词,x2可以看做是第二个单词,依次类推。
  • 语音处理。此时,x1、x2、x3……是每帧的声音信号。
  • 时间序列问题。例如每天的股票价格等等

序列形的数据就不太好用原始的神经网络处理了。为了建模序列问题,RNN引入了隐状态h(hidden state)的概念,h可以对序列形的数据提取特征,接着再转换为输出。先从h1的计算开始看: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5f8bc30bcc2d9eba7470810cb362850_b.jpg" data-rawwidth="2856" data-rawheight="11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5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5f8bc30bcc2d9eba7470810cb362850_r.jpg">

图示中记号的含义是:

  • 圆圈或方块表示的是向量。
  • 一个箭头就表示对该向量做一次变换。如上图中h0和x1分别有一个箭头连接,就表示对h0和x1各做了一次变换。

在很多论文中也会出现类似的记号,初学的时候很容易搞乱,但只要把握住以上两点,就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图示背后的含义。

h2的计算和h1类似。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时,每一步使用的参数U、W、b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步骤的参数都是共享的,这是RNN的重要特点,一定要牢记。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2791684 查看本文章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4d7ac80ca83165092579932920d0ffe_b.jpg" data-rawwidth="3320" data-rawheight="11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3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4d7ac80ca83165092579932920d0ffe_r.jpg">


依次计算剩下来的(使用相同的参数U、W、b):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c9759f8c642208a0f8514ccd0260b31_b.jpg" data-rawwidth="2310" data-rawheight="11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1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c9759f8c642208a0f8514ccd0260b31_r.jpg">

我们这里为了方便起见,只画出序列长度为4的情况,实际上,这个计算过程可以无限地持续下去。

我们目前的RNN还没有输出,得到输出值的方法就是直接通过h进行计算: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f3a921d0d5c1313afa58bd3ef53af48_b.jpg" data-rawwidth="2740" data-rawheight="18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f3a921d0d5c1313afa58bd3ef53af48_r.jpg">

正如之前所说,一个箭头就表示对对应的向量做一次类似于f(Wx+b)的变换,这里的这个箭头就表示对h1进行一次变换,得到输出y1。

剩下的输出类似进行(使用和y1同样的参数V和c):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29abbab0d5cc871db396f17e9c58631_b.jpg" data-rawwidth="2310" data-rawheight="18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1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29abbab0d5cc871db396f17e9c58631_r.jpg">

OK!大功告成!这就是最经典的RNN结构,我们像搭积木一样把它搭好了。它的输入是x1, x2, .....xn,输出为y1, y2, ...yn,也就是说,输入和输出序列必须要是等长的

由于这个限制的存在,经典RNN的适用范围比较小,但也有一些问题适合用经典的RNN结构建模,如:

  • 计算视频中每一帧的分类标签。因为要对每一帧进行计算,因此输入和输出序列等长。
  • 输入为字符,输出为下一个字符的概率。这就是著名的Char RNN(详细介绍请参考:The 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of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Char RNN可以用来生成文章,诗歌,甚至是代码,非常有意思)。

三、N VS 1

有的时候,我们要处理的问题输入是一个序列,输出是一个单独的值而不是序列,应该怎样建模呢?实际上,我们只在最后一个h上进行输出变换就可以了: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caa75392fe47801e605d5e8f2d3a100_b.jpg" data-rawwidth="2310" data-rawheight="17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caa75392fe47801e605d5e8f2d3a100_r.jpg">

这种结构通常用来处理序列分类问题。如输入一段文字判别它所属的类别,输入一个句子判断其情感倾向,输入一段视频并判断它的类别等等。

四、1 VS N

输入不是序列而输出为序列的情况怎么处理?我们可以只在序列开始进行输入计算: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7ebd6a82e32e81657682ffa0ba084ee_b.jpg" data-rawwidth="2300"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87ebd6a82e32e81657682ffa0ba084ee_r.jpg">

还有一种结构是把输入信息X作为每个阶段的输入: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e054c488bb3a9fbcdfad299b2294266_b.jpg" data-rawwidth="2310"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1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e054c488bb3a9fbcdfad299b2294266_r.jpg">

下图省略了一些X的圆圈,是一个等价表示: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6e626b6e99fb1d23c8a54536f7d28dc_b.jpg" data-rawwidth="2300" data-rawheight="19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6e626b6e99fb1d23c8a54536f7d28dc_r.jpg">

这种1 VS N的结构可以处理的问题有:

  • 从图像生成文字(image caption),此时输入的X就是图像的特征,而输出的y序列就是一段句子
  • 从类别生成语音或音乐等

五、N vs M

下面我们来介绍RNN最重要的一个变种:N vs M。这种结构又叫Encoder-Decoder模型,也可以称之为Seq2Seq模型。

原始的N vs N RNN要求序列等长,然而我们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序列都是不等长的,如机器翻译中,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句子往往并没有相同的长度。

为此,Encoder-Decoder结构先将输入数据编码成一个上下文向量c: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3aaa7754bb9992858a05bb9668631a9_b.jpg" data-rawwidth="3210" data-rawheight="20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1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3aaa7754bb9992858a05bb9668631a9_r.jpg">

得到c有多种方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Encoder的最后一个隐状态赋值给c,还可以对最后的隐状态做一个变换得到c,也可以对所有的隐状态做变换。

拿到c之后,就用另一个RNN网络对其进行解码,这部分RNN网络被称为Decoder。具体做法就是将c当做之前的初始状态h0输入到Decoder中: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7e8a977fc3d43bec8b05633dc52ff9f_b.jpg" data-rawwidth="4510" data-rawheight="18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1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7e8a977fc3d43bec8b05633dc52ff9f_r.jpg">


还有一种做法是将c当做每一步的输入: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0fbb46d897400a384873fc100c442db_b.jpg" data-rawwidth="4560" data-rawheight="25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0fbb46d897400a384873fc100c442db_r.jpg">

由于这种Encoder-Decoder结构不限制输入和输出的序列长度,因此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

  • 机器翻译。Encoder-Decoder的最经典应用,事实上这一结构就是在机器翻译领域最先提出的
  • 文本摘要。输入是一段文本序列,输出是这段文本序列的摘要序列。
  • 阅读理解。将输入的文章和问题分别编码,再对其进行解码得到问题的答案。
  • 语音识别。输入是语音信号序列,输出是文字序列。
  • …………

六、Attention机制

在Encoder-Decoder结构中,Encoder把所有的输入序列都编码成一个统一的语义特征c再解码,因此, c中必须包含原始序列中的所有信息,它的长度就成了限制模型性能的瓶颈。如机器翻译问题,当要翻译的句子较长时,一个c可能存不下那么多信息,就会造成翻译精度的下降。

Attention机制通过在每个时间输入不同的c来解决这个问题,下图是带有Attention机制的Decoder: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da16d429d33b0f2705e47af98e66579_b.jpg" data-rawwidth="183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3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da16d429d33b0f2705e47af98e66579_r.jpg">

每一个c会自动去选取与当前所要输出的y最合适的上下文信息。具体来说,我们用 a_{ij} 衡量Encoder中第i阶段的 h_i 和解码时第j阶段的相关性,最终Decoder中第j阶段的输入的上下文信息 c_j 就来自于所有 h_ia_{ij} 的加权和。

以机器翻译为例(将中文翻译成英文):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266bf48a1d77e7e4db607978574c9fc_b.jpg" data-rawwidth="5860" data-rawheight="22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266bf48a1d77e7e4db607978574c9fc_r.jpg">


输入的序列是“我爱中国”,因此,Encoder中的h1、h2、h3、h4就可以分别看做是“我”、“爱”、“中”、“国”所代表的信息。在翻译成英语时,第一个上下文c1应该和“我”这个字最相关,因此对应的 a_{11} 就比较大,而相应的 a_{12}a_{13}a_{14} 就比较小。c2应该和“爱”最相关,因此对应的 a_{22} 就比较大。最后的c3和h3、h4最相关,因此 a_{33}a_{34} 的值就比较大。

至此,关于Attention模型,我们就只剩最后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这些权重 a_{ij} 是怎么来的?

事实上, a_{ij} 同样是从模型中学出的,它实际和Encoder第i个阶段的隐状态、Decoder的第j-1阶段的隐状态有关。

同样还是拿上面的机器翻译举例, a_{1j} 的计算(此时箭头就表示对h'和 h_i 同时做变换):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561fa61321f31113043fb9711ee3263_b.jpg" data-rawwidth="2310" data-rawheight="18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1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561fa61321f31113043fb9711ee3263_r.jpg">


a_{2j} 的计算: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0473aa7b1c20d680abf8ca36d82c9e4_b.jpg" data-rawwidth="2320" data-rawheight="20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0473aa7b1c20d680abf8ca36d82c9e4_r.jpg">

a_{3j} 的计算: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7f7411c77901a7bd913e55884057a63_b.jpg" data-rawwidth="2340" data-rawheight="20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7f7411c77901a7bd913e55884057a63_r.jpg">

以上就是带有Attention的Encoder-Decoder模型计算的全过程。

七、总结

本文主要讲了N vs N,N vs 1、1 vs N、N vs M四种经典的RNN模型,以及如何使用Attention结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能有小伙伴发现没有LSTM的内容,其实是因为LSTM从外部看和RNN完全一样,因此上面的所有结构对LSTM都是通用的,想了解LSTM内部结构的可以参考这篇文章:Understanding LSTM Networks,写得非常好,推荐阅读。


转截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28054589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aiexu/article/details/75943303
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