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决策树和朴素贝叶斯算法对Adult数据集分类

基于决策树和朴素贝叶斯算法对Adult数据集分类

1、数据集介绍

机器学习算法需要作用于数据,数据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机器学习算法是否适用,同时,数据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决定算法表现的好坏。这篇博客选择在Adult数据集上进行实验。

Adult数据集

该数据从美国1994年人口普查数据库中抽取而来,因此也称作“人口普查收入”数据集,共包含48842条记录,年收入大于50k$的占比23.93%,年收入小于50k$的占比76.07%,数据集已经划分为训练数据32561条和测试数据16281条。该数据集类变量为年收入是否超过50k$,属性变量包括年龄、工种、学历、职业等14类重要信息,其中有8类属于类别离散型变量,另外6类属于数值连续型变量。该数据集是一个分类数据集,用来预测年收入是否超过50k$

数据集特征: 多变量 记录数: 48842 领域: 社会
属性特征: 类别型、整数型 属性数目: 14 捐赠日期: 1996-05-01
相关应用: 分类 缺失值? 网站点击数: 1059012

14个属性变量具体介绍如下:

属性名 类型 含义
age continuous 年龄
workclass discrete 工作类别
fnlwgt continuous 序号
education discrete 受教育程度
education-num continuous 受教育时间
marital-status discrete 婚姻状况
occupation discrete 职业
relationship discrete 社会角色
race discrete 种族
sex discrete 性别
capital-gain continuous 资本收益
capital-loss continuous 资本支出
hours-per-week continuous 每周工作时间
native-country discrete 国籍

训练集中属性age的最小值为17,最大值为90,平均年龄为38.6,具体分布直方图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训练集中属性education-num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16,平均值为10,将其划分为“<5”、“5-10”和“>10”三个区间,分布饼图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训练集中属性hours-per-week取值虽然分布在1到99之间,但基本集中在40附近,具体分布直方图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8个离散型属性变量中,workclass有“Private”等8个取值;education有“Bachelors”等16个取值;marital-status有“Married-civ-spouse”等7个取值;occupation有“Tech-support”等14个取值;relationship有“Wife”等6个取值;race有“White”等5个取值;sex取“Female”和“Male”;native-country有“United-States”等41个取值。
因为adult数据集是一个分类数据集,并且属性变量的取值既有连续型又有离散型,因此本实验决定采用决策树和贝叶斯算法。决策树算法计算比较简单,解释性强,比较适合处理有缺失属性值的数据样本。贝叶斯算法源于古典数学理论,有着坚实的数学基础,分类效率稳定,同样算法比较简单,对缺失数据不太敏感。

2、实验方案

2.1、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算法和人类在进行决策时的处理机制类似,依据对一系列属性取值的判定得出最终决策。决策树是一棵树结构,其每个非叶子节点表示一个特征属性上的测试,每个分支表示这个特征属性在某个值域上的输出,而每个叶子节点对应于最终决策结果。使用决策树进行决策的过程就是从根节点开始,测试待分类项中相应的特征属性,并按照其值选择输出分支,直到到达叶子节点,将叶子节点对应的类别作为决策结果。
决策树学习的目的是产生一棵泛化性能强,即处理未见示例能力强的决策树。其基本流程遵循“分而治之”的策略,算法伪代码如下图所示:

输入:训练集D={(x_1,y_1),(x_2,y_2),⋯,(x_m,y_m)};
     属性集A={a_1,a_2,⋯,a_d}.
过程:函数TreeGenerate(D,A)
1: 生成节点node
2: if  D中样本全属于同一类别C then
3:    将node标记为C类叶节点;return
4: end if
5: if  A=∅ or D中样本在A上取值相同 then
6:    将node标记为叶节点,其类别标记为D中样本数最多的类;return
7: end if
8:A中选择最优 划分属性a_*;
9: for a_*的每一个取值a_*^v do
10:    为node生成一个分支;令D_v表示D中在a_*上取值为a_*^v的样本子集;
11:    if D_v=∅ then
12:       将分支节点标记为叶节点,其类别标记为D中样本最多的类;return
13:    else
14:TreeGenerate(D_v,A\{a_*})为分支节点
15:    end if
16: end for
输出:以node为根节点的一棵决策树

上述算法最关键的是第8行,即如何选择最优划分,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一般而言,随着划分的不断进行,决策树每个分支包含的样本会越来越属于同一类,即节点的“纯度”越来越高。但是为了得到一棵泛化性能强的决策树,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越是小型的决策树越优于大型的决策树,我们希望最终得到的决策树规模越小越好。因此我们选择划分后能够将样本“纯度提升”最大的那个属性作为最优划分。
为了度量样本“纯度提升”,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概念。

2.1.1、信息熵

信息熵是信息论之父香浓从热力学概念“熵”中借鉴过来的,在热力学中熵表示分子的混乱程度,香浓用信息熵来描述信息的不确定度。信息熵的计算公式定义如下:

(1) E n t ( D ) = k = 1 | y | p k l o g 2 p k

其中, p k 代表样本集合D中第k类样本所占的比例,|y|为样本集合D的类别数目。Ent(D)越小,则信息的不确定性越小,信息的纯度越高。

2.1.2、信息增益

当我们选择一个属性进行划分后,信息的纯度将增加,信息的不确定性将随之减少。我们用信息增益来度量样本纯度的提升。假设离散属性a有V个可能的取值 { a 1 , a 2 , , a V } ,若使用a来对样本集D进行划分,则会产生V个分支节点,其中第v个分支节点包含了D中所有在属性a上取值为 a v 的样本,记为 D v 。因此我们可以将信息增益的公式记为如下:

(2) G a i n ( D , a ) = E n t ( D ) v = 1 V | D v | | D | E n t ( D v )

因此,信息增益越大,则意味着使用属性a进行划分获得的“纯度提升”越大。著名的ID3决策树算法就是以信息增益为准则来选择划分属性。

2.1.3、连续值处理

由于连续属性的可取值数目不再有限,因此,不能直接根据连续属性的可取值来对节点进行划分。此时,需要对连续属性离散化,最简单的策略是采用二分法将连续属性值一分为二。在本实验中,通过对连续数据的取值观察,最终确定将age、education-num、captional-gain、captional-loss和hours-per-week划分为10、8、12、12、12个区间。

2.2、朴素贝叶斯算法

贝叶斯分类是一类分类算法的总称,这类算法以贝叶斯定理为基础,故统称贝叶斯分类。贝叶斯分类与常用的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等判别型分类器不同,贝叶斯分类属于生成型模型,生成型模型最大的特点是先对联合概率分布 p ( x , c ) 建模,然后再由此获得 p ( c | x ) 。根据条件概率公式有:

(3) p ( c | x ) = p ( x , c ) p ( x )

基于贝叶斯定理,p(c|x)可写为:

(4) p ( c | x ) = p ( c ) p ( x | c ) p ( x )

其中, p ( c ) 是类先验概率; p ( x | c ) 是样本x相对于类标记c的类条件概率; p ( x ) 是用于归一化的“证据”因子。对于给定的x,“证据”因子 p ( x ) 与类标记无关,因此估计 p ( c x ) 的问题转化为如何基于训练数集D来估计类先验概率p(c)和类条件概率 p ( x | c )
类先验概率 p ( c ) 表达了样本空间中各类样本所占的比例,根据大数定律,当训练集包含充足的独立同分布样本时, p ( c ) 可以通过各类样本出现的频率进行估计。但是对类条件概率 p ( x | c ) 来说,由于它涉及关于x的所有属性的联合概率,直接根据样本出现的频率来估计将会遇到严重困难。即使是每个属性取值均为二值,d个属性构成的样本空间也将达到 2 d ,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训练数据样本数m。一方面,依靠计算机扫面统计将变得几乎不太可能;另一方面,由于数据稀疏性,很多样本取值在训练集中根本没有出现,直接使用频率估计概率显然不可行。常用的策略是先假定类条件概率服从某种形式的概率分布,再基于训练样本对概率分布的参数进行估计。
朴素贝叶斯分类是贝叶斯分类中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广泛用于新闻分类、病人分类等任务中。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朴素”体现在:假设所有属性相互独立。基于属性条件独立性假设,上式(4)可重写为:

(5) p ( c | x ) = p ( c ) p ( x | c ) p ( x ) = p ( c ) p ( x ) i = 1 d p ( x i | c )

其中d为属性数目,x_i为x在第i个属性上的取值。
朴素贝叶斯分类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2.2.1、连续值处理

同样对于取值为无限的连续型属性变量,在利用朴素贝叶斯算法进行分类时,也需要进行连续值平滑处理。在本实验中,将age、captional-gain、captional-loss和hours-per-week划分为10、3、3、20个区间。因为education-num和education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所以将其去除。另外,在本实验中,也对部分离散型属性进行了重新归类,将相似的取值归为一类,既减少了属性取值数,也提高了模型泛化能力。

2.2.2、平滑处理

因为训练样本的数量有限,在训练数据集中,可能出现某个属性的某个取值为零的情况,那么这个条件概率值为0,导致整个后验概率值为0,为了避免其他属性携带的信息被训练集中未出现的属性值“抹去”,在进行概率估计时通常要加上平滑项,常用拉普拉斯平滑,这时条件概率公式可以修正为:

(6) p ^ ( x i | c ) = | D c , x i | + 1 | D c | + N i

其中 N i 第i个属性可能的取值数。

3、实验结果及对比

本次实验中,采用决策树算法的准确率为80.37%,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准确率为81.93%。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决策树算法准确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没有进行剪枝操作,可能导致学习到的模型出现过拟合情况。同时,在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时,对数据进行了更加细致的预处理,减少了冗余的特征,归并了类似的特征取值等,这些都会提升朴素贝叶斯模型的准确率。
决策树算法和朴素贝叶斯算法是两类非常常用的分类算法,两者都非常容易理解,分类过程非常直观,且可解释性良好,模型训练也比较简单。因此广泛应用于医学、制造业、商业等诸多领域。

参考文献

周志华 机器学习
算法杂货铺——分类算法之朴素贝叶斯分类(Naive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ohaizx/article/details/79084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