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与人类的关系 踏入人工智能的世界

智慧化与自动化的差异可能就在于,机器与人类的关系有大幅进展。单纯的自动化机械虽然更密切的与人类生产活动结合,但人类与其关系可能还是与原始人手上拿的石斧没太大差别。然而自数字革命之后就不太一样了,个人计算机及网络开始渗入人类生活。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将可进一步赋予机械监视人类的能力,了解所有人的需求,以近似人类的方式与人类互动,尽管它仍停留在专家系统范畴,尚未踏进强人工智能的领域。


假如有国家不想发展AI 就如同不愿进行新的工业革命,不管是经济或军事,很可能会在国际竞争落后。在全球化的现代,厂商顶多像从前那样,其技术设备不再冠上以人工智能或机器人为名,或远走他乡,就可能规避这些反AI条款。

人工智能技术对国家竞争而言,原本就是个囚犯困局,不管AI到底会不会毁灭人类,都是各国不得不发展的技术,无可阻挡。就如同俄罗斯总统普丁所述,未来 AI技术的领导者将统治世界。所以如何减缓经济冲击,才是政策重点,越能适应快速产业转型的国家,就越能抢得先机,如看似荒谬,但中国国务院7月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已打算将 AI纳进中小学课程。

而经济冲击,若由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问题,在于进一步把旧有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差别模糊掉了,所以令人手足无措。旧有的自动化技术大部分仍遵循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线,但更亲民的人工智能却虎视眈眈望着原本属于服务业的地盘。尽管许多人认为机器人服务在某方面无法取代人类,但也不可讳言,的确有些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

不仅是司机或是门市店员,就像目前常在讨论的金融、医疗、法律等专业领域也是大有可为,毕竟其本质便是「专家」系统。这些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将会有革命性的改变,不亚于福特开始量产汽车,也不逊于因特网的诞生,因为它令人类开始疑惑,一旦连服务业都失守,那么该退往哪里去?

 

算法的另类极限

看起来似乎无解,毕竟尽管经济一直在进步,但自1935年以来,通常认为产业就只分为三级,农牧林渔、工业、服务,如今一、二级产业已很有可能被自动化技术所吞噬,甚至第三级也岌岌可危。可幸的是,一般人没注意到,后续又有人提出第四产业及第五产业的概念,人类似乎因此有了出路。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这只表示,用产业结构来看待人工智能的问题很难得到解答,毕竟人工智能技术目标就是为了发展出与人类无限近似的机器,自然也能无限的取代人类在经济上的位置,就算现在不行,未来总要面对这样的问题,这样的思考恐怕不会永远有答案。

但「机器」终究不会是人类,所以先不需要考虑太科幻的问题,拉近一点看,机器终究是工具,尽管能取代许多劳工的就业机会,但仍然需要人类去使用,去维护,去监视,从以前到现在也没什么改变。所以现今乐观主义者,通常认为AI也将诞生许多相关行业,失业问题不足为惧。

当然若不深入探讨旧人口结构对应新劳动市场造成的种种影响、劳工转型所需要累积的社会资本,及其引发的国家间竞争,甚至是资本家力量将越来越大的问题,那么总归来讲这些常见的说法应该还是对的。没错,短短的几千字其实根本讲不完人工智能引发的影响及应对,不过仍有一个极限,是从工业革命及AI发展历史中就有的,那就是「成本」。

 文章出自:sbf888胜博发完全娱乐 http://www.feburman.com/  


AI与基本薪资

成本是相对的,机器虽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但相对人类拥有更高成本的服务或工作其实也不可能消失。因为能取代不代表必须取代,例如根本没有必要发展自动化机器取代仅领取「基本薪资」的劳工。中国引进工业革命较晚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相对便宜的人力。性能上,人类脑力的通用性,使其可同时兼差多份工作,更是目前专家系统不具备的,现今零工经济的盛行已昭示了开端。

如果劳工连基本薪资都没有,势必将严重影响消费需求,进而引发生产过剩,那么又要那些自动化机械何用?在190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表示,任何阶层的民众若费尽心力得到的回报,仍不能维持生活所需,那是国家之恶,不仅令坏老板驱逐好老板,也让社会无法进步,并愈来愈恶化。

简而言之,当劳动力冗余时,人类就成为成本极低且效能极高的机器,并在其他要素,如空间及能源也相对稀缺的情况下,人力仍然非常具有商业价值,自然会去对抗AI技术的普及,遑论还有政治因素,这可能才是人类防御失业最后一条阵线。

当然若真的出现在各方面都超越人类的完美机器,那么经济问题就不再重要了,是时候回头看看科幻片,了解一下人类该如何对抗天网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ondy1989/article/details/7804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