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网络架构(nova-network/neutron)

openstack网络体系中,网络技术没有创新,但用到的技术点非常庞杂,包括bridge、vlan、gre、vxlan、ovs、openflow、sdn、iptables等,当然这里不会做具体技术介绍,概述技术,主要将其与openstack的结合点做详细分析。

nova-network网络架构

在nova-network中,其网络模型包括flat、dhcp flat、vlan,用到的技术主要有bridge、vlan,

dhcp flat多网络节点架构

优点:结构简单,稳定

缺点:所有租户都在一个水平面上,租户之间没有隔离,由于所有租户都在一个子网内,当大规模部署后,其广播风暴将会是不小的负面因素,至于这种模型其vm的上限,笔者还没有条件测试。

vlan架构

  • 为租户创建独占的bridge
  • 创建vlan接口vlan100,依据802.1q协议打vlanid
  • Dnsmasq监听网桥网关,负责fixedip的分配
  • switch port设定为chunk mode
  • eth0负责vm之间的数据通信,eth1负责外网访问

优点:租户有隔离

缺点:需要物理交换机chunk口的支持,实际部署时比较复杂,vlan id个数为4094个,也就是最多4094个子网租户,不适用于公有云。

结论

相比于neutron网络,虽说没有neutron那么多的功能插件,仅有bridge,但是其稳定性已得到大多数用户的验证,对于小规模的私有云(1千台虚机的规模),nova-network是可以考虑的,目前线上部署的环境也是nova-network。

参考资料:

https://www.mirantis.com/blog/openstack-networking-flatmanager-and-flatdhcpmanager/

https://www.mirantis.com/blog/vlanmanager-network-flow-analysis/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780719 查看本文章

https://www.mirantis.com/blog/openstack-networking-vlanmanager/

http://blog.csdn.net/hilyoo/article/details/7721401

http://blog.csdn.net/beginning1126/article/details/39371757

neutron网络架构

neutron网络体系相比于nova-network要复杂的多,用到的技术点也非常庞杂,在介绍网络架构之前,有必要概述下gre、vxlan、ovs、openflow、sdn技术点。

上面阐述过,vlan技术存在vlan id个数限制4094,公有云租户肯定不止4094,二层技术,只能部署在一个局域网内,无法实现跨机房部署。为了突破这俩个限制,增加了gre和vxlan隧道技术。

GRE:

跨机房部署:3层隧道技术,在原来小网ip头前面加入大网ip头和gre头,大网ip头里面的ip是公网ip;

segment id:而gre头里面最重要的字段应该是4字节key值(segment id),充当了vlan技术里面的vlan id,隔离租户的作用,由于是4个字节,已经不受4094 vlan id限制。下图是gre典型应用vpn。

当然gre也有其缺点,

  1. gre是点对点技术,每两个点之间都需要有一个隧道,对于4层的端口资源是一种浪费;
  2. 增加ip头,势必减少vm的mtu值,同样大小的数据,需要更多的ip包来传,传输效率有影响。

VXLAN:

针对vlan和gre的第一个缺点,业界提出了vxlan技术,下图分别是vxlan头结构和通信流程。

  1. 24bit的VNID:vxlan技术在原有mac帧基础上增加了新的mac头、ip头、vxlan header,在vxlan header中,VNID相当于vlan id,24bit,16M的大小,远大于4094.
  2. 大二层网络,实现跨机房部署:在通信两端增加了VTEP设备,可以硬件设备,也可以软件实现,当然在neutron网络中,其是由软件实现的。该设备记录vlan id、vm mac、vtep ip的对应关系,这个关系是由vm发起arp请求获取到的。在vxlan网络中有个组播地址,所有vtep设备都需要加入该组播地址,vtep将arp的广播请求增加组播ip头转变为组播请求,一旦一个vm发起arp请求,所有vtep都能收到,vtep在将组播ip头去掉,将原始广播包发给vm,这样不同vm之间将建立起arp表。vxlan网络为所有vm建立一个大2层网络。
  3. 能让遗留子网不改变 IP 地址的情况下无缝的迁移到云上来;也可以让虚机跨数据中心进行迁移(以前顶多只能在同一个 VLAN 里迁移)
  4. 关于跨机房vxlan互通:前述通过组播消息实现arp的传输,但是在广域网上,组播包传输是受限制的,目前业界通常的解决方案是通过SDN controller,SDN controller兼做arp代理,并获取vm内层mac和外层VTEP ip对应关系,不同controller之间交换这些信息。

结论:

  1. gre解决了vlan id个数限制和跨机房互通问题;
  2. vxlan解决了vlan id个数限制和跨机房互通问题,同时解决了gre点对点隧道个数过多问题,同时实现了大2层网络,可用于vm在机房之间的的无缝迁移。

参考资料:

http://blog.csdn.net/freezgw1985/article/details/16354897

http://www.cisco.com/c/en/us/products/collateral/switches/nexus-9000-series-switches/white-paper-c11-729383.html

openflow

openflow主要分为controller和flow table,并且其通信遵循openflow协议。增加了controller点,openflow switch仅仅根据flow table设定好的规则对数据做路由或丢弃等操作,而整个系统的大脑部分在controller,所有flow table的路由规则、处理方法都是从controller得到。

Openflow的优点:

  1. 控制逻辑和物理交换网络相分离;
  2. 物理网络分割成相互独立的逻辑网络

Openflow问题:

  1. 和现有物理网络相冲突,很难实际应用

实验室截取的流表实例:

参考资料: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cloud/library/1303_silei_openflow/

http://mytrix.me/2014/04/dive-into-openstack-neutron-on-compute-node/

http://www.kankanews.com/ICkengine/archives/101651.shtml

OVS:

相比于Linux bridge,ovs有以下好处

  1. Qos配置,可以为每台vm配置不同的速度和带宽
  2. 流量监控
  3. 数据包分析
  4. 将openflow引入到ovs中,实现控制逻辑和物理交换网络分离。

参考资料:

http://blog.csdn.net/canxinghen/article/details/39344797

http://bengo.blog.51cto.com/4504843/791213                    

http://www.cloudstack-china.org/2013/09/2484.html

到此为止,关于gre、vxlan、openflow、ovs基本情况基本介绍完了,下面将是应用这些技术介绍neutron网络架构体系。

neutron体系结构组成

  1. Neutron Server: 这 一部分包含守护进程neutron-server和各种插件neutron-*-plugin,它们既可以安装在控制节点也可以安装在网络节点。 neutron-server提供API接口,并把对API的调用请求传给已经配置好的插件进行后续处理。插件需要访问数据库来维护各种配置数据和对应关系,例如路由器、网络、子网、端口、浮动IP、安全组等等。

  2. 插件代理(Plugin Agent):虚拟网络上的数据包的处理则是由这些插件代理来完成的。名字为neutron-*-agent。在每个计算节点和网络节点上运行。一般来说你选择了什么插件,就需要选择相应的代理。代理与Neutron Server及其插件的交互就通过消息队列来支持。

  3. DHCP代理(DHCP Agent): 名字为neutron-dhcp-agent,为各个租户网络提供DHCP服务,部署在网络节点上,各个插件也是使用这一个代理。

  4. 3层代理 (L3 Agent): 名字为neutron-l3-agent, 为客户机访问外部网络提供3层转发服务。也部署在网络节点上。

Control node:neutronserver(api/neutron-*-plugin)

Network node:neutron-*-plugin-agent/l3-agent/dhcp-agent

Computer node:neutron-*-plugin-agent

在neutron体系中,应用最多的两个插件就是Linux bridge和ovs,笔者在实验室分别搭建过Linux bridge+vxlan和ovs+vxlan。下面分别是从官网上截取的网络结构图,官网给出的是vlan的情况,其实和vxlan区别不大。

ovs+vxlan computer node and network node

网络架构图

是不是看到这2张图就有些晕了,这么多个bridge、tap设备都是做什么用的,理解这些设备其实并不难,redhat有篇文章写的非常详细,大家看看就非常明白了,https://openstack.redhat.com/Networking_in_too_much_detail,官方给出的图是vlan拓扑,其实只要将图中的vlan device改成vxlan device就可以,不妨碍表述结构。

在ovs结构中,如果网络拓扑是vxlan或gre,则有两个bridge,分别是br-int和br-tun(上图由于是vlan环境,没有br-tun,而是br-eth1),br-int叫集成网桥,用于连接起上方的各个设备(包括vm、dhcp-agent、l3-agent),br-tun叫隧道网桥,隧道既可以是gre,也可以是vxlan,br-tun负责在原始报文中加入gre或vxlan报文头。相当于软件实现了vtep设备(对于vxlan而言),

flow table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network node br-tun中的flow table,如下图所示,对于flow table的各个表项大家可以参考文章http://mytrix.me/2014/04/dive-into-openstack-neutron-on-compute-node/,这里不做过多阐述。

作者实验室搭建了1个network node和2个computer node,port 1对应网络节点的br-int,port 2、3对应2个computer node,可以看出,当由computer node来的数据包(port 2、3),改完vlan标签之后,要先通过自学习的过程(对应table 10),然后输出给port 1,学习的结果就是table 20,table 20将vlan id和目标vm的mac地址作为匹配项,匹配上之后。输出给port 2、3。

通信流程

同一租户不同host vm fixed ip通信流程如下图所示,如果通过fixed ip通信,不需要经过network node,通过br-tun加上vxlan标签则可以实现不同host上的vm通信。

不同租户不同host vm floating ip通信流程如下图所示,如果是通过floating ip进行通信,需要经过network node做dnat、snat、路由,为什么要通过network node呢?原因是目标ip地址是floating ip,和vm2 fixed ip不在一个网段,所以其对ip包的处理需要将包传递给租户2的默认网关mac4/ip4,传给给默认网关后需要做dnat转换,然后路由给租户1的默认网关mac3/ip3,再做snat转换,最后将包传递给vm1,注意包传递过程中,其内外层mac地址和ip地址的转换。

Linux bridge + vxlan computer node and network node

有了ovs的基础,理解bridge的结构就简单多了,但是作者在用rdo搭建bridge + vxlan的环境时,遇到很多问题:

  1. rdo安装linuxbridge,需修改neutron_350.py create_l3_manifests函数;

  2. 配置Linuxbridge + vxlan环境,computer node network node,其linuxbridge_conf.ini配置项enable_vxlan、vxlan_group、local_ip一定要加以配置,否则bridge、vxlan设备则不能正确创建,虚拟机也无法创建;
  3. 对于Linuxbridge + vxlan环境,network node需要2块网卡,一个内网、一个外网,一个用于dhcp,一个用于floating ip外网访问,这个是必须的,否则二者功能只能取其一,但是在搭建ovs环境时,却没有这个问题,很奇怪;
  4. network node需要手工创建一个br-ex,用于外网访问;
  5. 最诡异的是,环境搭建完成初始状态,network node上,各tap设备绑定的bridge全是错误的,需要手动修改;
  6. 需要修改vm mtu值,否则vm之间通信效率非常差。

组网方式

典型的组网方式包括nova-network的dhcpflat、vlan,neutron的bridge + vlan、bridge + vxlan、ovs + vlan、ovs + vxlan,其选择上可以从3个维度来看,nova-network和neutron的选择、网络拓扑flat、vlan、gre、vxlan的选择、插件Linux bridge和ovs的选择。

nova-network和neutron的选择:

  1. nova-network:稳定,结构简单,但目前仅支持linux bridge一种插件;
  2. neutron:可以支持bridge、ovs等众多插件,并且通过ml2技术可以实现众多插件混合使用,引入openflow等sdn技术,是控制逻辑和物理网络相隔离。但neutron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稳定性(例如创建过多的vm,host会无故重启,neutron服务会无故down掉,floating ip无法正常释放等,这些问题目前都在查找原因,尚未解决),而且iec house版本不支持network muti-host部署(据说juno版本支持,接下来搭建个环境研究一下)

结论:未来的openstack,neutron组件会是其趋势,nova-network会渐渐被替换掉,但是在未解决其稳定性和network node ha问题之前还不适用于线上环境。

网络拓扑flat、vlan、gre、vxlan的选择:

  1. flat: 模式简单,但有广播风暴的风险,不适于大规模部署(一千台vm?);
  2. vlan:可以隔离广播风暴,但需要配置物理交换机chunk口;
  3. gre:可以隔离广播风暴,不需要交换机配置chunk口, 解决了vlan id个数限制,3层隧道技术可以实现跨机房部署。但gre是点对点技术,每两个点之间都需要有一个隧道,对于4层的端口资源是一种浪费;
  4. vxlan:可以隔离广播风暴,不需要交换机配置chunk口, 解决了vlan id个数限制,解决了gre点对点隧道个数过多问题,实现了大2层网络,可用于vm在机房之间的的无缝迁移,便于跨机房部署。唯一的缺点就是vxlan增加了ip头部大小,需要降低vm的mtu值,传输效率上会略有下降。

结论:如果不需要通过大二层网络实现跨机房部署,可以选择vlan,如果涉及到跨机房部署,需要大二层的通信方式,选择vxlan。

Linux bridge和ovs的选择:

这两种插件是目前业界使用最多的,非官方统计(摘自http://wenku.it168.com/d_001350820.shtml) 二者在众多插件使用份额是,Linux bridge31%、ovs 39%

  1. Linux bridge:历史悠久,稳定性值得信赖,但是当vm个数过多,二层交换出现问题时,目前没有特别好的定位手段。
  2. ovs:可以针对每个vm做流量限制、流量监控、数据包分析,同时可以引入openflow,引入sdn controller,使控制逻辑和物理交换相分离,并且sdn controller可以实现vxlan的跨机房大二层通信,但是业界普遍认为其性能是个大问题。

实验室测试结果:

不同host上的两个vm,通过ping测试响应时间,如下表所示

 组网

 fixed ip

 floating ip

 备注

 Linux bridge + vxlan

 1.124ms

 1.509ms

 

 ovs + vxlan

 1.179ms

 1.898ms

 

 关闭安全组 ovs + vxlan

 1.073ms

   

在同一个host上的,2个vm互跑流量,如下表所示

组网

 吞吐量

 cpu占用情况

 备注

 Linux bridge + vxlan

 7.86 Gbits/sec

 23.7%us, 15.7%sy, 52.1%id, 8.5%si

 

 ovs + vxlan

 7.10 Gbits/sec

 23.1%us, 16.5%sy, 46.9%id, 13.5%si

 

 关闭安全组ovs + vxlan

 8.32 Gbits/sec

 28.7%us, 19.4%sy, 46.3%id, 5.6%si

 

测试结果说明:

1、cpu占用量记录的是瞬时值,上下会有大约5%的波动。

2、关于响应时间:ovs+ vxlan(关闭安全组)< Linux bridge + vxlan <  ovs +vxlan

3、关于吞吐量:ovs+ vxlan(关闭安全组)> Linux bridge + vxlan >  ovs +vxlan

4、在ovs组网中,需要为每个vm创建一个bridge(用于安全组的实现),所以关闭安全组,将vm直接桥接到ovs上,其吞吐量响应时间都会有所改善。

5、就本次结果来看,在不采用安全组的情况下,ovs性能要略好于Linux bridge

网上找的一篇测试报告(原文链接: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url=http%3A%2F%2Fwww.ustack.com%2Fwp-content%2Fuploads%2F2013%2F10%2FNeutron-performance-testing.pdf

结论:关于ovs的性能问题,还需要大量线上测试(这部分工作,作者正在做,希望尽快给出量化指标),所以在未确定ovs性能是否达到我们要求之前,建议使用Linux bridge。

官方推荐的组网方式:

通过查阅openstack官方文档,其更倾向于bridge+vlan和ovs+vlan

私有云和公有云的组网差异:

公有云其vm个数巨大,几十万、几百万的数量级,涉及跨机房部署,需要大二层通信机制。私有云其vm个数相对有限,几千、几万的数量级,可以在每个机房单独部署一套openstack环境,大二层通信的需求相对弱一些。


阅读更多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gzxbkk/p/924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