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宗教
  • 宗教(英语:Religion)是联系人与超自然神明或超验主义的文化体系,可分为多神论泛神论一神论无神论等多种体系,包括个人行为、传统仪式价值观念、世界观念、经典作品、朝拜圣地、道德规范或社会团体等形式。
  • 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声称与神话哲学相辅相成,宗教相当于人文社科中的一门包罗万象的“生存之”。
  • 宗教可能通过神圣历史、叙述(可能通过神圣经文保存)、符号意义和圣地,来记录生命、宇宙或其他事物的起源、并以此表达生命的意义。
  • 全世界大约有10000个不同宗教。



佛教
  • 起源于远古印度迦毘罗卫国(现在的尼泊尔)的太子悉达多·乔达摩(古译:瞿昙)(佛号释迦牟尼佛)。
  • 佛教的字意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指拜神佛的宗教,比起其他宗教教义佛教更像是一种哲理,这是由于最原始的佛教概念中,没有明确指出神明的定义甚至有些反对迷信,因而后世的佛教尽管有些神话故事与规范,始终带有一些不可知论的气息。
  • 释迦牟尼与五比丘在苦行林中修苦行6年,忍受饥饿痛苦。在一次苦行中昏倒了,巧遇牛奶女救祂一命并给祂牛奶喝。从此意识到苦行无法达到解脱,修行是应采取中道。转而前往菩提伽耶,坐于菩提树下。依南传大藏经记载,释迦牟尼入四种禅,得三明,现观四谛与十二缘起而成无上正等正觉。北传佛教说,释迦牟尼发愿不成正觉,永不起身。直到了第七日中的第七夜,天正晓明,瞻望明星而悟道。悟得三明与四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为佛陀。
  • 从孔雀王朝开始,佛教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分成两大系统:
    • 向北方流传的,经过中亚传到中国汉地、西藏蒙古,再传到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属于北传佛教
      • 北传佛教(又称大乘佛教)经喀什米尔到达新疆,早在1世纪的东汉时佛教就传入中国,后又传入古朝鲜、日本。
        • 汉传佛教,指以汉字记载经典或汉字文化圈的佛教,与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形成世界上现存的三大佛教传统。汉传佛教主要流传于中国朝鲜半岛台湾日本越南等地。
          • 汉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
          • 汉传佛教的宗派以显宗为多,与藏传佛教之显密并重不同。
          • 汉传佛教和其他各系佛教最大的差别主要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素食、戒疤,南传佛教不认同“南无阿弥陀佛”之用语,素食和戒疤也是汉传佛教独有,并非印度佛教的戒律。
      • 北传佛教于8世纪正式传入印度北邻的西藏。至此,北传佛教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支。
        •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藏区佛教分支,属北传佛教,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传承为其主要特色。
          • 藏传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尼泊尔唐朝文成公主汉地传入藏区。在赤松德赞时期古印度佛教僧侣寂护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及随瑜伽行自续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时,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内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础。
          •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
          • 教理上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修习上先显教传授后密教传授,因此藏传佛教是显密并重,显密双修。
          • 汉语中,西藏密宗通称“藏密”。西藏密宗“无上瑜伽密”认为众生所有淫、怒、痴等情绪,若运用得当,都可被证悟者运用以教导众生,成为达到真实的“方便法门”,“无上瑜伽密续”中详述双身法,重点是认识欲:贪、嗔、痴的本质,主张在欲望当中能脱离欲乐,才是真了脱生死。经续里说,修行人闭上眼睛时,树上的果子会落下来;睁开时,果子又会重长上去,具备这样的定力时才可以双修。这种修法具有高难度和危险性,出家人依戒律不可以修男女双修/双运/双身法,在家人很少能真正接受到并且修双运,在台湾有多宗骗子假借密宗之名骗财骗色的事件。“无上瑜伽密续”视男女双修法为无上密法之一。
        • 日本佛教飞鸟时代(中国隋唐时期)传入,并于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开始发展,为汉传佛教的一支,以大乘佛教为主流。
          • 约9千6百万日本人自称是佛教的实践者或信徒。
          • 中国已经消失的佛教宗派如真言宗三论宗等,在日本反而传承至今而没有断代。
    • 向南方流传的,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属于南传佛教
      • 南传佛教(又称为上座部佛教,以前叫小乘佛教,不过有轻蔑之意)经由锡兰传播到东南亚一带,主要影响东南亚的印度支那等地,现今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还有一些古印度传承残存在孟加拉吉大港山区(以及尼泊尔印度米佐拉姆邦藏南地区泰人聚居区),与大乘佛教并列为现存佛教最基本的两大派别。
      • 南传佛教比较固守释迦牟尼佛的言传身教。佛陀出现于世间的目的乃是为了令众生解脱痛苦、止息轮回、导向寂止——涅槃。对待戒律恪守如下基本原则:
        • 凡是尚未制定者不应再制;
        • 凡是已经制定者不应废除;
        • 佛陀如何制定,即应如何受持遵行。
      • 上座部佛教以解脱道为主流,但是在上座部的典籍中也记载有菩萨道的修行方法,称为“大菩提乘”,而且自古至今皆不乏其实践者。
  • 佛教的基本教义从解脱苦难为出发点,有解脱道和菩萨道为两大教法。
    • 解脱道依据四圣谛、十二缘起为核心,要求僧侣信徒遵守五戒等戒,修十善、四无量心,并教导以禅观三界皆是无常、不安稳,断除对三界的所有执着,脱离三界轮回,证悟无漏的四果阿罗汉。南传佛教以解脱道为主。
    • 菩萨道是指为了度化众生、趣向佛道,促使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生世世为法眷属相互增益,地地增上。在三大阿僧祇劫中,广行六度万行,入地后行十度波罗蜜。行菩萨道是以利乐众生为首要之务,但在利他中又得自利。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永不舍弃任何一位众生,以求众生皆能圆成佛道。北传佛教以菩萨道为主。
  • 佛教认为一切未解脱的有情众生都在天界、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这六道里生死流转,因为贪嗔痴三毒不断所以无有止境。
  • 三法印
    • 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于灭;
    • 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所谓我的存在只是相对的生理和心理幻象。
    • 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
  • 四圣谛
    • 苦谛:佛教认为人生在世,谁也免不了生老病死。这些苦难不会因为人死亡结束,因为人死之后不是彻底消失,仍然会轮回不息,不论在地狱、人间还是天堂,苦总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佛教还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变化不定的,这叫做无常。对众生来说,因为于无常败坏法起贪著,则将造成身心的炽燃大苦,因此说无常故苦。
    • 集谛:集谛是讲苦产生的原因。佛教认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有情众生之所以会受苦,在于因无明而于六根触受起爱执,而导致后有生死的纯大苦聚集。
    • 灭谛:佛教认为只要是轮回,就无法避免会受苦。有情众生要想从苦中真正的、彻底的解脱出来,只有脱离轮回这一个办法。
    • 道谛:为了脱离轮回,必须进行修行。佛陀给出的方法主要为戒、定、慧三学。依八正道,便可以达到涅槃,永远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证得阿罗汉果。
  • 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
    • 不杀生: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佛说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佛所说的众生,不单是指人,而是胎卵湿化,四生之属皆包括在内。因此杀生戒不单是不伤害人的性命,进而亦不得伤害畜生虫蚁的性命。不但戒直接的杀害,并戒杀因杀缘;如渔猎者为直接杀害,而贩卖猎具鱼网者亦为间接的助杀。
    • 不偷盗:社会上的偷盗,有直接、有间接,有有形、有无形,例如小偷窃取,强盗抢劫,是直接的盗,贪官污吏的贪污舞弊是间接的盗,勒索诈欺,抵赖债务,是有形的盗,假公济私,混水摸鱼是无形的盗。总之,不与而取,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物,都叫做盗。
    • 不邪淫:佛门四众弟子,有出家在家之分,出家者根本戒淫,在家者只是戒邪淫。所谓邪淫,是指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及非时、非处的交合。此外凡足以为邪淫因缘的如舞榭歌场亦禁止涉足。
    • 不妄语:未见言见,见言不见,虚伪夸张,藉辞掩饰,皆为妄语。妄语不但欺人,而且自欺。
    • 不饮酒:酒能乱性。人间许多罪恶,莫不以酒为媒介。
  • 居士戒,俗家弟子或信佛之人应该遵守的戒律。
    • 在家生活时遵守基本五戒。
    • 八关斋戒(一日一夜的出家生活)时,除五戒外(不邪淫提升为不淫),还有:过午不食、不坐高广大床、不打扮和享受歌舞。
    • 十善: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
  • 十戒,正式出家而守持的戒律,开始学习远离世俗生活,主要是让年少、初出家的僧众学习,沙弥及沙弥尼应该遵守。
    • 不杀戒
    • 不盗戒
    • 不淫戒
    • 不妄语戒
    • 不饮酒戒
    • 离高广大床戒
    • 离花戒
    • 离歌舞戒
    • 不蓄金银财宝戒
    • 离非时食戒
  • 具足戒,意译近圆,有亲近涅盘之义。也称近圆戒,出家者只有受过此戒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
    • 按照中国唐以后最盛行的《四分律》,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二者主要的戒条相同。
    • 最重的戒有四条,称"波罗夷罪",犯者被开除僧团("不共住"),有淫、盗、杀、妄(大妄语,妄称自己得道成圣)。
    • 其次为"僧残罪",犯者经过严格的在僧众面前忏悔的程序,才能被保留在僧团,有十三条,有手淫、触摩女人身体、诬陷好人、破坏僧团等。
    • 此外还有很多情节较轻的戒条,以及有关日常修行和生活的规则、仪规等。



道教
  •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 道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学家神化了。
  • 直到汉朝中后期才有教团产生。张陵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师道,信奉老子太上老君
  •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国的宗教。
  • 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
  • “道”在不同的年代,显化为道教的最高神明。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灵宝天尊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为最高天神,最后,演变成三位一体的“一炁( [qì] 古同“气”)化三清”的神学理论。
  • 道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老,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听命于
  • 道教先人认为天地人中定数代表天庭玉皇大帝地狱和海中世界的概念,作为天庭的附属,也发展出了阎罗地府龙王水晶宫的一系列神仙官员,再加上地方神仙系列如四值功曹、山神城隍土地神灶君等,古代-制定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王母九天玄女等。道教信奉的神仙谱系极为繁杂。
  • 现今许多人引述《封神榜》里的神尊,此种神尊皆属于小说野史,与道教记载有很大差别,故多半属于灵山派,皆非正统道教神祇。
  • 道教戒律是一些约束道士思想言行的准则。根据规则的严紧程度,戒律可以分成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根据戒条的多少有“三戒”、“五戒”、“八戒”、“十戒”、“老君二十七戒”等。
    • “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 “八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得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不得涂脂抹粉”、“不得观听歌舞”。
  • 五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庞大复杂的道术前称方术、如以西方说法也就是所谓巫术)系统的最主要的分类,一般认为包括山()、五类。
  • 五术的基本构成,都是源自易经,易经涵盖时空,宇宙的万事万物,都阴阳相互对立又能相互转化,如冬去春来,夏去秋来,月升日落,老死少生等等。
  • 五术
    • 山。以培养完满人生的精神为主的占术,研究人的身心双方面的发展。因为多半在山中修业,所以称为“山”道亦称‘仙道’。
      • 养生:是利用“天丹、人丹、地丹”的方法,以造成强身健体的阶段。天丹法又叫“筑基法”;人丹法又叫“房中术”;地丹法又叫“食饵法”。以静坐呼吸实行的方法为“筑基法”;与异性交接而实行的方法为“房中术”;以膳食或汉方药物的方法为“食饵法”。
      • 食饵: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增进体能,治疗疾病的一种食疗方法。
      • 辟谷:是道士用来修身的一种方法,通常在辟谷期间,不吃用火烹制的食物,只喝水和吃一些天然的食物,如桑椹,黄精等。
      • 筑基:筑基是利用禅、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方法。
      • 玄典:玄典就是研读《老子》、《庄子》、《列子》之思想,进以清净自己的心段的精神而达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
      • 拳法:拳法就是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
      • 符咒:符咒就是掌握人心,避邪镇煞,以达保安心思给予人类心灵上的寄托与治疗。
      • 丹鼎:利用静座与呼吸法及食饵法的天地人三法,谋求身心双方面之化的方术。
      • 修密:借着意念(是统一精神的行法)或符咒法术,以增强身心的能力阶段。
    • 医。是以治疗疾病为主体的术法。
      • 方剂:是使用药剂治病的术法,又叫做汤药,以汉方独特之诊断法四诊,是据“实虚、热寒”等证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术。以求治疗人的疾病的治疗方剂,又应用易卦去整理药剂的处方。
      • 鍼灸:鍼灸就是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以鍼和灸来治病。以诊断法四诊,而决定证应六十四卦及十二支以鍼灸治病的医术。
      • 灵治:灵治就是利用掌握人的灵体气脤,因气行灵体不顺导至生病,用大自然来灵治的医术。如:“收惊”。另一种现代方术称为“催眠”。
    • 命。以人的“以生年月日时”为基本探求人之命运。
      • 紫微斗数:是运用“虚星与天干地支”的占术,由宋朝陈希夷仙人根据“河图”“洛书”所创的占术。斗数派别可分为两大主流:一是以《星系为主》;另一则以《四化为主》。《星系为主》以十四主星所组成六十星系,彼此互相干涉所产吉凶互应,经整理成《紫微星诀》为论理依据。《四化为主》以紫微星辰为经,飞星四化为纬,相互对待,互生体用,其论理依据《斗数秘仪》。
      • 子平八字推命术:八字推命是运用“天干与地支”八字五行生克刑冲推衍吉凶的占术。相传于战国鬼谷子用《前定命数》取其年干、时干为人论命,由唐朝李虚中整理《李虚中命书》以年为主为人推命,再经宋朝徐子平《渊海子平评注》改以日为人推命依据,后经明朝刘明温《滴天髓》加以阐微。以生年、月、日、时为基础,推出十干配合季节论其五行生克,占卜人之吉凶成败祸寿夭。
      • 星平会海:星平会海就是利用人之八字,以月亮、太阳为中心,来推人之命运的一种占术。
      • 果老星宗:是运用“实星、虚星与天干、地支”的占术,不但需要天文学的知识使用实星,同时也用到虚星,算法极为复杂,其论断先观主曜,次察身星,当以二十八宿为本,十一曜为用,尊莫尊乎日月,美莫美于官福,贵贱定格,贫富论财,贤愚识其高卑,寿夭究其元气,此先天之大要。
    • 卜。是以一种藉“事情发生的时间”、“占卜的时间”以及事情发生地点的“方位”,来推算事物的演变及判断处置方式的一种学问。
      • 占卜:包括断易及六壬神课。断易是以占得之六十四卦配合变爻加上日辰及月建来断占卜事物吉凶的一种方术;“六壬神课”是以占卜时间的十二支、占卜月的季节、占卜日的干支时辰及其衍生之“虚星”来断某种事物成败吉凶的一种方术。
      • 选吉:一般可用奇门遁甲:是以十天干及十二地支构成占术,以方位为生,来预测事物成败吉凶之一种方式。
      • 测局:一般可以太乙神数为之,来预测团体所为之事物吉凶成败。
    • 相。是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象的一种法术。
      • 印相:就是依使用目的来推算印章上,文字吉凶的一种学问。
      • 名相:就是一般所谓的‘姓名学’是依姓名的字、音、形、五行,来推算姓名的吉凶方术。
      • 人相:包括面相手相二种,面相是以面为中心,以十二地支及星球所构成之理论来推算吉凶。手相是以掌为中心,以十天干和星球间之关系理论来推算吉凶。
      • 宅相:宅相就是阳宅,是以十天干及十二地支之理论来推算房屋之吉凶。
      • 墓相:墓相就是阴宅,是以十天干,十二地支及易学之理论来推算墓向及位置之吉凶。(阳宅和阴宅两项合起来就是“风水学”)
  • 道教的理想世界有两种,一种是世俗的,一种是宗教的。
    • 世俗的理想世界是希望世界成为一个公平、和平的世界,没有灾祸、没有战争。
    • 宗教的理想世界则是“仙境”,道教追求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



亚伯拉罕诸教 ,指世界主要的三个有共同源头的 一神教 ── 基督教 (包括 天主教 基督新教 东正教 )、 伊斯兰教 犹太教 。如此所称,皆因这三个宗教均给予 圣经 旧约 中的 亚伯拉罕 (阿拉伯语译作 易卜拉欣 )崇高的地位,且均发源于 西亚 沙漠地区,来源于 闪米特 人的原始宗教。广义的沙漠宗教或闪米特宗教还包括当地或其族群中曾经存在的其他多神宗教,尽管现在通常直接用来指这三种一神教。
  • 共同的祖先
    • 据《圣经·旧约》记载,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是犹太人的先祖,犹太教认为圣经是上帝与“以色列子孙”的圣约。
    •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都认为亚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他们的祖先。他本人在基督徒、穆斯林中亦有很高地位。在基督教信仰中,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古兰经》中则称易卜拉辛为“众人的师表”。
  • 共同的圣地
    • 城中有对犹太人有重大意义的西墙
    • 基督徒相信耶稣亦是在圣地被钉十字架,是重要的朝圣地点之一。
    • 耶路撒冷则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穆斯林相信先知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就是圣地中出发。


基督教
  • 基督教(英语:Christianity)是一个信仰耶稣基督救世主一神论宗教。发源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以《圣经》为最高经典信徒称为基督徒,基督徒组成的团体则称为教会基督教会。由于部分教义源流自犹太教,因而被认为是亚伯拉罕诸教之一。其分为天主教正教会新教等三大宗派
  •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为相信三位一体的独一(汉语亦译为上帝或天主)创造了世界,并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由人来管理世界,后来人犯罪堕落,带来了死亡圣父派遣其耶稣降世为人,在其在世33年的最后,为世人的罪被钉死十字架上,在三天后从死里复活而后升天,并赐下圣灵与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赎价,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并在神内有永远的生命
  • “爱”是基督教信仰的道德观的最重要的一点,神对人最大的诫命是要爱神、爱人[11]。另外,基督教也强调认罪、悔改、饶恕、谦卑等等。
  • 十诫
    •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神,不可拜偶像
    • 不可滥用上帝之名
    • 安息日
    • 尊敬父母
    • 不可谋杀
    • 不可奸淫
    • 不可偷盗
    • 不可作假见证
    • 不可贪恋别人的妻子
    •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产
  • 基督教的基本经典是圣经,由《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两大部分构成,有四十余位执笔作者,前后写作时间跨越约1千6百年。
    • 《旧约圣经》源流自耶稣在世时代以前所写成的《希伯来圣经》,即犹太教的《塔纳赫》。全书记载了从耶和华创造天地到公元前5世纪为止以以色列人为核心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摩西五经,记载了神给以色列人的律法,另外还有历史书、智慧书、先知书等内容,原文以希伯来语亚兰语写成。
    • 《新约圣经》是耶稣升天以后由耶稣的门徒写成,内容有福音书(记载耶稣言行生平)、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启示录等27卷书,原文以希腊语和部分亚兰语在1世纪写成,从2世纪开始被编排成典。同时,犹太教并不承认新约,也不相信耶稣为神的独生子,也不是一个先知,而穆斯林则认为耶稣为一名先知,并不是神的独子。
  • 独一真神(“神”或译“上帝”、“天主”):宇宙间只有一位独一的至高神,是自有永有、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称为耶和华
  • 三位一体:神有圣父圣子圣灵(又译为圣神)三个位格,圣父是万有之源,圣子是耶稣基督,圣灵是神的灵。三者为同一本体、同一本质、同一属性,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是神,但只有一位神,而非三位神。亚他拿修信经对三位一体进行了比较得到公认的解释,但这仍然是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但相信三位一体被基督徒看作是最重要的一项教义。
  • 复活永生:耶稣基督将要再来,所有的人都要复活,接受最后的审判。信耶稣基督的人罪得赦免,得到永生,与神和好。罪不得赦免的最后会因罪而下地狱,与神永远隔绝。
  • 教派
    • 天主教是基督教教派中人数最多的教会,其以罗马主教(即教宗)为领袖,故又称罗马天主教、罗马天主教会、罗马公教会或罗马大公教会。
    • 新教,又称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属于天主教体系的宗派之统称。一些既不属于天主教,亦与欧洲宗教改革没有历史渊源的教会,例如独立教会,也被视为新教。新教的教义强调人唯独藉信心得救,并以《圣经》为信仰之唯一依据,亦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职分
      • 福音派恪守新教传统教义,重视《圣经》权威和学术研究,但不愿被人视为固执无知。福音派比基要派更愿听取不同方面的观点。
      • 自由派的“自由”一词意思是按照现代哲学现代科学来解释圣经,不将圣经视作绝对权威,故不受圣经本身的权威约束。
      • 基要派强调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以此为辨识基督徒身份的准则。
    • 东正教作为基督教支派拥有悠久传统。与天主教会不同,他们没有宗教改革的分裂,东正教会相信自己才是地上真正的“基督身体”。东正教认为,新教主张的惟靠圣经论是有谬误的。


伊斯兰教
  • 伊斯兰教旧称回教、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教导的一神论宗教
  • 《古兰经》被伊斯兰信徒(穆斯林)视为造物主阿拉命天使给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启示,圣训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录(由同伴们转述收集)。伊斯兰这一名称来自《古兰经》,源自闪语字根S-L-M,意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来自这个字根,意为“顺从者”。
  • 伊斯兰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
    • 清真言是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是用以宣誓的具体声明:“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时须右手伸出食指比1,代表“认主独一”;念“穆罕默德,是主使者。”时,食指收回握拳。 这是伊斯兰教其他宗教信条及仪式的基石。
    • :穆斯林每天必须礼拜五次,。每次礼拜都面向麦加克尔白进行。萨拉赫是必须履行的,但可视乎情况而弹性处理,如老人、病人、军人、旅宿者、孕妇、残障人士等,可以减免礼拜次数。
    • :伊斯兰教的斋戒要求穆斯林在赖买丹月(伊斯兰历的9月)的黎明至黄昏期间不吃不喝。穆斯林在赖买丹月须对真主怀着感恩及依靠之心,以弥补他们过去所犯的过失。对于一些会造成过度负担的人来说,斋戒不是必须的,也容许根据情况作弹性的处理,未能在赖买丹月恪守斋戒的人须尽快弥补。
    • 天课有“净化”的意思,是指财政上有能力的穆斯林把累积的财富拨出一部分捐献给贫困及有需要的人士。《古兰经》指明这些捐献仅给予“贫穷者、赤贫者、管理赈款者、心被团结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为主道工作者、途中穷困者”。这是一种宗教义务,不是自愿性质的善举,富人被认为是亏欠有需要者,因为他们的财富被视为是“真主托付的赠款”。
    • 朝觐是在伊斯兰历都尔黑哲月(伊斯兰历的12月)麦加进行的宗教活动。任何体格健全有能力的穆斯林在一生里至少须到麦加朝觐一次。当朝觐者进入麦加十公里范围内时,朝觐者必须穿着受戒服装。曾经去过朝觐的穆斯林被称为哈吉,在穆斯林世界里备受尊重。
  • 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实际触及生活及社会的每一个层面,由饮食金融战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 沙里亚法规(字面解作“前往温泉胜地的道路”)是由传统伊斯兰学术界所建立的伊斯兰法律,大部分的穆斯林都遵从沙里亚法规。
    • 穆斯林的饮食受到限制,禁止食用及饮用猪肉制品、血、腐肉。所有肉类都必须经由穆斯林、犹太人或基督徒以真主之名屠宰。穆斯林可以合法食用的食物被称为哈拉勒
    • 只要觉得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妻子,穆斯林男子可以拥有多达四位妻子。相反,穆斯林女子只可以有一名丈夫。
    • 为了收窄贫富悬殊,伊斯兰经济法学鼓励贸易,不鼓励囤积财富,并禁止计息贷款(高利贷在阿拉伯语里称为里巴)。
  • 教派
    • 逊尼派是伊斯兰教最大的教派,占穆斯林总数的75%-90%。他们强调穆斯林社团的历史传统,重视《古兰经》及圣训的宗教权威。
    •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第二大的宗派,占穆斯林总数的10-20%,他们自视为是穆斯林里的“精英”。虽然逊尼派认为哈里发是由社群选举产生,但什叶派却相信穆罕默德指定了他的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作为他的继承人,并认为只有阿里的一些后裔才能够成为伊玛目(穆斯林的领袖),因此他们认为阿里是第一位伊玛目,拒绝承认在阿里之前的三位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奥斯曼·本·阿凡欧麦尔·本·赫塔卜的合法性。一些什叶派教派对伊玛目的敬拜超出了传统伊斯兰教的界限,被称为极端派
    • 苏菲主义是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苏菲主义是伊斯兰教的神秘苦修方式,通过个人对真主的体验而寻求对真主的爱戴和认识。

犹太教
  • 犹太教是在公元前西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中产生的,是希伯来人的宗教、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
  • 犹太教是一神论的宗教,其主要经典是包括妥拉摩西五经)在内的塔纳赫(即希伯来圣经,基督教及天主教称为旧约圣经),以及包括口传律法(密西拿)、口传律法注释(革马拉)以及圣经注释(米德拉什)在内的塔木德
  • 犹太教是一种族教群体 ,包括生来就是犹太人,或是改信犹太教的人。
  •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伯来人的犹太原居地后,希伯来人也易名为犹太人并散落到希腊帝国各处,公元前3世纪,希腊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君主托勒密二世,召集70多位懂希腊语的犹太人,集中整理犹太教文献并译成希腊语,即目前基督教使用的希腊语圣经中的旧约全书部分,所谓七十士译本。后来犹太国被罗马帝国彻底摧毁,犹太教位于耶路撒冷圣殿被拆毁,只留下一段残破的西墙(俗称哭墙),犹太人散落到欧亚各地。
  • 传教犹太教不主动到外族人中传教,犹太教不愿意外族人皈依犹太教,但外族人坚持要皈依则要通过考验才接受。



印度教
  •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并包含许多不同的传统。
  • 印度教归类一种独有的知识或哲学观点,而不是刚性的,共同的一套信仰。包括了湿婆教毗湿奴派沙克达教及其他许多的印度教教派,以及以和社会规范为基础的法论,内容是广泛的日常道德。
  • 印度教是一套各自不同的知识或是价值观,而不是一套刚性,共同的信仰。
  • 传统上认为印度教包涵种姓制度,但近代有些研究认为种姓制度并非源自印度教,而是印度社会,因为印度教的教条中并没有种姓制度,而且印度的许多其他宗教也曾经或仍然有种姓制度。
  • 印度教信徒间目前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的地位最高,其余种姓的社会地位依次降低。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规和风俗习惯,一般不能互相通婚。除了这四个种姓以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圣雄甘地将贱民称为“哈里真”(意为神之子),印度独立后统称“达利特”(意为受压迫的人)。
  • 所有的等级又可以分成很多次等级(Jatis),因此一共有2000到3000个等级。尽管等级制度起源于印度教,但是其他宗教也接受并采纳了等级划分。甚至印度基督教中等级也很明显。如今很多印度基督教堂里低等级的成员必须坐在后排。
  • 尽管印度教徒并不会普遍地漠视女孩,但是时至今日,部分家庭中女孩子还是被看作包袱,因为结婚的时候,她们要带着嫁妆离开。如果家庭中有很多女孩子,那么大量的嫁妆将使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这些问题也同时导致了很高的堕胎率。很多现代的特别是城市中的印度教徒逐渐地愿意抚养女儿,因为女儿能在父母年老时照顾他们。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angatm/article/details/7811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