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题型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银行持股公司制:又称集团银行制,是指由某一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这些独立银行的业务和经营决策统属于股权公司控制。

3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资产的变现成本与资产变现的速度。

4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保证各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5存款保险制度: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

6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永久的股东权益(已发行并完全缴足的普通股和永久性非累积优先股)和公开储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普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增加值)。

7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非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普通呆账损失准备金,混合(债务/股票)资本工具,次级长期债务。

8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9风险加权资产:对银行的资产加以分类,根据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性质确定不同的风险系数,以这种风险系数为权重求得的资产。

风险加权资产=∑各类表内资产*相应风险权重+∑各类表外资产*转换系数*风险权重。

10巴塞尔协议:1988年西方12个国中央银行在瑞士巴塞尔达成的协议,规定参加国应以国际可比性及一致性为基础制定各自的对于银行资本的标准及规定。

11银行负债:银行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

12银行负债业务:负债是商业银行所承担的一种经济业务,银行必须用自己的资产或提供的劳务去偿付。负债业务也是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

13可用资金成本:也称资金转移价格,是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主部成本。计算公式为:可用资金成本=(利息成本+营业费用)/(存款额-法定准备金-必要超额准备金)

14边际存款成本:银行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经营成本。边际存款成本=(新增利息+新增营业成本)/新增存款资金。

15回购协议: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商达成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16现金资产: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以及在途资金。

17信用贷款:银行完全凭借借款人的良好信用而无需提供任何财产抵押或第三者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18抵押贷款:银行以抵押方式作担保而发放的贷款。抵押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

19保证贷款:贷款人按照《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本息时,按规定承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20质押贷款:以担保法中规定的质押方式发放的贷款称为质押贷款。

21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

22补偿余额:应银行要求,借款人保持在银行的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和低利率定期存款。

23隐含价格:是指贷款定价中的一些非货币性内容。银行在决定给客户贷款后,为了保证客户能偿还贷款,常常在贷款协议中加上一些附加性贷款。

24消费者贷款:是指消费者个人为对象,以个人消费为用途而发放的贷款。

25信用分析:是对债务人的道德品格、资本实力、还款能力、担保及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及相应的贷款条件。

26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利息,但存在一些可能会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27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28审贷分离:指将贷款的推销调查信用分析、贷款的评估审查发放、贷款的监督检查风险监测收回三个阶段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岗位来完成。

29三查制度: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

30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31利率互换:两笔债务以利率方式相互交换。

32货币互换:指互换双方在初期按固定汇率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本金,然后在预先约定的日期进行利息和本金的分期互换。

33金融期货: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日期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

34金融期权:是一种能够在合约到期日之前(或当天)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基础金融产品的权利。

35贷款承诺:银行将在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方约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的要求向其提供信贷服务,并收取一定得承诺佣金。

36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属银行的承诺业务。

37商业贷款理论:商业银行在分配资金时应着重考虑保持高度的流动性,这是因为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流动性很高的活期存款。由于存款决定是外在的,因此银行资金的运用只能是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

38资产转移理论:流动性要求仍然是商业银行需特别强调的,但银行在资金的运用中可持有具有可转换性的资产。流动性的强弱取决于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这类资产具有信誉好、期限短、流动性强的特点,从而保障了银行在需要流动性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金。最典型的可转换资产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和票据贴现。

39预期收入理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这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

40利率敏感性资金:银行那些在一定时限内到期的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

41利率敏感性缺口: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一个月或三个月,从分析那天开始算起)将要到期的或者重新确定利率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

42利率敏感性系数: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反映它们之间的比率关系。

43持续期缺口:持续期缺口Dgap=DA-uDL,,DA表示总资产平均期,DL表示总负债平均持续期,u表示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分隔比例。

44边际缺口:银行资产和负债变化值之间的差异。等于|资产到期|-|负债到期|。

45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取款需要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贷款需求或其他及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

46市场风险:是指由经济周期、利率、汇率等因素变动而导致银行价值遭到损失的风险,包括权益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商品风险等。

47信用风险:是债务人到期不能按约偿付贷款的可能性。

48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49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反映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分为存量报表和流量报表,为银行绩效评价提供必要信息。

50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总资产,反映银行运用其全部资金获取利润的能力。

51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资本总额,反映银行资本的获利程度。

二、思考题:简答4×8分。论述15~20分

1.商业银行组织形式遵循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①公平竞争、效率至上原则;②安全稳健原则;③规模适度原则

2.简述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

  1. 决策系统:包括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及董事会下设置的各种委员会。
  2. 执行系统:包括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及各业务、职能部门组成。
  3. 监督系统:包括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银行的稽核部门。
  4. 管理系统: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

3.什么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其实质是什么?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保证各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其实质:保护存款人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4.简述商业银行三性经营原则的主要内容。

①安全性:即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是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

银行要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机构,注重资产质量;提高自由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②流动性:商业银行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不受价值损失,迅速变现的能力)和负债的流动性(以比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取资金的能力)。

③盈利性:要求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比例要提高收入;降低成本,取得更多的资金;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提高银行员工劳动收入,节约管理费用开支;严格操作规程,完善监管机制,减少事故和差错。

④三性目标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微观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相一致的要求决定的。

在对资金来源和资产规模及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流动性进行全面预测和权衡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安全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利润;围绕流动性加强经营管理,增强资金实力,提高服务质量;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上实现最高的盈利,在既定的盈利水平上使银行承受最低的风险。

5.为什么要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监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保护储户利益;银行是信用货币的创造者。

内容:①银行业的准入;②银行资本的充足性;③银行的清偿能力;④银行业务活动范围;⑤贷款的集中度

6.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有哪些

①为创建新银行提供资金;    ②提供银行成长和扩张的基础资金;

③增强公众对银行信心;      ④是银行抵御风险的最后防线(质量管理;资产形式和地理分布多元化;预提损失准备;存款保护;产权资本)。

7.适度资本规模应考虑什么?

①发挥资本基本功能所要求的资本规模;

②适度杠杆所要求的资本;

③监管当局所要求的最低资本要求

8.简述银行资本的构成。

1) 股本:普通股和优先股;            盈余:资本盈余和留存收益;

债务资本:资本票据和债务;        其他来源:储备金

2)巴塞尔:核心资本(一级资本):

永久的股东权益(已发行并完全缴足的普通股和永久性非累积优先股)

公开储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普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增加值)。

附属资本(二级资本):

非公开储备(不在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标明);

资产重估储备(固定资产重估,股票、债券价格重估);

普通准备金/普通呆账损失准备金(防备目的并不确定);

混合(债务/股票)资本工具(可转换公司债券);

次级长期债务。

9.简述巴塞尔协议Ⅰ的主要内容。

1)资本构成:同题8

2)资本的扣除项:

对资本的扣除规定:从核心资本中扣除商誉等无形资产;从总资产中扣除不合并列账的银行与财务附属公司的投资,在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资本中的投资,由各国监管当局规定的其他应扣除部分。

对资本的限额:核心资本>=50%;长期次级债务最多不能超过一级资本总额的50%;普通准备金/普通呆账准备金不能超过风险加权资产的1.25%,特殊或暂时情况下最高可达到2%。

3)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

风险加权资产=∑各类表内资产*相应风险权重+∑各类表外资产*转换系数*风险权重。

风险权重由各国自定。

4)资本充足率要求

核心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至少是4%;

总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至少是8%,其中二级资本最高为一级资本的100%。

5)过渡期安排

10.简述巴塞尔协议Ⅱ的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Ⅱ是对巴塞尔协议Ⅰ的补充和完善,由西方国家于2004年6月修订,并决定于2006年开始正式实施。其强调了风险资产计算的标准方法;在资本定义中增加第三类资本:短期次级债务;并增加了市场风险下资本的配置,信用风险的衡量方法,操作风险及其度量。

新资本协议

最低资本要求        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市场纪律

资本定义         风险加权资产

   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标准法 内部评级法

1)最低资本要求(第一支柱)

a.维持原协议资产充足率为8%的要求不变;

b.计算充足率方法有较大改变:

考虑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的因素。信用风险中引入了标准和内部评级法(初级法和高级法),标准法在协议Ⅰ基础上有创新之处(如对主权国家的债务外部评级法而非是否为OECD国家划分,将最大风险系数提升至15%);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点法,高级度量法)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扣减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所要求资本)*120%

2)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第二支柱)

a.其核心是促进各银行建立起适合自身状况的内部管理机制:

①自我检查和评估机制;②补充机制;③补救机制

b.设立监督检查的基本原则

3)市场纪律(第三支柱)

a.其核心是信息披露

b.信息披露的作用是增强银行的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避免外界反应过度

c.适用的范围。

11.简述银行负债的功能。

1)银行负债是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

2)银行负债是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手段

3)银行负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银行负债构成社会流通中的货币量

5)负债是银行同社会各界联系的主要渠道

12.银行负债的原则是什么?

1)始终保持负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合理安排负债结构(活定期存款结构,利率结构,存款对象结构)

3)最大程度地控制负债成本(利息成本,银行经营负债业务的成本)

13.简述存款成本的构成。

1)利息成本:银行支付给存款提供者(储户)的利息费用;

2)非利息成本(营业费用或营业成本:包括员工工资,宣传费,折旧费,办公费,差旅费)

14.存款定价有哪些主要方法?

1)成本加利润定价(成本加成法):平均成本加利润,边际成本加利润

2)市场渗透存款定价法:基于抢占市场份额的战略考虑,提供较高的存款利率和较低的服务收费。

3)客户细分和区别定价法(条件定价法):存款平均余额和最低余额,账户交易次数,存款期限。

4)上层客户定价法

5)基于整体关系的存款定价法

15.简述商业银行非存款负债业务的构成。

   1)短期借入资金业务:

同业拆借(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联邦资金市场);

回购业务(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贷款,再贴现);

其它短期非存款业务(转贴现和转贷款,从国际金融市场借款,结算在途资金)

   2)长期借入资金业务:

金融债券(可转换债券、次级债券、次级债务)

16.银行资金成本测算有哪些主要方法?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历史加权平均成本法

a.要考虑利息成本,非利息支出,税前资本回报等因素。

b.要考虑储备资产所花费的机会成本。

缺陷:只反映平均成本,没有反映各项资金来源成本及其边际成本;只反映历史成本,没有反映未来成本。

   2)边际成本法

单一账户边际成本与平均边际成本

缺陷:不反映成本全貌

   3)加权平均预计成本

先对各种资金来源数额,利息和费用率,使用率做出预测,而后以预测数据为基础计算加权平均成本率。

  历史数据成本适合作为成本控制考评指标,边际成本适合作为资金来源渠道选择决策指标,边际平均预计成本适合作为资产定价指标。

17.简述银行现金资产的构成。

1)库存现金;              2)在中央银行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3)存放同业存款;          4)再途资金(托收未收款)

18.简述商业银行贷款种类。

1)按贷款的期限分: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

   2)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分:抵押贷款、信用贷款

   3)按贷款的用途分:贷款对象的部门: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和消费贷款;

按贷款的具体用途分类,一般分为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贷款。

   4)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分:一次性偿还、分期偿还

5)按贷款的质量分: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6)按银行发放贷款的自主程度:自营贷款、待定贷款、委托贷款

7)按利率约定方式:固定利率贷款、浮动利率贷款

8)按贷款金额大小:批发贷款、零售贷款

19.什么是贷款政策?银行制定贷款政策应考虑哪些因素?

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和。

1)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     2)银行的资本金状况;

3)银行负债结构;                             4)服务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周期。

5)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

20.银行贷款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贷款申请              2)贷款调查      3)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    4)贷款审批

5)借款合同的签订和担保  6)贷款发放      7)贷款检查              8)贷款收回

21.银行贷款价格由哪些要素构成?

1)贷款利率

2)到款承诺费

3)补偿余额(借款人保持在银行的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和低利率定期存款。)

4)隐含价格(违约及似同违约条款)

22.银行贷款价格的影响因素一般有哪些?

按照一般的价格理论,影响贷款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然而,由于信贷资金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格的界定因素就更加复杂。

1)资本成本;                  2)款风险程度                   3)贷款费用

4)借款人的信用与银行的关系;  5)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         6)贷款供求状况

23.简述银行贷款定价主要方法。

   1)目标收益率定价法

         这是根据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来确定贷款价格的方法。

   2)基础利率定价法

         又称交易利率定价法,这种定价方法允许借款额超过某一最低限额的借款人,在集中基础利率中选择,以决定该笔贷款的利率和展期期限。

   3)成本加成定价法

         也叫宏观差额定价,。是以借入资金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利差来决定贷款利率的方法。

   4)优惠加数定价法和优惠成熟定价法

         是西方商业银行普遍使用的贷款定价方法。前者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加若干百分点而形成利率,后者是在优惠基础上乘以一个系数而形成利率。

5)保留补偿余额定价法

这种方法是将借款人在银行保留补偿余额看做是其贷款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考虑了借款人在银行补偿余额的多少后决定贷款利率的一种定价方法。

24.简述5C的主要内容。

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指顾客或客户努力履行其偿债义务的可能性,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首要指标。

还款能力(Capacity):指顾客或客户的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

资本实力(Capital):指顾客或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顾客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

担保(Collateral):指顾客或客户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做抵押的资产,一旦收不到这些顾客的款项,便以抵押品抵补,这对于首次交易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顾客或客户尤为重要。

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指可能影响顾客或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

25.简述贷款信用风险管理要点。

信用风险又称信贷风险,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到期不能按约偿付贷款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可能产生于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或者借款人自身的特殊原因。一旦借款人对银行贷款违约时,商业银行就成了信用风险的承受者,因此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意义重大。

1)信用风险控制组织

贷款的组织结构随着银行规模和业务类型不同而变化。

①微小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主要依靠信贷员;

②中等银行:主要依靠正规的、有制衡的贷款制度。

2)信用风险的衡量:

①古典信用风险度量方法Ⅰ:专家制度

②古典信用风险度量方法Ⅱ:Z打分模型和ZETA

③现代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放大:信用度量制模型

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主要是银监会发布文件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的规定:

①不良资产率为是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

②单一集团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高于15%。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一个二级指标,不应高于10%

③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应当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开展:从定性角度看,商业银行应当对自身经营状况有足够的认识,制定信用调查与分析,信用决策,信用追踪等标准化流程,防范信用风险的发生;从定量角度看,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要注重监管当局的指标数数额,从实质上达到监管要求,从而真正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使银行达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的最佳平衡点。

26.银行如何发现不良贷款的信号?如何控制不良贷款的损失?

   1)企业在银行账户上反映的预警信号

   2)从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的预警信号

   3)在企业人事管理及与银行的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

   4)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预警信号

   措施:1)督促企业整改,积极催收到期贷款

         2)签订贷款处理协议,借贷双方共同努力,确保贷款安全

         3)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4)依靠法律武器,收回贷款本息

         5)呆账冲销

————————————————————————————

27.什么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巴塞尔对其如何分类?

即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会计准则不计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影响银行当期损益和营运资金,从而影响资产收益率的各项经营业务。

巴塞尔将其分为两类:

①狭义的表外业务,也称为或有债权/债务,包括贷款承诺、担保、期权、期货、远期、互换等。

②传统的表外业务,金融服务类业务,包括支付与结算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租赁业务、与贷款有关的各种服务业务以及进出口服务业务(代理银行业务、进出口保险业务等)。

28.简述狭义表外业务的主要内容。

狭义的表外业务也称为或有债权/债务,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包括贷款承诺、担保、期权、期货、远期、互换等。其特征为没有发生实际的货币收付,银行没有垫付任何资金。

29.简述传统表外业务的主要内容。

传统的表外业务即金融服务类业务,包括支付与结算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租赁业务、与贷款有关的各种服务业务以及进出口服务业务(代理银行业务、进出口保险业务等)。其特征为金融服务类业务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相伴而生,纯在的历史悠久,没有风险

30.比较分析传统表外业务和狭义表外业务的特点有何不同。

狭义表外业务:没有发生实际的货币收付,银行外业务

传统表外业务:金融服务类业务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相伴而生,纯在的历史悠久,没有风险

31.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发展表外业务?

1)规避资本管制,增加盈利来源                  2)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

3)转移和分散风险                              4)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需要

5)银行自身有的有利条件促使银行发展表外业务    6)科技进步推动了银行表外业务

————————————————————————————

32.银行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商业银行资产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支持资产规模扩张,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

33.简述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基本原理:偿还期对称原理;分散化原理;目标替代原理;结构对称原理

主要方法: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方法(缺口分析方法);持续期管理方法(久期分析方法)

34.简述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主要内容。

1)利率敏感性资金:那些在一定时限内到期的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

2)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用于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对市场利率的敏感程度,它的值可为正、负或零。GAP=IRSA-IRSL

当利率变动时,资金缺口的数值将直接影响到银行净利息收入。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值时,利率上升,资产收益的增加大于负债成本的上升,对银行有正面效应;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值时,利率下降,资产收益的下降程度小于负债成本的下降程度,对银行有正面效应。

3)缺口分析原理: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就是在银行对利率预测的基础上,调整计划期内的利率敏感性资金缺口的正负和大小。

当预期利率上升时,银行应设法维持计划期内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值(利率敏感性系数大于1);当预期利率下降时,银行应设法维持计划期内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值(利率敏感性系数小于1)

4)利率敏感性系数: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当利率敏感性系数大于1,为正缺口;当利率敏感性系数小于1,为负缺口;当利率敏感性系数为1,利率敏感性缺口为零。

利率敏感性缺口反映了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之间绝对量的差额,而利率敏感性系数反映了它们之间相对量的大小。

35.简述久期缺口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

1)持续期:也称久期或存续期,是指回收某项投资资金的平均时间。

2)持续期缺口:

Dgap=DA-uDL,其中Dgap表示持续期缺口,DA表示总资产持续期,DL表示总负债持续期,u表示资产负债率,反映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分隔比例。

当Dgap为零时,银行总资产的价值和总负债的价值以同样幅度随着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净值的市场价值没有影响。

当Dgap为正时,如果利率下降,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都会增加,但资产价值增加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增加的幅度大;如果利率上升,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都会减少,但资产价值减少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减少的幅度大。

当Dgap为负时,如果利率下降,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都会增加,但资产价值增加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增加的幅度小;如果利率上升,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都会减少,但资产价值减少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减少的幅度小。

36.当利率处于上升阶段,资产负债持续期正缺口对银行净值有什么影响?

资产负债持续期正缺口,银行净值价格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下降。

37.当利率处于下降阶段,资产负债持续期正缺口对银行净值有什么影响?

资产负债持续期正缺口,银行净值价格会会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加。

38.什么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取款需要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贷款需求或其他及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

原因:资产和负债的额度及其期限的不匹配。

39.简述流动性风险的衡量指标及其内容。

1)财务比率法(静态分析法)

①资产流动性比率:a.流动资产/总资产 ;b.贷款总额/总资产

②存贷比率:a.贷款总额/存款总额;b.贷款总额/核心存款;c.核心存款/总资产

2)流动性指数法(动态分析法)

①流动性缺口法:流动性缺口=资产-负债;

正缺口:资产>负债,资金紧缺;负缺口:资产<负债,资金盈余。

边际缺口是银行资产和负债变化值之间的差异。

为正时,银行资产变动的代数值大于负债变动时的代数值,流动性过剩(资产到期快于负债到期)

②现金数量法:实际现金流量与潜在现金流量

40.流动性边际缺口的经济意义和特征是什么?

边际缺口:银行资产和负债变化值之间的差异。|资产到期|-|负债到期|

特征:为正值时,表示银行资产变动的代数值大于负债变动的代数值,表现为流动性过剩。

为负值时,表示银行资产变动的代数值小于负债变动的代数值,表现为流动性紧张。

41.商业银行如何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谈谈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认识)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三性”之一,流动性充足保证了银行客户能随时提存并贷款的需求,这也是银行信用的体现,同时流动性充足也是维持整个社会金融秩序稳定的前提,因此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义重大。

1)商业银行可通过三步骤来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①制定流动性计划:通过对未来流动性状况的分析,找出其与经营目标间的差距,制度与长期发展计划相一致的流动性计划;

②流动性预测:比较及预测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来源主要有客户存款、客户偿还贷款、借入款项、出售资产、服务收入等。运用主要有客户提存、贷款需求、归还借款、营运费用及赋税、股东分红等;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法,资金来源与运用法与资金结构法;流动性指示器法。

③调整流动性缺口:调整正缺口,补充负缺口。

2)流动性衡量指标:

①财务比率法(静态分析法)

资产流动性比率:a.流动资产/总资产 ;b.贷款总额/总资产

存贷比率:a.贷款总额/存款总额;b.贷款总额/核心存款;c.核心存款/总资产

②流动性指数法(动态分析法)

流动性缺口法:流动性缺口=资产-负债;正缺口表示资金紧缺;负缺口表示资金盈余。

现金数量法:实际现金流量与潜在现金流量

3)我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主要是银监会发布文件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的规定,包括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0%。这些具体的数值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上有标准可参照。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当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开展:从定性角度看,商业银行应当对自身经营状况有足够的认识,制定中长期流动性计划,以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对客户的需求;从定量角度看,商业银行在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时要注重监管当局的指标数数额,从实质上达到监管要求,从而真正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使银行达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的最佳平衡点。

42.简述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

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

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

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0%。

43.简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信用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三类指标。

1)不良资产率为是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

2)单一集团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高于15%。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一个二级指标,不应高于10%

3)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

44.市场风险有哪些种类?

1)利率风险: 利率波动致使商业银行资产缩水和收益变动的风险

2)汇率风险:汇率变动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

3)权益风险:股市价格变动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

4)商品价格风险: 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

45.利率风险如何度量?

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资金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

利率敏感性系数:等于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46.简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内容。

资产项目:现金资产(第一储备)、流动证券(第二储备)、证券投资、贷款、其他资产。

负债:存款、非存款借款。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股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一般准备)。

47.简述商业银行损益表的基本内容。

收入:利息收入、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投资收益、其他经营收入、应付税金(未付)。

支出:利息支出、手续费和佣金支出、贷款损失预提、雇员支出、其他支出、应付税金(已付)。

利润:税前营业利润、税后营业利润、纯利润。

48.简述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的主要内容。

资金来源(流入):营业收入、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减少、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增加。

资金运用(流出):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支付股利。

49.简述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1)盈利性指标: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息收益率、净非利息收益率、净营运效率比率。

2)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流动性/市场/操作/风险抵补类指标

各类(贷款)资产、贷款损失与总资产(贷款)比率

各类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或总资产)比率

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暴露指标

3)流动性指标:现金资产比例、国库券持有比例、持有证券比例、贷款资产比例等。

4)清偿力和安全性指标:净值/资产总额;净值/风险资产;资本充足率指标;资产增长率和核心资本增长率等。

50.运用财务公式分析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收益率的关系。

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净利润/总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ROE)=税后净利润/资本总额

ROE=ROA*(总资产/总股本)=ROA*EM (EM为股本乘数,银行的资本杠杆)

股本乘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越大表示企业负债程度越高。

股东的投资回报率取决于银行的管理、资产经营效率(资本收益率)和银行的资本杠杆(股本乘数EM)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1941473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