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索引为啥要用B+树储存数据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需求

MYSQL索引需要怎样的数据结构

为了防止数据因为特(duan)殊(kai)情(dian)况(yuan)丢失,我们的数据肯定是要持久化的,也就是保存在硬件(磁盘)里面,而我们知道 磁盘相对于内存来讲 速度要慢了几万倍 甚至即使万倍 所以我们必须减少磁盘的I/O操作

再有呢 我们知道MYSQL是支持单个查询和范围查询的 所以这个数据结构也需要单个查询和范围查询

所以总结一下 MYSQL数据结构需要

1.I/O操作尽可能少

2.支持高效的单个查询和范围查询

遍历

最暴力的方法肯定是遍历所有数据 很显然不行

二分查找

索引储存都是有序的 所以我们想到了二分查找(二分法不懂可以百度下 都有) 从遍历的O(n)时间复杂度减小到了O(logn)

不过这种一维的方法的插入非常麻烦 我们一旦插入或者删除数据 就要把它之后的所有数据往后移动一位....

二分查找树

为了解决插入费劲的问题 引入了二分查找

我们把每个二分的节点往上拉 变成了一个树状结构 

 这个二分查找树的性质是 一个根节点总之比它的全部左节点大比他的全部右节点小

我们来看一下二分数组查找和二分数查找的对比 查7

二分数组 先取中间4 然后7>4 所以往右看 再去部分的中间 6 7>6 再往右看 找到了

二分查找树 4->6->7 

他俩本质上是一样的

但是插入就不一样了

我们想插个3.5进去 二分数组的话 就得找到3和4之间的位置 然后把4567往后移动 然后再放进去

二分查找树 贼方便了就 直接大于3 小于4是吧 我直接给你挂3底下

太好了 这直接用二分查找树 无敌了

啊不行 假如我们还是用这个树举例 我再插入3.51 3.52 3.53 3.54 3.55.............(此处省略一万个数据) 

3.5在挂在3底下 3.51挂在3.5下面 3.52挂在3.51底下............

它就会一直在3右边的分支垒上去 一直插的话 就退化成链表了 

由于树是存储在磁盘中的,访问每个节点,都对应一次磁盘 I/O 操作(假设一个节点的大小「小于」操作系统的最小读写单位块的大小),也就是说树的高度就等于每次查询数据时磁盘 IO 操作的次数,所以树的高度越高,就会影响查询性能。

二叉查找树由于存在退化成链表的可能性,会使得查询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从 O(logn) 升为 O(n)。

而且会随着插入的元素越多,树的高度也变高,意味着需要磁盘 IO 操作的次数就越多,这样导致查询性能严重下降,再加上不能范围查询,所以不适合作为数据库的索引结构。

自平衡二叉树

为了解决二叉查找树会在极端情况下退化成链表的问题,后面就有人提出平衡二叉查找树(AVL 树)

主要是在二叉查找树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条件约束:每个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能超过 1。也就是说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仍然为平衡二叉树,这样查询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就会一直维持在 O(logn) 。(通过左选右选操作维持左树右树平衡性 原理较复杂不在这里深究)

不过呢即使是平衡二叉查找树,也会随着插入的元素增多,而导致树的高度变高,这就意味着磁盘 I/O 操作次数多,会影响整体数据查询的效率。

但是我们也有一点改进的思路 二叉树高度比较高 那么三叉树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高度 那多叉树还会远吗

B 树

为了解决降低树的高度的问题,后面就出来了 B 树,它不再限制一个节点就只能有 2 个子节点,而是允许 M 个子节点 (M>2),从而降低树的高度。

B 树的每一个节点最多可以包括 M 个子节点,M 称为 B 树的阶,所以 B 树就是一个多叉树。

假设 M = 3,那么就是一棵 3 阶的 B 树,特点就是每个节点最多有 2 个(M-1个)数据和最多有 3 个(M个)子节点,超过这些要求的话,就会分裂节点,like this

 我们来看一下三阶B树

假设我们在上图一棵 3 阶的 B 树中要查找的索引值是 9 的记录那么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 与根节点的索引(4,8)进行比较,9 大于 8,那么往右边的子节点走;
  2. 然后该子节点的索引为(10,12),因为 9 小于 10,所以会往该节点的左边子节点走;
  3. 走到索引为9的节点,然后我们找到了索引值 9 的节点。 

可以看到,一棵 3 阶的 B 树在查询叶子节点中的数据时,由于树的高度是 3 ,所以在查询过程中会发生 3 次磁盘 I/O 操作。

而如果同样的节点数量在平衡二叉树的场景下,树的高度就会很高,意味着磁盘 I/O 操作会更多。所以,B 树在数据查询中比平衡二叉树效率要高。

但是 B 树的每个节点都包含数据(索引+记录),而用户的记录数据的大小很有可能远远超过了索引数据,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磁盘 I/O 操作次数来读到「有用的索引数据」。

而且,在我们查询位于底层的某个节点(比如 A 记录)过程中,「非 A 记录节点」里的记录数据会从磁盘加载到内存,但是这些记录数据是没用的,我们只是想读取这些节点的索引数据来做比较查询,而「非 A 记录节点」里的记录数据对我们是没用的,这样不仅增多磁盘 I/O 操作次数,也占用内存资源。

另外,如果使用 B 树来做范围查询的话,需要使用中序遍历,这会涉及多个节点的磁盘 I/O 问题,从而导致整体速度下降

B+树

这一眼就知道这是B树的升级强化版  那么它是怎么进行升级的呢

B+ 树与 B 树差异的点,主要是以下这几点:

  • 叶子节点(最底部的节点)才会存放实际数据(索引+记录),非叶子节点只会存放索引;
  • 所有索引都会在叶子节点出现,叶子节点之间构成一个有序链表;
  • 非叶子节点的索引也会同时存在在子节点中,并且是在子节点中所有索引的最大(或最小)。
  • 非叶子节点中有多少个子节点,就有多少个索引;

可以看到每个父节点就会把叶节点分成几份方便查询 这样分下去其实还是保留了一部分最开始的二分思想的 

哎你说人这脑瓜子咋长的呢 我看人家的解析理解都费劲 咋创造出来的呢

单点查询

B 树进行单个索引查询时,最快可以在 O(1) 的时间代价内就查到,而从平均时间代价来看,会比 B+ 树稍快一些。

但是 B 树的查询波动会比较大,因为每个节点即存索引又存记录,所以有时候访问到了非叶子节点就可以找到索引,而有时需要访问到叶子节点才能找到索引。

B+ 树的非叶子节点不存放实际的记录数据,仅存放索引,因此数据量相同的情况下,相比存储即存索引又存记录的 B 树,B+树的非叶子节点可以存放更多的索引,因此 B+ 树可以比 B 树更「矮胖」,查询底层节点的磁盘 I/O次数会更少

插入和删除效率

B+ 树有大量的冗余节点,这样使得删除一个节点的时候,可以直接从叶子节点中删除,甚至可以不动非叶子节点,这样删除非常快,

但是B树删除一个节点却非常麻烦,删掉一个节点可能导致整个树形的变化

因此B+的删除 插入效率较高

范围查询

B 树和 B+ 树等值查询原理基本一致,先从根节点查找,然后对比目标数据的范围,最后递归的进入子节点查找。

因为 B+ 树所有叶子节点间还有一个链表进行连接,这种设计对范围查找非常有帮助,比如说我们想知道 12 月 1 日和 12 月 12 日之间的订单,这个时候可以先查找到 12 月 1 日所在的叶子节点,然后利用链表向右遍历,直到找到 12 月12 日的节点,这样就不需要从根节点查询了,进一步节省查询需要的时间。

而 B 树没有将所有叶子节点用链表串联起来的结构,因此只能通过树的遍历来完成范围查询,这会涉及多个节点的磁盘 I/O 操作,范围查询效率不如 B+ 树。

因此,存在大量范围检索的场景,适合使用 B+树,比如数据库。而对于大量的单个索引查询的场景,可以考虑 B 树,比如 nosql 的MongoDB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hara9885/article/details/131567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