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乱象

借银行存管忽悠投资人
新监管要求 P2P 网贷平台必须与银行进行 银行存管业务合作, 一部分平台就千方百计找到存托银行,然后把银行存托整天挂在嘴上,忽悠投资者。
对于 已经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 ,以下两点银行存管的 2 点投资人需要注意: 1 仅部分标的为银行存管标(其他的标的并没有接入银行存管) ,已经爆雷的拉拉财富和国诚金融均为 双系统 。后期,国诚金融投资存管标的投资人能够获得资金。 2 银行存管标为假标,投资人投资的资金进了平台的账户 2017 9 月底爆雷的响当当为例,该平台由于大量标的为假标,即使上线了银行存管仍然无效( 银行存管标为假标 ,即使上线了银行存管仍然无效)。


薅羊毛

“羊毛党”,虽不是 P2P 领域专有,但随着近些年 P2P 行业的蓬勃而有兴盛之势,少数资金实力不强的平台甚至被活活薅死。
当时羊毛党主要依靠三方面收成:首先,一般只要 注册 一次,平台就会给 10 50 元不等的现金奖励或投资券。其次,一般平台对于首次投资的 新手标 会给出特别高的收益率,基本都达到 15% 左右,但是投资金额和投资期限都很短, 100 元起投,期限也很少会超过 1 个月。另外,新手 首次投资 平台往往还会赠送投资券,基本 30 300 元不等。


ICO割韭菜

ICO 首发代币发行众筹始于 2013 年,本限于对区块链技术应用项目开发,即小规模代币融资用以技术开发,发行的代币用于对“码农”打赏的激励机制。可到了 2017 年开始,这种 类似“股票上市”的融资模式 ,开始被滥用,越来越多与区块链技术开发毫无关系的项目或者仅仅毫无落地的 “计划书”也开始 ICO ,因此乱象频发,风险迅速积聚。虽然国内各种严规禁止,但国内没有操守的“大户”“大腕”,却被利益驱使,依旧疯狂圈人头,割“韭菜(容易受骗的投资者)”, 代币发行结束 就卷财出国,游的甚至继续欺骗国内投资人。
ICO 首次代币发行众筹 )全称为 Initial Coin Offerings Coin 一般指的是 Crypto-Token (加密代币)。虽然与 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仅有一词之差,本质同是公开募资,但 ICO 在融资的平台、货币等方面存在很大区别。目前对于 ICO 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 ICO 指区块链初创项目在区块链平台上发行项目独有的加密代币,投资者通过使用指定的数字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购买代币的方式为项目进行众筹融资的行为。代币依项目不同代表了对项目未来的使用权、投票权等。随着项目成果获得认可,使用人数增加,代币作为交易媒介或权益的价值获得不断提升。


平台自融(国家禁止平台自己融资)

互联网平台或者理财公司自融的模式。
 
合规备案
 
如何辨别靠谱 P2P 平台?
首先 , 投资人应加强对平台标的的了解 , 明确 标的的透明性 , 以及是否清晰可查。对许多投资者来说 , 最关心的就是 借款人是否可靠 , 投出去的钱都用来做什么了 , 借款企业是否具有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等。那么 , 一家真正合规、专业的 P2P 网贷平台 , 该平台的标的信息一定是透明、可查的。投资人可通过官网或 APP 查询该平台的 风控体系 , 以及每个项目的基本信息、资金运营情况 , 投资人只有在对这些信息足够了解的情况下 , 才能确保自己投出的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是透明、真实、安全的。
其次 , 投资人应加强对平台风控水平的认识 , 风控相对完善和强大的平台投资 风控是P2P的生命线,风控能力往往直接决定着一家平台的生死 。投资人可以通过查看平台的逾期率、坏账率等信息 , 了解该平台的风控是否严格 , 风控水平是否合格。财小喵建议投资人应优先选择 0 违约兑付记录的平台。比如 , 如果该平台已经上线了银行资金存管系统 , 那么 , 平台的用户资金、账户信息及资金流向都将受到存管银行的监管 , 投资人的资金安全保障将再上一个台阶( 平台的逾期率、坏账率 )。
 
①这款产品是投资于什么方向的?
②这款产品的投资策略与风险保障措施是什么?
③如果有风险的话,主要的风险点在哪里
第一个问题: 这款产品是投资于什么方向的 ?( 理财产品说明书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钱交到了谁手里,接下来才是这些钱靠什么办法去 “钱生钱”。
如果你买的是国债,那么这些钱显然不是给银行了,而是给了财政部。即便我们不太清楚国家会用国债这些钱去做什么,但也并不担心国债会有损失。
银行理财首先要看《产品说明书》,只有上面明确出现了银行,才是你把钱交到了银行手里,而不是给了基金、信托、保险之类其他金融机构。
想看《产品说明书》很简单,手机上直接点开产品就能看到,如果在银行网点可以要求银行的人打印出来给你看。
理财产品说明书 产品说明,投资范围,产品风险等级,收益分析与测算。
标的详情页要展示的内容,风险承受能力(测试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
 
互联网金融转型 金融科技(科技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这场深刻的变革正在从互联网金融转型至金融科技的大背景下上演。很多人会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转型升级看作是 国家政策监管 的原因所致。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互联网作为一种外部技术对于金融行业的改造已经基本告一段落, 金融行业亟待需要新技术来破解当下互联网金融领域当中的诸多痛点和难题
以传统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通过 将自身业务不断互联网化减少人工运营的低效
金融科技将改变金融行业本质 。互联网技术仅仅只是通过 去中间化的方式 来提升传统行业的运行效率,对于行业本身来讲并未产生太多改变,更没有从行业本质上做出颠覆性创新。金融行业同样如此。
 

现在有很多投资人“风险意识”已经成熟,不会因平台备案而用脚投票。反而以备案为名调整,伤及用户体验及利益,会遭至反对。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henrushui/article/details/7969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