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AIGC,技术人才动不动就年薪百万?

2023年,职场人都在讨论什么?

自今年3月以来,随着ChatGPT应用持续走俏,AIGC领域抢人大战盛况空前。随之而来的便是“AI取代人类”“10亿打工人被革命”,AI的发展速度和步伐,超乎我们预期,也影响了很多行业。那说到底,哪些行业可以搭上这趟AI快车?哪些人的工作会被AI“干掉”?

《2023第一季度AIGC人才供需报告》表示:这轮AI抢人大战中,AIGC人才岗位需求量在今年3月环比增加42%,其中,25%的AIGC算法工程师岗位月薪超过68K。随着Al技术的不断演进,衍生出越来越多的岗位,也为职场人未来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AIGC人才重金难求

AI确实在抢人,北上广深杭是第一阵地,AIGC人才重金难求。

北京成AIGC招聘重点,超130个岗位年入过50万元

其余27个年薪在100-200万的岗位中,技术类相关的有22个

5个非技术岗位均为AIGC产品相关岗位

技术专家仍是香饽饽,年薪最高超300万,并且“含金量”更高

技术类人才需求量暴增,薪资也远高于其他产品经理岗的薪资水平。人工智能、内容短视频、金融业、企业服务、数据服务、智能制造这5个领域非常明显。

国内目前做通用大模型的公司,大约有30家。这些公司从0走到1,拿到了最宝贵的资金,未来五年、十年,就像过往十年的移动互联网一样,能够“供养”数千万人。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5334782 查看本文章

现在AI的局面还不明朗,但未来五年、十年,就像过往十年的移动互联网一样,能够“供养”1000万人、2000万人。这些变数,很大程度取决于国产大模型能不能赶上GPT-3.5,只要赶得上,那就有的搞!

谁最抢手?是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人

抢人归抢人,到底缺什么样的人?OpenAI团队真正起到巨大作用的人,都是复合型专家,就是既懂技术、又能落地交付工程的人。说白了既能够把技术的原理弄明白,又能够考虑到各种应用场景、解决工程问题。

如果想上车,可以了解一下算法工程师、AIGC产品经理、AI产品经理等等,一定要选好一个细分领域,对行业的使用场景有深度的理解。如果想上车,就去钻研场景,说不定能迎来职业“第二春”。

不想伺候AI,那试试低代码

我们都知道,真正能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成熟周期都非常长,动辄30年甚至40年、50年。AI就是这样一项技术。微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AI研究,从当时到现在已经过去30年了。

2022年年尾,OpenAI训练出GPT-3.5大模型,发布ChatGPT,2023年迎来了百花齐放。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越大的企业越愿意在AI上花钱。

腾讯、阿里、百度、华为,都在奋力追赶,大厂自研大模型,大公司采购AI系统,但中小企业来说,就比较有局限性了。采购AI产品还需要雇佣专门的人去“伺候”AI,而且技术方面的试错成本太高,这也是当下不能“一步到位”的关键,

所以我觉得这一块还是另外一个风口——低代码更胜一筹,人人皆为“开发者”的低代码开发模式,通过图形化用户界面来配置和创建应用软件,整个开发过程中的人工成本趋近于0。

开源链接:https://www.yinmaisoft.com/?from=csdn

JNPF,深度集成java+.net 6 双技术引擎,具备易维护、便部署、高集成、高效率等多方面特性,面向企业项目提供开发服务,提供开发构建、开放连接、部署运维、在线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能力。同时,支持多种云环境部署、本地部署给予最大的安全保障,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搭建适合自身应用场景的产品。低代码可以更快地交付项目,可以真正做到一套平台满足多场景数字化需求,实现降本增效。

非技术人才,怎么减少AI焦虑?

AI相关岗位需求猛增,让不少人关注到“原来他们这么赚钱”。但是事实上,有顶层吃螃蟹的人,也有底层搬砖的小卡拉米。那我还有机会上车吗?

我建议,可以开放性地去关注AI 2.0,尤其是垂直场景的机会。

风会一直吹,但你的“坐标”要标记好。选择一个领域,以十年为周期去积累,保持开放心态,拥抱新的工具、新的技术,把它更多地用到工作中。

无论AI多么聪明,最终还是要应用到真实的世界中,需要服务客户、创造价值,而不是从零创造一个新世界。别焦虑,AI大潮必将到来,当它来到你的行业时,考验的是你能不能成为更快、更好应用这个工具的人。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inmaisoft/article/details/13121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