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技术面试 38 讲》学习笔记 Day 10

《后端技术面试 38 讲》学习笔记 Day 10

27 | 微服务架构:微服务究竟是灵丹还是毒药?

原文摘抄

Dubbo 应该说是借鉴了此前更早的 SOA 架构方案,即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Dubbo 在借鉴 SOA 架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抛弃了 SOA 一些不必要的规范约束,使用二进制协议进行服务注册与调用,执行效率和使用的简洁性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Dubbo 架构和 SOA 架构一样,最核心的组件也是 3 个,分别是服务提供者服务消费者服务注册中心

阿里微服务重构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即使在单体时代,war 包内的模块关系也还是比较清晰的。所以在重构微服务的时候,只需要对这些模块进行较小的改动,进行微服务部署就可以了。

微服务本身和业务强相关,如果业务关系没梳理好,模块设计不清晰,使用微服务架构很可能得不偿失,带来各种挫折。

心得体会

  1. 小孩是耍不好大刀的,微服务这把牛刀在庖丁手里才是神器。清晰的了解牛的身体构造,就像工程师对工程业务的理解,只有烂熟于心,下刀才不会砍在骨头上。

工作体验

  1. 在单体工程中,子工程(模块)的划分,一个工程里包的划分。紧贴业务调理,不混论,后续拆分微服务才会顺理成章。另外,有术上的技巧,就是通过接口编程,抽象的隔离,不要进行实现上的依赖,对工程脉络也很有帮助。

28 | 高性能架构:除了代码,你还可以在哪些地方优化性能?

原文摘抄

系统性能指标主要有响应时间、并发数、吞吐量和性能计数器

性能计数器,指的是服务器或者操作系统性能的一些指标数据,包括系统负载 System Load、对象和线程数、内存使用、CPU 使用、磁盘和网络 I/O 使用等指标,这些指标是系统监控的重要参数,反映系统负载和处理能力的一些关键指标,通常这些指标和性能是强相关的。这些指标很高,成为瓶颈,通常也预示着性能可能会出现问题。

具体说来,整个测试过程又可细分为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三个阶段。

数据中心优化:大型的互联网应用基本都采用多数据中心方案,在全球各个主要区域都部署自己的数据中心,就近为区域用户提供服务,加快响应速度。

硬件优化

操作系统优化:经过分析发现,在某些版本的 Linux 中,transparent huge page 这个参数是默认打开的,导致系统占用 CPU 过高。

虚拟机优化

基础组件优化

架构优化:缓存、消息队列、集群

代码优化

心得体会

  1. 这是从架构师角度去看的架构优化,也是公司级的架构师。从数据中心一直到代码层次。
  2. 性能优化真的知识面又广又深,工作四五年的我也只能是在某些方向略知皮毛。

工作体验

  1. 先说说听说的,在一个数据中心,服务器是不是在一个机架、传输的是不是万兆网卡都很影响大数据这样的集群跑批的性能。

  2. jvm的参数调整可能是最贴近java工程师的,主要在于调整JVM内存的大小,以及GC算法的调整。工作目前来看,给不要太少的JVM,GC调整为G1垃圾回收器,正常压数个小时的压力测试,也不会出现FGC,已经很不错了。

  3. 然后是各种组件的调参,需要对我们用到的组件、中间件有足够的了解。例如tomcat连接数、线程数;redis的连接数、超时时间、空闲连接数等;feign的连接数,超时时间等配置都会影响性能。

  4. 然后是操作系统的调参,目前生产用的基本上都是redhat,也在其他公司看过centos,像ubuntu还未在生产上遇到过。操作系统的参数很多,没有听过那个参数我们可能根本没有去查看、调整他的思路。例如哪个参数限制socket连接数量,又哪个参数设置tcp自动断开的时间等等,都是需要学习+经验+遭遇才会慢慢习得的。不能急于求成,慢慢来吧。

  5. 另外,想起来以前其他吸引人的标题文章,例如“榨干服务器的每一分性能”,其实这个是一个比较可笑的做法。我们往往在机器的各种资源到达80%就进行轻微的告警,通知系统负责人,而一旦到90%,并保持一段时间,就生成一个严重的告警了。

    服务器长期处于一个高压情况是一个危险的做法,进程存在被操作系统kill掉的风险,或者操作系统本身宕机。

    这个指标指导我们在压测时,性能调优时,比较优秀的做法是将性能约束在75%-80%,可以偶尔超过85%(高峰刚过来的时候)。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17816876003/article/details/12869671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