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基础》2015年版(初级)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1.中华文化有哪些主要特点? 其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
答:中华文化的特点主要有:
1.中华文化是中国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2.中华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广泛吸收了世界文化的营养,是不断创新、不断更新的过程。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不衰,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4.中华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务实力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5.中华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伦理本位的道德品格。
6.中华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崇尚“中庸”的思维模式。
2.什么是天干、地支?古代的干支纪年法有什么特点?
答: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年法:就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以纪年历,六十年一循环。
3.简述历代省级行政区划的沿革。
4.简述历代中央职官设置的主要特点。
5.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及考试制度,并对科举制度作一简要评价。
6.儒、释、道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从孔老夫子编订六书,传授六艺,始创儒学。经汉一代大儒董仲舒,罢黜诸子之说,博取众家之长,改造儒学,创立体系,从此之后,君权授命于天,百家之言,儒学为首。魏晋南北隋唐,佛道兴盛,儒学注疏阐意之风盛行,亦颇为借鉴佛道思想。传至宋代,儒学集众家之大成,进化理学新形态。朱明一代,由理入心,进化为心学形态。及至清朝,儒学转走考据一路。清末转至今文经学,由康有为发展至顶峰,随之衰落。至此,儒学一派走向终结。
佛教文化:
佛教起源印度,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菩提树下,觉悟成佛,释迦牟尼,救世救人。佛教理论,主讲四谛,苦集灭道,四大皆空,超俗涅槃。有三宝,佛法僧。有三藏,经律论。皈依佛教,做三宝弟子,研习佛经,为三藏法师。东汉明帝,白马如梦。建白马寺,有僧东入,曰摄摩腾,曰竺法兰,译《四十二章经》。三国时期,天下三分,佛教发展缓慢。魏晋南北朝,天下大乱,战祸不断。佛教度人救世,迅猛传播。至唐鼎盛,由宋转衰。有唐一代,佛宗林立,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等。天台宗陈德安,《妙法莲华经》为宗。法相唐玄奘,有《瑜伽师地论》,华严宗有《华严经》,净土宗专修阿弥陀佛净土世界,代表人物慧远法师。禅宗影响最大,创始人达摩,以《金刚经》《六祖坛经》为典,以修习禅定为宗。
道家文化:
起源春秋,是为道家。老子创派,无为有为,有一定的影响力。又有道教,本土宗教,成于东汉,盛于唐宋,始祖老子,典籍《道藏》,虽渐式微,至今犹存。
7.古代人名称谓主要有哪些方式?请举例说明。
答:以其名
以其字
以号
以其官职或者旧职
以其出生地或族望地或为官地
以讳称
以谥号
以庙号
以年号
以割裂式代称
8.什么是避讳? 古代避讳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古时候,为了尊重某人,不直接书写或称呼他的姓名,而采用一定的方式加以回避,这就是避讳。
避讳的方式有三种:
改字法,空字、省字法,缺笔法。
9.什么是割裂式代称?请举例说明。
答:举例: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一句“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其中“杨意”指的是汉武帝时的杨得意。
《论语.为政》篇说:“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什么是谥号?谥号主要有哪些种类?
答: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用以褒贬善恶的称号,叫谥号。
谥号分为三类:表扬的、批评的、同情的。
11.古代书籍的版本有哪些类型?
答:古代书籍的版本可以分为两大类:
写本:手稿本、清稿本、抄本、影抄本
刻本:官刻本、私刻本、坊刻本
12.什么是图书四部分类法? 四部各有哪些重要古籍?
答:图书四部分类法是指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方法。
一般只的是传统儒家具有权威性的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春秋》《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宋书》
《老子》《庄子》《列子》《墨子》《韩非子》《申子》《管子》《尹文子》《公孙龙子》《孙子兵法》
《诗经》《楚辞》《文选》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6760331/article/details/10250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