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比特币(BTC)

普通人,要从经济层面来理解比特币,根本不需要回顾几千年的货币史或者懂多少金融学的知识,只需要讲一个小故事呢就够了

从前有个托儿所,但是它不是一般的托儿所,因为它的员工是150对在美国国会山上班的人。事实上,它根本就不是一个托儿所,准确的说,是这些国会山工作人员互相照看孩子的一个合作组织。

华盛顿特区总是有着灯红酒绿的社交生活,夫妇们也时不时想享受一下两人世界,所以保不齐哪一天某些家长们就晚上外出不能照顾自己的子女,一次两次还好,老是麻烦别人照顾自己子女不太好,于是这些在美国政治中心工作的聪明人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在参加托儿所合作组织的成员内部发行一种保姆券,每张券对应一个小时的照看孩子服务,外出家长把孩子交给他人照顾后,必须支付保姆券,按对方照顾自己孩子的小时数支付相应的张数,保姆券一开始发行的数量是一定的,成员可以通过在空闲的夜晚帮别人照顾小孩儿来赚额外的保姆券,以备不时之需。

这貌似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制度。但是,实际上他运行一段时间后几乎陷入到崩溃的边缘。

首先,有些当下空闲时间较多的夫妇开始利用这个时间努力为他人照顾小孩儿,多囤积一些保姆券,以便以后能更灵活地利用时间。由于保姆券的数量一定,有人开始囤积,就必然有人的券会减少。那些保姆券减少的人也开始慌了,生怕今后要外出,没人照看小孩儿,于是减少了外出的次数,也开始努力照看别人小孩儿来赚富裕的券。突然间在没有新加入成员和没有新宝宝诞生的情况下,流通的券越来越少了。流通券减少的结果就是保姆服务也越来越少。

如果把这个托儿所合作,看做一个经济体,保姆服务,看作它的产出,也就是GDP。这就是对衰退的经典的定义。而衰退的原因就是出在经济体内的通货紧缩,即保姆券的数量不够。

这是斯威尼(Sweeney)夫妇1977年发表的,题为《货币理论与大国会山托儿合作社危机》(Monetary Theory and the Great Capitol Hill Baby Sitting Co-op Crisis)的经济学论文。这个小故事不仅帮助你理解比特币,也会帮助你理解为什么美联储要量化宽松,还可以帮你认清央行扮演最终贷款人的角色的原因。

我们现在回头来看比特币

先来看他一直被吹捧的防通胀的特性,比特币的总量估计会在2140年达到2100万的极限,货币供给会停止,跟我们故事中的保姆券一样,总量不再增加,而任何有通缩特性的货币都会鼓励囤积行为的出现。大家都开始囤钱,钱就越值钱,产出的价格就相对下降,产出下降的结果就是工资和需求的下降,又导致出价格的下降,这就是螺旋型通缩

故事中的托儿所经济,是一个限制了产出总量的经济,但是一个有通缩属性的货币还是hold不住它。放在一个增长的经济的话,问题只会更严重,如果他真像某些狂热的投机者鼓吹的那样成为未来的货币,全球的货币,全球经济的下场就和国会山托儿所一样。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去中心化的特性,我们的故事中为什么那些家长拼命的把保姆券赚在手里不花,因为他们都怕,怕有一天要用的时候却没有券花了。如果合作社的管理层在成员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借钱给他们,让他们以后再还上(如果可能的话,可以附加上利息)。家长们一定会减少手上持有的保姆券的数量,这时管理层扮演的就是最终贷款人的角色,而在比特币的世界观中是不需要这样的一个角色的。

所以说,我觉得还是克鲁格曼(PaulR.Krugman)的观点最为中肯,至少目前来说,买入比特币还是一笔好的投资,但是这并不说明这次实验成功了,我们建立一个货币制度的初衷不是使得那些持有货币的人变得富有,而是让交易变得便利,让整个经济体获益。而这些比特币都没能带给我们 。

至于那些谈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多货币竞争的,我也不知道在遥远的未来会不会成真,我觉得似乎中央银行独立,泰勒规则和宪政要更容易实现一点。而这两点才是通货膨胀真正的克星,可以回顾一下光荣的德意志马克的历史。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64072619/article/details/12855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