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息化规划与组织

组织战略与信息化

  • 组织战略与信息化战略的关系:
    • 企业在面对多变的环境(新经济或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 ,必须指定正确的组织战略
    • 信息化战略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信息化的指导方针
    • 信息化战略必须服从组织战略的核心思想,在组织战略的框架下制定
  • 组织战略: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 组织战略结构:
    • 总战略:组织总的方向
    • 经营战略:某个产品或者事业部的竞争合作战略,以提升在特定领域的竞争力
    • 职能战略 :营销、制造、研发、信息技术等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战略,通过整体能力的优化,帮助组织及下属事业部实现战略目标

总战略可以理解为大方向,经营战略可以理解为部门间,职能战略可以理解为单个部门内

  • 组织战略的制定过程:
    • 环境分析:从组织内部、外部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入手,通过评估机会和风险,形成组织对所处环境的判断
    • 战略决策: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信息,达成战略方案;组织的战略决策方案包括:
      • 明确组织的使命;使命指组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谁,做什么)
      • 确定可达到的目标;目标是行动的结果(什么时间内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要做成什么)
      • 形成组织的战略指南
    • 战略规划的形成与完善: 对形成的战略决策加以细化调整以便执行
  • 组织战略的规划方法:
    • SWOT矩阵法(波士顿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组合分析:对SO——利用优势赢得外部发展机会、ST——利用优势应对外部环境威胁、WO——创造条件抓住机会减少劣势、WT——尽量避免四组合进行分析
      • 综合分析:应对实际复杂情况的权衡方法;在上图中S+W列中体现
    • 波特五力模型(五力竞争模型)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五种竞争力:同行业竞争者(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对手(潜在的进入者)、供应商的竞价能力、客户的竞价能力(购买者)、替代商品(替代品生产者)
      • 波特五力模型适用于企业进行开辟新业务的战略分析
    • 价值链分析法

      • 价值链:企业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构成的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
      • 价值创造活动分类:
        • 基本活动:生产经营的实质性活动;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
        • 辅助活动:为基本活动提供服务的活动;企业投入的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结构
      • 价值链分析法适用于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或战略分析
  • 组织战略与信息化的关系
    • 组织信息化要以支持组织战略实现为目的,是组织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是组织战略制定的工具
    • 信息化效果好坏或效率高低已经成为影响组织战略制定和实现的重要因素
    • 组织战略的落实需要信息技术全面支撑,信息化是实现组织战略的重要保证

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规划概述

  • 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 信息孤岛:数据信息单元单独存放、不能自动的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需要靠人工与外界进行联系的一种现象;组织信息化进程缺乏整体规划造成
    • IT黑洞:IT投资无回报或是回报率很低的现象;组织信息化工作缺乏有效计划
    • IT项目泥潭:ERP系统实施要么超过预定时间,要么超过预算的现象;信息化实施缺乏有效的计划造成
  • 信息化规划:信息化工作的前瞻性的全局安排,是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建设重点、步骤、人员技术等要素进行统筹规划
  • 信息化战略的战略目标体现
    • 业务匹配:信息技术投资与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匹配
    • 竞争优势:通过开创新的战略业务信息系统,提高租住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优势
    • 管理资源:优化组织信息资源配置
    • 技术架构:清晰勾画出与组织战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架构
  • 信息化规划的作用
    • 有效管理组织的信息资产、对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统筹安排、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避免“信息孤岛”出现
    • 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风险和投资成本
    • 使信息技术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 改善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间的交流和合作,使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
  • 美国学者诺兰提出了诺兰模型(组织IT应用发展划分为起步、扩展、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等六个阶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开展信息化规划的方式
    • 从下向上;适用于业务相对稳定的组织
    • 由上而下;适用于有较明确发展战略的组织
    • 由外而内;从组织外部因素出发
    • 中间开花;从组织中层(管理层)出发

信息化战略规划

描述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重点、步骤和措施等策略被称为信息化战略

  • 信息化战略内容
    • 信息化建设的愿景与架构
      • 组织战略、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管理提升与业务改进的方向

      • 信息化的作用点和愿景分析

      • 分析信息化现状,进行信息化能力评估;从人、流程、技术三方面系统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

      • 分析差距,探讨改进构想

      • 业务需求调整

      • 分析信息化体系架构

    • 项目方案选择与组织
      • 项目方案选择;结合信息化体系架构,明确信息化总时间表、各子系统建设的时序表、各子系统的类别与规模,明确各个子系统硬件、软件等的选型程序、选型标准,确定信息化项目
      • 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组织;企业与外部服务顾问之间的关系、内部人员遴选、服务顾问遴选、多层次的联合团队的组成,围绕问题要点来明确职责
    • 信息化项目规划
      • 信息化建设阶段规划;明确每个建设阶段的范围、目标、方法、依赖关系、时间和资源需求
      • 风险管理质量监控策略;分析各阶段、各方面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明确项目质量监控、风险预防及转化的方法
      • 主要实施计划与培训计划;综合形成信息化具体项目的主实施计划及第一阶段的计划,在考虑培训目的、时间、对象、方法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
  • 信息化战略规划步骤
    • 基础信息调研
      • 信息化限制和发展趋势调研;一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现状和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和冲击方面、二是调研行业信息化状况和趋势
      • 组织信息化需求调研;;组织内外
      • 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调研 ;内部信息化建设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现状评估与问题分析;分析信息化面对的挑战、信息化需解决的问题、组织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等
    • 信息化战略目标设计和制定;确定信息化战略的远景目标、价值、规模、步骤,形成组织信息化战略
  • 制定信息化规划的方法
    • 战略目标集转换法SST;William King提出,步骤包括:识别组织的战略集合(有无战略计划)、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组织信息化战略、选择方案送审;优点:反映了各类群体的要求,给出了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缺点:重点不突出
    • 价值链分析法;将组织看出一些输入、转换与输出活动的集合、每一活动相对于最终服务或产品产生增值作用
    •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优点:直观的引导高级管理者纵观整个企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主要步骤:了解企业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
  • 信息化战略规划书内容
    • 环境分析;信息化战略规划依据
    • 信息化战略;组织信息化指导纲领
    • 信息化体系架构设计;组织信息化总体纲领
    • 信息技术标准;信息化采用的具体技术、产品、方法和技术流程应遵循的标准
    • 项目分派和管理; 明确各个层次的功能模块以及相应的各部分信息化任务的优先级,统筹计划

信息资源规划

  • 信息资源规划的产生与内涵
    •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詹姆斯·马丁(J.Martin)提出了战略数据规划指出4种数据环境需要识别和管理
      • 数据文件;由系统分析员和程序员分散设计,伴随应用程序设计的各种费格式化、不规范的数据文件;实现简单,修改维护费用高
      • 应用数据库:相对独立的规范文本,共享程度不高
      • 主体数据库:经过严格的系统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存储结构和处理程序相对独立,共享关联性强,维护成本低
      • 信息检索系统
    • 数据处理危机根本原因是系统缺乏全面有效的高层(战略)数据规划
    • 马丁等还强调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即建立整体一致的数据标准——数据命名、数据属性、数据设计和数据使用的一致性规范
    • 信息资源规划(IRP)——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
  • 信息资源规划的步骤
    • 建立负责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组
    • 分析职能域及其业务;职能域也称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主要管理活动领域,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或组织,职能域不同
    • 对职能域数据进行标准化
  • 信息资源规划的重点工作
    • 业务分析;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
    • 主题数据库与数据标准化;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
      • 要求所有源信息一次一处地进入系统
      • 主题数据库的稳定性是以基本表做技术保证,基本表三特征:原子性(数据项均为数据元素)、规范性(数据结构达到三范式)、演绎性(表中数据能生成全部输出数据)
      • 数据元素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数据单元

信息化项目规划

信息化项目规划:在特定时间、质量、资金等的约束下,以应用信息技术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科学的信息化项目规范是指利用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在项目实施前,对其所作的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进行全面计划

  • 范围计划;对信息化项目的最终交付物及工作范围的说明。WBS——工作结构分解工具
  • 进度计划;通常是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项目,对人力资源的依赖度高。甘特图
  • 成本计划;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估算的管理活动。
  • 质量计划;制定质量计划考虑方面:
    • 合同对质量的约束条款
    • 企业的质量政策;如采购原材料、设备的质量;项目产品的质量保证;对环境、监控和安全的保证
    • 质量检验标准;项目最终交付物的各项指标。如软件的缺陷数量、响应时间、最大用户访问数量等(最重要)
    • 质量检验流程;通过什么手段或方式来检查或证明项目某个环节是否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
    • 对质量检验结构的管理计划;发布质量检验结果、保存质量检验文件、对质量偏差整改的跟踪计划

信息化组织

信息化组织工作两个关键点:一、结合组织具体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组织机构;二、确立信息化组织工作的核心灵魂——CIO机制

信息化组织机构

  • 信息化组织定义:广义——整个组织机构,狭义——组织中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机构,也称信息部门IT
  • 信息化组织机构的类型
    • 隶属业务部门的信息部门
    • 与业务部门平级的信息部门
    • 由CEO直接领导的信息部
    • 由信息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信息部门
  • 信息化组织机构的职能
    • 信息化战略制定及管理工作的组织
    • 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
    •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 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
  • 信息化组织机构的岗位设置
    • 系统研发与管理部;最基本,主要岗位: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程序员和测试人员
    • 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部;控制台操作员、设备管理员、数据录入员、运行的培训教师、资料保管员、支持人员等
    • 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部;主要岗位有资源管理员、信息员、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人员

CIO机制

CIO中文译为首席信息官,通常也称信息主管,即专门负责组织信息化建设、实施和运作的管理者,通常是组织决策层的成员

  • CIO产生背景——信息集成阶段到来,企业进入战略信息管理时期

  • CIO机制构成
    以CIO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 CIO;核心,主要职责:参与战略决策和部署具体工作
    • 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也称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企业的整个信息化战略的规划
    • 信息部门;信息技术的支持中心,企业各项信息的管理中心,主要职责:负责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统计,向决策层提供相关数据信息,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与维护,以及开展人员培训,提供紧急技术支援服务等
    • 业务部门的信息人员 ;信息化实施主体
  • CIO的职能

    • 战略的参谋者;不决定企业战略但可以把业界、竞争对手的信息化成效,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给CEO及其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 战略执行者; 从采购到销售、从生产到库存,方方面面实现系统的集成
    • 信息传播中介;使企业内外许多利益体得以沟通
  • CIO的能力

    • 技术知识;把企业战略思想和意图用最佳的IT实践来实现
    • 管理知识;有利于从根本上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本质、科学的制定信息化规划和进行项目管理
    • 沟通能力
    • 协调能力
    • 项目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51371629/article/details/12984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