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0 期回顾:要有及时止损的勇气

产品沉思录是我从 2017 年开始运营的付费 Newsletter (邮件组),经过四年来的运营,还积累了一个庞大的关于产品的知识库。  

每周我(少楠) 和 fonter ,都会精选四篇关于互联网产品的优质内容集合,并附上独立的观点,以期为你拓展视野的边界。

我们关注的范围不仅仅包括互联网产品,还包括构建产品的许多其他相关领域,如新技术、新趋势、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我们尽量选择那些半衰期较长的内容,以确保这些知识能跨越时间。  

97172d6ce8810103168ffa6955eba376.png

2021.11.21 邮件内容预告

  • 台杉 怀念曾工作过的 Stripe by Brie Wolfson

  • 组作 为何组织内每个人都很努力,但结果一败涂地 by Alex Komoroske

  • 暗线 现代生活的一些悖论 by David Perell

  • 趋势 Web3.0 究竟是什么,架构如何?

如需获取最新订阅,或访问会员专属数据库,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如果觉得有帮助,也欢迎转发给同样走在产品路上的小伙伴。

360ffe3a75181836fd4e49a30699b380.png


fcb758cee04bb5044b5803e988f14910.png


    VOL.20200510

少楠说: 本周邮件的标题全文应该是「遇到错误的问题,立即停止,不管是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这句话源自段永平的访谈,并且在我脑子里徘徊了好几天。其实许多时候我们不是意识不到错误,而是意识到了,但是缺乏停止的勇气,或者会被停止之后的迷茫击垮,索性就闷着头继续走下去,期待着有一些「奇迹」发生。但看看身边的例子吧,不信任的团队在重压之下分崩离析;不靠谱的功能在上线后成为了新的鸡肋;天天抱怨污浊的环境最终同流合污 —— 不胜枚举。

这一期可能没有太多如何设计产品的技巧,而是对于许多过往设计的产品进行反思。有哪些不该做的东西做了,当时为什么没有意识到,还是意识到了没有勇气喊停?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妥协?妥协是否达到了最好的结果?还是得到了最坏的结果?

这期主要介绍的是两个人物,人送外号中国巴菲特的段永平,另外一个是技术神棍(褒义)凯文· 凯利的 68 岁生日送出的 68 个建议。无论资历深浅,都应该把这些内容当做镜子,用来反射自己真实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当你把这些思想映射出来的时候,往往能发现自己日常忽略的部分。


#01

人物:段永平

少楠说: 段永平之前一直是被我放在「投资」这个分类里面的,但是上周看到的关于他的一些理念的复盘,才让我重新认识到他作为「非常注重产品」的企业家也是异常厉害的。也许是受到巴菲特的影响比较大,他的复盘中没有许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但这些朴素的道理,却值得反复回味。

这次人物专辑中展开了两篇文章,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复盘了他这些年来对外的公开演讲中反复提及的理念,并且收录了 2016 年到 2020 年他在各种社交媒体的回复(坊间内称之为段永平投资箴言,但不全是关于投资)。这两篇文章,其实我来来回回看了四五遍吧,其实让我触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做对的事情:知道错了,要有停止的勇气,越早停止,代价越小。 许多时候其实我们都能意识到某些事情不对,但是基于恐惧/沉没成本/懒惰/没有更好的目标等等理由,让这个事情(或者产品功能)就这样一直跑下去,最终带来系统性的崩溃。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去错了一家公司,比如遇见了一个渣男/女等等,却不敢终止这段关系。另一种是为了短期的利益,或者短期的指标,冲一把量并且下不为例,但是吃了药之后才发现其实是药不能停,典型就是 luckin ,但我也犯过类似的错误,比如当年食色增长很快的时候,其实许多内容不是原创,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面带来了生态灾难性的恶化 —— 之所以这几个字简单但又很难,是因为一方面要有有坦然面对的勇气,另一方面还要能极大地克制自己的欲望。

  2. 敢为天下后: 这句话还有半句许多人不知道,先补齐叫「后要争先」。但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行业,大家纷纷求新求快,这就导致许多产品的设计和改进,往往为了创新而创新,曾经当时我也对区块链行业激动不已,不停地设想和医疗数据如何结合,是否能形成个人的健康钱包?这些数据是否能带来更大的收益等等。但其实却发现当时自己连交易平台的基础都没摸清楚(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交易平台)。现在来看许多产品都不是第一个发明的,但想深想透之后,才能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3. 慢就是快: 引用文中关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箴言「Slow is smooth and smooth is fast. 」,具体解释是 —— 不太精锐的步兵,特别是许多现代民兵的非正规军,在任何时间点上的移动速度都会比较快。他们往往会狂热地冲锋陷阵,给人一种气势汹汹的感觉。但当他们遇到抵抗时,他们必须在他们没有多少时间评估的阵地上进行掩护。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被切断了补给线而孤立无援,战术上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到达那里的。如果他们设法挣脱了,他们往往会再次发起冲锋,继续进行起伏不定的进攻,直到一方(通常是他们)让步。就像谚语中的野兔一样,这种冲刺和恢复的循环,在当下看来似乎很快,但在环境中的长期进展是缓慢的,而且受到不明威胁的困扰 —— 像不像我们气势汹汹的开发了新的功能快速上线然后冷场之后的反应?

文中相关的资料和引用我都做了批注,也结合个人的经历补充了一些内容。阅读完两篇概述之后可以补充下历史,然后再看「不为清单」。

最后再阅读投资箴言部分,阅读的时候也可以批注下你的想法,因为这种总结文的好处是,让你沉浸在碎片化的语义里面,思考自己是否做过什么相关的事情,以及结果是怎么样的。

David Senra有一个理论,说已经死去的聪明人比活着的聪明人要多。所以后续会继续研究一些在世的和已经去世的人物,从他们的身上去学习。

f1cb3d70626db884806d9458b0fc30d3.png



#02

凯文 · 凯利 68 岁生日的 68 条人生建议

少楠说: 知道 K.K 还是那本厚厚的《失控》,如果设计社交、电商等大规模人群互动的产品,还是建议读一读,其中许多关于自然演化的思考虽然提出于 1994 年,但是今天看起来依旧不过时。

这 68 条建议,不应该当做金句来记,而是当做当做 68 面镜子,用来反射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观点(我标记了超过 50%),有些心领神会,有些则相识恨晚 —— 你可以当作一个审视自己思维的 checklist,检查自己的对于这些问题的现状。

比较有趣的是,里面许多内容和本期推荐的 段永平 专题中提到的一些朴素的观点惊人的一致:

  • 犯错是人之常情。认错是极好的。没有什么比迅速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并承担个人责任,然后公平地改正它们,更能提升一个人的地位了。如果你搞砸了,那就坦白吧。这种精神的强大令人震惊。

  • 如果你最终为了工作而要用某些工具,那就买你能负担得起的最好的。

而让我有启发的则是:

  • 将创造过程与改进分开。你不能同时写作又编辑,雕刻又润色,创造又分析。如果你这样做, 编辑者会阻碍创作者。当你发明时,不要选择。当你画草图时,不要检查。当你写初稿时,不要反思。一开始,创造者的思想必须从审判中释放出来。

  • 做好心理准备:当你搞定了一个大项目(一栋房子、一部电影、一场活动、一个 App)的 90%,剩下的大量细节也将需要 90% 当量的时间才能完成。

Enjoy 这场思维审视之旅。

faa1270ac8daa278651da00290f0a325.png


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MlRjgOl2iYMLZvU3MRWWGg


#03

这个时代的消费主义

少楠说: 何谓良好生活?前几日正好在读一本同名的哲学书《何谓良好生活》,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很少精确地思考这个问题,多数时候是比较模糊的概述 —— 需要有一间自己的房子,有个落地窗最好,最好有辆 xx 品牌的车,是时候可以炒老板的鱿鱼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免费的内容为了你的注意力,不断地把标题打磨的吸引眼球,似乎让你觉得身边只有你自己过得没有勇气,没有拥有所谓的良好生活。其实这一切都是消费主义埋下的伏笔,通过现在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及推荐算法向你推荐头部 IP 推崇的生活方式,而这些生活方式的构成又是由规模化生产出来的标准件构成的 —— 每天都有新的方式诞生,而自己始终挣得不够多,所以为什么越看娱乐新闻,越让人焦虑。

分享这篇文章,并非是想贬低或者斥责消费主义,而是希望了解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现状。如果想要设计出符合时代的产品,那么需要接受这些现实,并利用好其中的要素,而不要妄图在这个时代反消费主义的扮演纯粹的小清新。

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理解自己产生焦虑的原因。自从搬家到杭州之后焦虑便少了许多,一来是践行断舍离的物质生活,割断了购物的消费欲;二来杭州有山有水,周末减少了 Shopping 的次数,和自然在一起能去思考一些更朴素的事情;三来学习和实践一些功利性没那么强的事情(如正在撰写的沉思录),也能让我没那么焦虑。

907eeb803411b99639d44a7fecca1a74.png

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34668881


#04

Second-Order Thinking | 二阶思维

少楠说: 日常在看一些产品和运营 Case 的时候会习惯性的问一个问题 —— 如果达到了你这个设计的目标,那么接下来你会做什么;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接下来你会做什么。如果 Case 的负责人能回答出来,我会继续再问一遍这个问题。

比如医生在用户咨询后不开处方,如果只是想到要增加一个「强制开方提醒」,虽然能达到部分效果,但是产生的副作用更明显,群里面会一天到晚充斥着对这种规则的抱怨,而且平白无故的增加了许多工作量。其实往下挖掘医生不开处方是因为,开具处方非但对个人没有经济收益,还会有开错药的风险。所以如果用二阶思维来看,需要将医生的行为和平台的行为调整成为一致,即上期提到的激励相容( 机制设计理论研究 ),把开具处方的比例和排名挂钩,排名本身又影响流量继而影响收入,才能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

多问几次「然后呢」,往往能发现,许多 Case 要么是只解决了表面的问题,却给未来埋下了一个隐患,要么是对问题挖掘的不够深,解决了一个边缘的问题。

二阶思维是霍华德 · 马克斯在他著作《投资中最重要的事》中提出的,这让我想起一个段子,什么时候开始路边的大妈或者出租车司机都在谈论股市(或者任何类似的市场,比如区块链),那么这个市场就已经有巨大的泡沫了,这就是二阶思维的应用。

不过,二阶思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而是一种独立思考的判断,需要反复联系之外,还要有笃定的勇气,否则凭运气赚到的钱,会凭实力赔回去 —— 我在区块链上脑袋一热导致的投资失败,大概就是这种案例(还好额度不大-_-||)。

8e388df0631b639ee02777797dca9e60.png

原文:https://fs.blog/2016/04/second-order-thinking/


#05

温故知新:表扬孩子错了吗?

收录时间:April 2017

少楠说: 文章内容亦可用来套用在团队上,如何正确的表扬团队成员,其实也是一门大学问,并不是说几句漂亮话就好的。如果没有细致的观察,则表扬的就会非常无力,反而让受表扬和没有受表扬的人都觉得很「假」。

作者的建议用描述性的语言而不是简单的评论来表扬孩子。这不仅仅因为简单的评论给孩子一种你给他的才智下判断的感觉,而且因为简单评论显得非常不真诚。具体的描述性语言就显得更真实,也更有帮助。

a6f961d83e45469c0cd7419f11bba3ab.pn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ProductThinking/article/details/12171018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