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组块构建与能力错觉

从问题出发:

1、组块是怎样与记忆痕迹联结起来的?

2、从上至下和从下至上的过程在学习中有什么区别?两种方式有优劣之分吗?

3、单凭理解足以形成组块吗?请解释能或不能的原因。

4、你在学习中最常遇到的能力错觉是什么?在未来你有什么策略来避免再次陷入这种错觉之中?

1

组块是我们对某个知识和概论的压缩,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可以是把问题简单化处理,或者创造性的解决。

记忆痕迹是一个被激活的神经回路,帮助我们记起某个场景或者知识。

组块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把相关的记忆痕迹联结起来。

2

从上至下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背景知识或者其他相关的知识从全局视角看到学习知识,比如这个知识在所有知识版图里的位置等等。

从下至上的学习过程是通过专注学习这个知识的概念并不断练习他,形成深刻的记忆痕迹。

区别是一个是具体知识点,一个是应该何时何地使用这个知识点。没有优劣之分,都需要掌握,因为要学会使用锤子并知道何时应该使用锤子。

3

单凭理解不能形成组块,或者形成一个孤立的组块,因为没有背景信息的支持,会导致你不知道何时应该使用这个组块。比如学习微积分,理解了微积分所有的概念,但是不知道何时应该使用微积分将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是我觉得实际上,我们几乎不可能只理解这个知识,却没有这个知识的背景信息,除非一些极端情况。

4

学习一个概念或者知识点的时候,认为看了文档,照着例子练习一次以后就学会了。实际上并不牢固,应该给自己设计一个练习题, 并且安排下一次复习的时间,复习也应该包含适当的练习。

比如下入flex布局的时候,通过一个互动游戏掌握了flex的基本使用方法,比单纯看文档效果好太多。但是如果不定期复习其中的概念,或者经常使用flex布局,同样会很快忘记flex布局的几种常用写法。

思考:英语语言学习,能用上组块的概念吗?如何设计练习才能使得效果比较好。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2787757/article/details/1041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