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定义


领会;会意
知道;觉察
感觉
感性认识

知觉的心理学概念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例如,有一个事物,我们通过视觉器官感到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通过手的触摸感到它硬中带软;通过口腔品尝到它的酸甜味道,于是,我们把这个事物反映成苹果。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客观事物一旦离开我们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对这个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但是,知觉又和感觉不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我们的知觉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作整体反映,是因为:一、客观事物本身就是由许多个别属性组成的有机整体,二、我们的大脑皮层联合区具有对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
工分析的机能。

感官接受外界讯息,而传至大脑,若此一讯息的意义未经辨识,称为「感觉」。如进一步分析、解释而获得了解,即称为「知觉」。如瓦斯外泄时,闻到臭味,而不知是什么味道时为感觉,若知道是瓦斯外泄,即为知觉。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类似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显微镜下边的血样,只要不是色盲,无论谁看都是红色的;但医生还能看出里边的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就看不出来。
知觉虽然已经达到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比只能认识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更高级了,但知觉来源于感觉,而且二者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感觉和知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知觉的时候,各种感觉就已经结合到了一起,甚至只要有一种感觉信息出现,都能引起对物体整体形象反映。例如,看到一个物体的视觉包含了对这一物体的距离、方位,乃至对这一物体其他外部特征的认识,所以,现实生活中很难有单独存在的感觉,单一或狭隘感觉的研究往往只能产生于实验室中。
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
总之,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并且同感觉同时进行。但知觉却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因为在知觉中除了包含感觉之外,还包含记忆、思维和言语活动等等。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通过感觉,我们只知道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知觉,我们才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映象,从而知道它的意义。
与感觉相比较,知觉又具有不同于感觉的特征:
第一、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意义,知觉的目的是解释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是什么,尝试用词去标志它,因此知觉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过程。
第二、知觉是对感觉属性的概括,是对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所以知觉是一种概括的过程。
第三、知觉包含有思维的因素。知觉要根据感觉信息和个体主观状态所提供的补充经验来共同决定反映的结果,因而知觉是人主动地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推论和理解的过程。可以说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知觉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知觉是透过感官对外在世界中物体的察觉,特指面对实际物体时的所知,与想像的不同;早期哲学心理学中常与感觉相连,或者译为感知(sense-perception),有时也指「内在知觉」,含有主观的觉察在内。知觉和感觉两个名词,在心理学中,或者互用而不作区分;或者视知觉为对所感觉的外在事物,加入了心理中认知的解释,而视感觉为纯感官所得的物体形象。实际上感觉作用就是感官与中枢神经连结才发生的,如「看见一棵树」,到再细看这棵树时,便成了知觉;如果对这棵树再加描述,并加入自己的意见,固然还可以说是知觉,实际上则是加入了更多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串联的很快,并不容易切断,故而对名词很难作严格的区分。
  知觉活动,有下列的特徵:一是客观环境中,有具体物件的存在,而在想像的心理活动中,客观物体并不存在;二是知觉的产生与完成是人与外在物体接触的瞬间所产生的结果,其间推理(reasoning)很少介入活动;三是知觉的精确及品质程度不等,如可以听得很清楚,也可以听而不闻;四是透过知觉可以了解被知觉物体的性质,其结果就是知识。
  在哲学讨论中,有两个问题最受重视:第一,透过知觉所得到的知识是否可靠,其确定性如何?在这个问题上,常被人批评,以幻觉或错觉(illusion)为知觉用之为基础的知识,并没有坚实的基础,不能当做知识的来源。但也有人认为,以知觉为基础的知识容或有误,其确定性也不如数学知识,但其错误的可能性仍然在能接受的范围内,而且所有知识的确定性也不必都要像数学一样,如此说来,知觉仍不失为可靠知识的一项来源。第二,人透过知觉认识外在世界的事物,但知觉本身是否为认识外在事物过程中的障碍?对这个问题,素朴的实在论(naive realism)认为人的知觉可以掌握外在世界中物体的特质,故知觉不会成为认识外在事物的障碍。但知觉的表象论(representative theory of perception)及知觉有因论(causal theory of perception)则认为,外在世界的事物是一种刺激物,只有透过知觉作用我们才得以有专属于我们感官的资料(sense data),我们无法直接的去认识外在物体,因为知觉横陈在知觉者与外在世界之间。根据这样的说法,有的哲学家就认为:既然我们无法直接去认识外在世界的物体,那么根本就无法了解物体的性质,甚至无法确定这些物体是否存在,即使它们存在,也很难确信我们对它们的认识是正确的,因为知觉本身可能有误。
  除了上面两个课题之外,哲学家也常研讨知觉活动(perceving)的基本性质及人的意识内容对知觉所造成的影响;这两个课题也是心理学家有兴趣的。
  知觉虽以感觉为基础,但有了感觉却不一定引起知觉。感觉固然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讯息,但这些讯息的润饰与意义化,还得靠个体过去的经验,赋予某种意义,并认知各事物间的关系。因此知觉可谓为将客观的感觉材料予以主观的组织的一种心理历程;也可以说是从感觉到思想的中间历程。
  一般所指的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es)也正是从感觉、知觉而至思想的一段心理历程。思想的进行须运用代表各种事物的符号及关系,而这些符号的意义及关系即是知觉经验的产物。从「感觉」、「知觉」、到「思想」的一段心理历程的时间往往很短暂,也难以画分各阶段的界限,但概括而言,各阶段仍然有下列特定的意义与特徵:1.感觉与知觉: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两者间虽无清楚的界限,但大体可以区别为:(1)感觉只是一些单纯的事实印象,而知觉则超乎各种感觉之总和,并为一种心理的新产品;
(2)经由感觉而获得知觉,其间要经过一个选择的历程;亦即从感觉资料中选取一部分加以整理与选择。至于说选择何种资料,那就要看个人当时的需要、心向、动机等情况的变化而定;
(3)感觉的个别差异较小,知觉的个别差异较大。2.注意与知觉:知觉与注意颇为类似,很难区别,致使许多心理学者将这两种历程视作一种历程不加以区别。两者间虽无明显的界限,但大体上可以区别为:(1)有意的注意发生在知觉之前,所以注意又被称为知觉前的态度(preperceptive attitude);
(2)注意本身不能决定知觉经验的意义和组织;在同一情境里,许多人注意之结果其所能知觉的意义亦不尽相同;
(3)注意未必一定产生知觉;注意只是知觉的预备阶段,使观察者与事实接近,具有探讨与选择作用,而知觉则使观察者认识事实,具有识别的作用。
  综合上述可知,知觉不但以感觉为基础,并以注意为依据,将客观的感觉材料加以统整并予以解释的心理活动历程。因此,在心理学上一向重视知觉现象的研究。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aowenxiong/article/details/12547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