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二叉树)

一、树

1.树的常用概念

根节点、叶子节点、父节点、子节点、兄弟节点,还有节点的高度、深度以及层数,树的高度。

2.概念解释

节点:树中的每个元素称为节点
父子关系:相邻两节点的连线,称为父子关系
根节点:没有父节点的节点
叶子节点:没有子节点的节点
父节点:指向子节点的节点
子节点:被父节点指向的节点
兄弟节点:具有相同父节点的多个节点称为兄弟节点关系
节点的高度: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所包含的边数
节点的深度:根节点到节点的路径所包含的边数
节点的层数:节点的深度+1(根节点的层数是1)
树的高度:等于根节点的高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二叉树

1.概念

①什么是二叉树?

每个节点最多只有2个子节点的树,这两个节点分别是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②什么是满二叉树?

有一种二叉树,除了叶子节点外,每个节点都有左右两个子节点,这种二叉树叫做满二叉树。

③什么是完全二叉树?

有一种二叉树,叶子节点都在最底下两层,最后一层叶子节都靠左排列,并且除了最后一层,其他层的节点个数都要达到最大,这种二叉树叫做完全二叉树。

2.完全二叉树的存储

①链式存储

每个节点由3个字段,其中一个存储数据,另外两个是指向左右子节点的指针。我们只要拎住根节点,就可以通过左右子节点的指针,把整棵树都串起来。这种存储方式比较常用,大部分二叉树代码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顺序存储

用数组来存储,对于完全二叉树,如果节点X存储在数组中的下标为i,那么它的左子节点的存储下标为2i,右子节点的下标为2i+1,反过来,下标i/2位置存储的就是该节点的父节点。注意,根节点存储在下标为1的位置。完全二叉树用数组来存储时最省内存的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二叉树的遍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序遍历的递推公式:
preOrder(r) = print r->preOrder(r->left)->preOrder(r->right)

中序遍历的递推公式:
inOrder(r) = inOrder(r->left)->print r->inOrder(r->right)

后序遍历的递推公式:
postOrder(r) = postOrder(r->left)->postOrder(r->right)->print r

①前序遍历:对于树中的任意节点来说,先打印这个节点,然后再打印它的左子树,最后打印它的右子树。
②中序遍历:对于树中的任意节点来说,先打印它的左子树,然后再打印它的本身,最后打印它的右子树。
③后序遍历:对于树中的任意节点来说,先打印它的左子树,然后再打印它的右子树,最后打印它本身。

void preOrder(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print root // 此处为伪代码,表示打印root节点
  preOrder(root->left);
  preOrder(root->right);
}

void inOrder(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inOrder(root->left);
  print root // 此处为伪代码,表示打印root节点
  inOrder(root->right);
}

void postOrder(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postOrder(root->left);
  postOrder(root->right);
  print root // 此处为伪代码,表示打印root节点
}

时间复杂度:3种遍历方式中,每个节点最多会被访问2次,所以时间复杂度是O(n)。

三、二叉查找树

二叉查找树是二叉树中最常用的一种类型,也叫二叉搜索树。顾名思义,二叉查找树是为了实现快速查找而生的。不过,它不仅仅支持快速查找一个数据,还支持快速插入、删除一个数据。

1.要求

二叉查找树要求,在树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其左子树中的每个节点的值,都要小于这个节点的值,而右子树节点的值都大于这个节点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二叉查找树支持快速查找、插入、删除操作

1.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操作

首先,我们看如何在二叉查找树中查找一个节点。我们先取根节点,如果它等于我们要查找的数据,那就返回。如果要查找的数据比根节点的值小,那就在左子树中递归查找;如果要查找的数据比根节点的值大,那就在右子树中递归查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Tree {
    
    
  private Node tree;

  public Node find(int data) {
    
    
    Node p = tree;
    while (p != null) {
    
    
      if (data < p.data) p = p.left;
      else if (data > p.data) p = p.right;
      else return p;
    }
    return null;
  }

  public static class Node {
    
    
    private int data;
    private Node left;
    private Node right;

    public Node(int data) {
    
    
      this.data = data;
    }
  }
}

2.二叉查找树的插入操作

二叉查找树的插入过程有点类似查找操作。新插入的数据一般都是在叶子节点上,所以我们只需要从根节点开始,依次比较要插入的数据和节点的大小关系。

如果要插入的数据比节点的数据大,并且节点的右子树为空,就将新数据直接插到右子节点的位置;如果不为空,就再递归遍历右子树,查找插入位置。同理,如果要插入的数据比节点数值小,并且节点的左子树为空,就将新数据插入到左子节点的位置;如果不为空,就再递归遍历左子树,查找插入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ublic void insert(int data) {
    
    
  if (tree == null) {
    
    
    tree = new Node(data);
    return;
  }

  Node p = tree;
  while (p != null) {
    
    
    if (data > p.data) {
    
    
      if (p.right == null) {
    
    
        p.right = new Node(data);
        return;
      }
      p = p.right;
    } else {
    
     // data < p.data
      if (p.left == null) {
    
    
        p.left = new Node(data);
        return;
      }
      p = p.left;
    }
  }
}

3.二叉查找树的删除操作

第一种情况是,如果要删除的节点没有子节点,我们只需要直接将父节点中,指向要删除节点的指针置为null。比如图中的删除节点55。

第二种情况是,如果要删除的节点只有一个子节点(只有左子节点或者右子节点),我们只需要更新父节点中,指向要删除节点的指针,让它指向要删除节点的子节点就可以了。比如图中的删除节点13。

第三种情况是,如果要删除的节点有两个子节点,这就比较复杂了。我们需要找到这个节点的右子树中的最小节点,把它替换到要删除的节点上。然后再删除掉这个最小节点,因为最小节点肯定没有左子节点(如果有左子结点,那就不是最小节点了),所以,我们可以应用上面两条规则来删除这个最小节点。比如图中的删除节点1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ublic void delete(int data) {
    
    
  Node p = tree; // p指向要删除的节点,初始化指向根节点
  Node pp = null; // pp记录的是p的父节点
  while (p != null && p.data != data) {
    
    
    pp = p;
    if (data > p.data) p = p.right;
    else p = p.left;
  }
  if (p == null) return; // 没有找到

  // 要删除的节点有两个子节点
  if (p.left != null && p.right != null) {
    
     // 查找右子树中最小节点
    Node minP = p.right;
    Node minPP = p; // minPP表示minP的父节点
    while (minP.left != null) {
    
    
      minPP = minP;
      minP = minP.left;
    }
    p.data = minP.data; // 将minP的数据替换到p中
    p = minP; // 下面就变成了删除minP了
    pp = minPP;
  }

  // 删除节点是叶子节点或者仅有一个子节点
  Node child; // p的子节点
  if (p.left != null) child = p.left;
  else if (p.right != null) child = p.right;
  else child = null;

  if (pp == null) tree = child; // 删除的是根节点
  else if (pp.left == p) pp.left = child;
  else pp.right = child;
}

4.二叉查找树的其他操作

除了插入、删除、查找操作之外,二叉查找树中还可以支持快速地查找最大节点和最小节点、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

二叉查找树除了支持上面几个操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中序遍历二叉查找树,可以输出有序的数据序列,时间复杂度是O(n),非常高效。因此,二叉查找树也叫作二叉排序树

3.支持重复数据的二叉查找树

第一种方法比较容易。二叉查找树中每一个节点不仅会存储一个数据,因此我们通过链表和支持动态扩容的数组等数据结构,把值相同的数据都存储在同一个节点上。

第二种方法比较不好理解,不过更加优雅。

每个节点仍然只存储一个数据。在查找插入位置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一个节点的值,与要插入数据的值相同,我们就将这个要插入的数据放到这个节点的右子树,也就是说,把这个新插入的数据当作大于这个节点的值来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要查找数据的时候,遇到值相同的节点,我们并不停止查找操作,而是继续在右子树中查找,直到遇到叶子节点,才停止。这样就可以把键值等于要查找值的所有节点都找出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删除操作,我们也需要先查找到每个要删除的节点,然后再按前面讲的删除操作的方法,依次删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时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其实都跟树的高度成正比,也就是O(height)

显然,极度不平衡的二叉查找树,它的查找性能肯定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需要构建一种不管怎么删除、插入数据,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任意节点左右子树都比较平衡的二叉查找树,一种特殊的二叉查找树,平衡二叉查找树。平衡二叉查找树的高度接近logn,所以插入、删除、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也比较稳定,是O(log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推荐题目

6-8 求二叉树高度 (20 分)

本题要求给定二叉树的高度。

函数接口定义:

int GetHeight( BinTree BT );
其中BinTree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TNode *Position;
typedef Position BinTree;
struct TNode{
    
    
    ElementType Data;
    BinTree Left;
    BinTree Right;
};

要求函数返回给定二叉树BT的高度值。

裁判测试程序样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char ElementType;
typedef struct TNode *Position;
typedef Position BinTree;
struct TNode{
    
    
    ElementType Data;
    BinTree Left;
    BinTree Right;
};

BinTree CreatBinTree(); /* 实现细节忽略 */
int GetHeight( BinTree BT );

int main()
{
    
    
    BinTree BT = CreatBinTree();
    printf("%d\n", GetHeight(BT));
    return 0;
}
/* 你的代码将被嵌在这里 */

输出样例(对于图中给出的树):

4

int GetHeight( BinTree BT )
{
    
    
    int hl = 0,hr = 0;
    if(!BT)
        return 0;
    if(BT)
    {
    
    
        hl = GetHeight(BT->Left);
        hr = GetHeight(BT->Right);
        return (hl >= hr ? hl:hr) + 1;
    }
}

6-9 二叉树的遍历 (25 分)

https://pintia.cn/problem-sets/15/problems/732
本题要求给定二叉树的4种遍历。

函数接口定义:

void InorderTraversal( BinTree BT );
void PreorderTraversal( BinTree BT );
void PostorderTraversal( BinTree BT );
void LevelorderTraversal( BinTree BT );

其中BinTree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TNode *Position;
typedef Position BinTree;
struct TNode{
    
    
    ElementType Data;
    BinTree Left;
    BinTree Right;
};

要求4个函数分别按照访问顺序打印出结点的内容,格式为一个空格跟着一个字符。

裁判测试程序样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char ElementType;
typedef struct TNode *Position;
typedef Position BinTree;
struct TNode{
    
    
    ElementType Data;
    BinTree Left;
    BinTree Right;
};

BinTree CreatBinTree(); /* 实现细节忽略 */
void InorderTraversal( BinTree BT );
void PreorderTraversal( BinTree BT );
void PostorderTraversal( BinTree BT );
void LevelorderTraversal( BinTree BT );

int main()
{
    
    
    BinTree BT = CreatBinTree();
    printf("Inorder:");    InorderTraversal(BT);    printf("\n");
    printf("Preorder:");   PreorderTraversal(BT);   printf("\n");
    printf("Postorder:");  PostorderTraversal(BT);  printf("\n");
    printf("Levelorder:"); LevelorderTraversal(BT); printf("\n");
    return 0;
}
/* 你的代码将被嵌在这里 */

输出样例(对于图中给出的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order: D B E F A G H C I
Preorder: A B D F E C G H I
Postorder: D E F B H G I C A
Levelorder: A B C D F G I E H
void InorderTraversal(BinTree BT)
{
    
    
	if (BT)
	{
    
    
		InorderTraversal(BT->Left);
		printf(" %c", BT->Data);
		InorderTraversal(BT->Right);
	}
}
void PreorderTraversal(BinTree BT)
{
    
    
	if (BT)
	{
    
    
		printf(" %c", BT->Data);
		PreorderTraversal(BT->Left);
		PreorderTraversal(BT->Right);
	}
}
void PostorderTraversal(BinTree BT)
{
    
    
	if (BT)
	{
    
    
		PostorderTraversal(BT->Left);
		PostorderTraversal(BT->Right);
		printf(" %c", BT->Data);
	}
}
void LevelorderTraversal(BinTree BT) 
{
    
    
	BinTree q[100],p;
	int front=0, rear=0;
	if (!BT) return;
	else
	{
    
    
		q[rear++] = BT;
		while (front != rear)
		{
    
    
			p = q[front++];
			printf(" %c", p->Data);
			if (p->Left)	q[rear++] = p->Left;
			if (p->Right)	q[rear++] = p->Right;	
		}
	}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54729417/article/details/12345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