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阅读模式--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后

看过《如何阅读一本书》后惊觉自己潜移默化的阅读习惯完全可以用这本书所描述的规则所概括。虽然阅读习惯是有一定的规则,但其实以前从来也没有去关注和总结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风格,或者说是适合自己的阅读模式。借此机会利用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学到的规则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选书、阅读模式。


本人阅读书的范围基本固定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经济管理类、历史传记类书籍。阅读书的目的主要是为求得理解,资讯类内容的获取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手段,不会单单为了获取资讯去阅读书籍。但在获取理解的同时也会得到一定的资讯。所以也不用特别纠结于完全区分资讯或者理解,只是每个人有所偏重而已。
由于受限于本人的关注点比较狭窄,自己总结的选书和阅读模式不一定适合其他人,大家可以一起交流。

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后就要总结出高效达到效果的选书、阅读模式。
首先一条,主动阅读
做任何事主动获取都会比被动接受得到的多得多,阅读亦可。首先要抱有一个主动阅读的态度去对待一本书,而且在阅读的时候要审视自己目前的状态是主动还是被动,如果发现自己是被动阅读,要么立马调整心态,化被动为主动,要么停止阅读,去做些其他事情。
一旦我们是以被动的状态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从书上是得不到任何知识。比如,很多人喜欢在睡觉前抱着一本书看上半小时,见缝插针看书无可厚非,但是这半个小时你是怎么利用的才对得起浪费半小时的睡眠,这点很重要,如果你看着看着,就开始昏昏欲睡,那么stop,挤挤眼调整下心态,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到书籍上,尝试N次后你就可以安然入睡,不要觉得没有看够半小时就懊恼,其实你是在使时间更有价值。因为你现在已经从主动阅读转成被动阅读,或者说是下意识的阅读,这种状态你只是看懂书上的字,根本不可能理解书上的内容。与其花时间识字,还不如睡觉养足精神。
所以主动很重要很重要,如果不能主动阅读就断然放下书。被动阅读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青春。

虽然态度很重要,但是如果我们抱着主动的态度阅读一本根本不值得我们阅读的书,那罪过就更大了。所以如何确定一本书是我需要的,我能从这本书上得到哪些东西是我们阅读的第一步,也就是如何选书
这个过程利用到《如何阅读一本书》上的前两种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
基础阅读其实是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主要是保证一个人能阅读书,但到底是阅读得好不好,这个层次基本上起不到作用。但是对选书其实是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待选书籍我能不能读,一本全是文言文的书籍、一本法语书籍,都超出了我能阅读的能力,我就断然放弃这类书籍。但有些书籍是我有一定基础阅读能力,但这点能力不能保证我们顺畅地读完这本书籍,这种情况下就要借助于检视阅读这个层次的一些技巧来做选书的判断。比如在一个英文书店,对英语半吊子的我而言,选书确实有点难度。最后,对于大部分汉语书籍,我就不太着重依靠基础阅读的能力,因为他变成骨子里的一种习惯,让人察觉不到我在利用这种能力。

所以在选书阶段,我要更注重检视阅读的技巧,帮助我快速定位一本书是不是我需要的,我大概需要获取的信息。
《如何阅读一本书》对检视阅读分为两种:


 
整个检视阅读不仅仅是用于选书,他是一种阅读的技巧,可以借鉴到选书,后续的分析阅读其实始终穿插着检视阅读的技巧。

适合自己的选书模式为:
1.看书名、标题:这块能给我提供这本书大概要介绍的内容和所处的角度
2.看目录:通读目录,了解整本书的基本架构,也就是这本书的龙骨,书的正文其实就是在这个龙骨上添筋加肉,但核心内容离不开目录所涵盖的范围
3.看自序:不喜欢看旁人做的序,这种序大部分要么吹嘘内容丰富,要么夸耀作者学识渊博;外文翻译书籍会粗浅看译序,这代表译者对本书的态度或者观点的解析,虽说不一定对,至少你多了一种角度去看这本书。自序是铁定要看,一般作者都会介绍成书的背景、初衷,书籍的概要内容、书籍所阐述的观点,书籍的适读人群,有时候会从作者自己的角度描述每个章节所要介绍的内容。这些都是你能获取本书信息的第一份资料,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权威资料
4.选择感兴趣的几章,看每章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现在越来越多的书都是这么布局的,每章的前几段是对本章的概述,最后几段就是对本章内容的总结,看完这两部分就大概知道本章所要介绍的内容
5.关注书的后几页:这一部分是作者对全书的整体总结,为了对一本书做个好收尾,这部分应该也会是作者绞尽脑汁所做出来的精华

经过如上5步,对我而言,一本书对我有无价值,价值何许基本上就能有个判断,就能帮助我做出是否买书或者看书的决定。

选完书后就要开始认真读书,那么如何读书呢,有个模式应该比随意读书所能得到的信息要多得多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介绍的一般阅读都要达到分析阅读,最好能达到主题阅读。对我而言,阅读书籍,我主要停留在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更多的是通过google找到同一主题的不同资讯去学习和研究这个主题。
分析阅读


 
书中所述的分析阅读内容丰富,但在实际中未必全部都照搬,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而且也一定记着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是你中有我,交错相融的。不要独立的看待分析阅读,也不要只看检视阅读。

适合自己的阅读模式为:
1.了解书的内容:利用自己的选书模式阅读本书,主要是利用2和4,结合目录和每章的开头和结尾整理出纲要和了解作者是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
2.诠释书的内容:分两步:第一步,结合“了解书的内容”的手段,在利用目录和每章开头和结尾去了解全书的同时,抽出全书相关的关键字,主旨和论述的初步轮廓;把关键字归类到各个论述中,这样对每种论述,可以通过关键字和作者第一次达成共识;第二步就到了真正阅读全书的过程,利用不同的阅读速度去理解不同的论述,理解不同的论述总结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抽象总结作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如果遇到没有解决的问题,也一定要把这些问题罗列整理出来,以待后续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如何解决。
3.整理自己的知识点:这个过程可能在看书的同时整理,也可能在阅读完全书后整理,主要看知识点的复杂性和实际应用的紧迫性。这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论述重点或者主题去整理,把作者如何解决整个主题的思路和手段整理出来,有时间,或者根据自身情况,添加其他资料,丰富特定主题的知识内容和结构。

从书中获取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整理知识的工作挺繁琐,接下来要学习、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资料整理模式。希望看到本文的XDJM们分享自己的选书、阅读、资料整理等模式。

猜你喜欢

转载自hugh-wangp.iteye.com/blog/1512922